質疑之一是,該節目存在著不良導向,因為這是在鼓勵孩子死記硬背,重新回到“填鴨教育”上去。
質疑之二是,如果只是讓孩子單純記憶一些姓名的位置,缺乏對其內在思維的訓練和引導,這種機械的記憶方法價值并不太大。
其實背點那個百家姓,古文什么的沒什么不好,畢竟是中國人嘛,這是中國幾千年的精髓,但是叫一個幾歲的孩子背那個,我感覺挺悲哀的,那個年紀的孩子應該享受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應該背這么沉悶的東西,我只能說家長希望孩子掌握一門“絕技”的希望太強烈了。春晚拿這個做節目是不是在宣揚中國的百家姓和古文應該從娃娃抓起吧!
小女孩的記憶力的確驚人,就像一個活的搜索引擎,但是把這個搬上春晚舞臺是教育制度極其危險的信號,看過這個節目之后,肯定中國有很多人對小女孩的記憶力佩服得全體投地,很多家長可能要從大年初一就開始通過魔鬼訓強化自己孩子的記憶力,從而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的想象力,進而讓未來中國的創造力枯萎。
這些批評似乎是矢不中的或隔靴搔癢。其實,讓一名可愛的小女孩背誦《百家姓》的基本要義在于,展現其超凡的記憶力,而不在于其背誦的東西的價值。直到今天,人們對于自身的記憶也尚未認識得很清楚,只是認為它是屬于人類智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記憶,人的生活、創造和文明的發展便難以為繼。
對于記憶,人們今天可以用神經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論來解釋,也可以用其他科學理論來解釋。無論如何解釋,記憶都是人不可或缺的東西。正是一般人的記憶有限,人們才會崇拜那些記憶力超常的人,并且希望在生活和學習中用多種方法來訓練和提高記憶力,背《百家姓》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記憶力訓練而已,不必給其戴上導向不良的帽子。
歷史上的記憶天才有很多,例如,中國古代有張松,被譽為過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誦曹操新著《孟德新書》,以至曹操擔心自己的著作會被他人視為抄襲而遭世人恥笑,故而將自己的著作撕得粉碎。當然,這只是傳說,真正的記憶天才當數瑞士數學家歐拉。歐拉的記憶力在18世紀是數一數二的,他能在一個晚上把100以內所有數字的1到6次方背下來,過幾天還可以全部背出來。他能看書不忘,能把《伊利亞特》長詩全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
如果按批評小女孩的邏輯,把100以內所有數字的1到6次方背下來有什么意義和價值呢?其實,這些看法是偏頗的。因為,人類所有的知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關于記憶的知識。而且,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才會有分析綜合和歸納,并進行創新。正因為歐拉有超凡的記憶力,他在數論、代數、幾何中才能作出杰出的貢獻,其中的許多定理和方法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另外,他在解剖、生理、植物學、神學、化學、哲學、天文、地理和統計學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從歐拉的貢獻可以看出,記憶是其非凡成就的基礎之一,同時也是人類重要的力量和工具。
春晚小女孩能背誦《百家姓》,說明其記憶力非凡,是值得予以特別注意和培養的特殊苗子。
至于《百家姓》,不過是訓練其記憶力的工具之一,就像歐拉背誦《伊利亞特》長詩或其他一些人背誦圓周率一樣
談不上什么導向不良,更談不上死記硬背和填鴨式教育。相反,有這樣的功夫,應當視為一種才能。
相關閱讀:
倒背如流百家姓
《百家姓》的記憶方法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