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體視覺和立體畫原理 人有兩只眼,兩只眼有一定距離,這就造成物體的影象在兩眼中有一些差異,見右圖,由圖可見,由于物體與眼的距離不同,兩眼的視角會有所不同,由于視角的不同所看到是影象也會有一些差異,大腦會根據這種差異感覺到立體的景象。
三維立體畫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在水平方向生成一系列重復的圖案,當這些圖案在兩只眼中重合時,就看到了立體的影象。參見下圖,這是一幅不能再簡單的立體畫了。圖中最上一行圓最遠,最下一行圓最近,請注意:最上一行圓之間距離最大,最下一行圓之間距離最小。
這是怎么發生是呢?讓我們再看下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重復圖案的距離決定了立體影象的遠近,生成三維立體畫的程序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依據三維影象的遠近,生成不同距離的重復圖案。
二、立體畫的觀看
如果你現在還不會看立體畫,是不是已經很著急了,下面我將介紹怎樣看立體畫。
立體畫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由相同的圖案在水平方向以不同間隔排列而成,看起來是遠近不同的物體,請看下圖。這樣的立體畫可用任意一種圖象處理軟件制作,如Photoshop、Windows畫筆等,你也可以一試。

另一種立體畫較復雜,在這種立體畫上你不能直接看到物體的形象,畫面上只有雜亂的圖案,制作這樣的立體畫只有使用程序了,我為此編寫了一些程序,有C和QBASIC的源程序。兩種作品看法是一樣的,原理都是使左眼看到左眼的影象,讓右眼看到右眼的影象,(有人說了:你這不是廢話嗎?)聽我說具體的方法:當你看立體畫時,你要想象你在欣賞玻璃櫥窗中的藝術品,也就是說你不要看屏幕上的立體畫,而要把屏幕看成是玻璃櫥窗的玻璃,你要看的是玻璃之內的影象。

三、兩點練習法 請把下圖上方的兩點作為目標,先使眼睛休息片刻,然后象眺望遠方那樣,用稍模糊的視線瞄準兩點,就會看從兩點各自分離出另外兩個點,然后調整視線,試圖將里面兩個點合成一點,當四點變為三點時,你便會看到立體圖象。

四、另一種觀看方法 從電腦上看費勁的話,可以這樣,如果畫面上標有兩點(如沒有,可以通過仔細觀看,在橫向上,相隔約3-5厘米,就有相同的圖案,如兩個相同顏色和大小的點等),那么可以用兩個顏色深點的線垂直粘在顯示器屏幕的上面(可以進入屏幕少許),使兩條線垂直并分別與兩點相連。然后,在顯示器后面上方放個小東西做參照物,沿顯示器上邊沿來看參照物,前后移動眼睛的焦點,使左眼、左線、參照物成一直線,右眼、右線、參照物成一直線,可以擋上一只眼調整,然后兩眼看參照物,此時兩條線就變成了三條,讓視線沿中間的線爬進立體畫面就看到了立體效果
初級方法:
1)發呆法 ,即對著圖片發呆
什么都不想,圖片自然顯現
(建議首先嘗試一下這個方法,無招勝有招嘛,
其中的原理是,發呆時眼肌會放松,焦距變遠)
2)箭矢法 ,想象一只箭或一輛卡車
或其他會動的東西從垂直于畫面從畫面中心穿過
,到了畫的背面,越來 越遠。。。。。。。(推薦)
3)先遠后近法 。先注視遠處的東西一會兒,然后立刻看圖
4)原理法 :找到3D圖相鄰的兩個圖像單位,閉上左眼,右眼看到這兩個單位的兩個位置;閉上右眼,左眼也看到兩個位置。雙眼一起看,就有四個位置。試著讓中間兩個位置合一,就可以看到3D圖了
5)眼肌微調法 :調節眼肌,使焦點由近及遠,圖像總會出來(較難,建議看了較多3D再用)
無論什么方法,都要心平氣和,不要去猜答案。用此方法,可看出大多數的3D。
高級方法:
如果只用以上方法看3D,3D只是比較有趣而已,對我們幫助并不大,我們的目的,是要訓練右腦,提高視力
1)放映法:
將3D圖制成3D圖,按每秒一副的速度放映
(初用此法可3秒一副,熟悉后可加快,時間設置在“幻燈片切換”中)
爭取在這一秒看出。此法可鍛煉眼肌調節能力,而且有助于心象能力的 提高
2)遠近變化法 :這種方法是在黑瀨嚴的《魔法益目》中看到的:在看出3D后,將圖近近遠遠的移動,在此過程中保持看出答案。當然,人前前后后移動也一樣。在實踐中,我還上下左右移動圖片,可明顯感覺眼肌的調節。此法可提高視力
3)多層轉換法 :
并不是所有的3D圖都能看到四五層,七田的照相記憶法書中的貓頭鷹和貓那副適合練習此法。由于單位距離越小,越易看到多層,所以可以縮小圖片來看到多層。此法相當鍛煉對眼睛的微調能力,且不如前兩高級方法那么累,雖然有些難度,但建議大家試一下
開始看3D,可能會眼脹頭暈,這些是正,F象,過幾天就會好的。但建議不要看3D一小時以上
可用以下方法恢復:dechain的:頭痛的話,雙手摩擦至生熱,然後用十指梳頭,把氣散出來。
還有丹田呼吸後至少半小時才睡。
相關閱讀:三維圖看多層并自由轉換層數的方法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