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訴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人生富有意義,感到充實,充滿愉快?從探討的角度上,將心理學、作業研究和歷史智慧三個不相關的科目,融會貫通起來,使我們對人的行為和決策問題,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更能有效地知己知彼,并促成我們理想目標的實現。
【作者簡介】
游伯龍教授,1940年9月10日生于臺灣地區臺中市,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作業研究哲學博士。從1977年迄今,為美國堪薩斯大學商學院史可賓杰出講座教授(C.A.Scupi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1985年1月至6月,臺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敦聘為特約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德州大學(1973-1977)及羅徹斯特大學(1969-1973)。
游教授在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作業研究(Operatgions Research)、競略理論(Game Theory)、微分競局(Differential Games)等方面的理論與應用上,發表許多有見地的論文。他在多元目標決策分析(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以及競略新論(Sceond Order Games)的貢獻更是聞名于世。他另一本書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Concepts,Techniques and Extensions于1985年由Plenun出版發行。
目錄:
萬序
于序
新版自序
如何讀這本書
第1章 導言
1-1 主要宗旨
1-2 引例說明
1-3 基本特點
1-4 本書功用
第2章 行為基礎
2-1 引言
2-2 人類行為決策模式的綱要
2-3 構想1.“電網”構想
2-4 構想2.無限能力構想
2-5 構想3.最有效重新結構的構想
2-6 構想4.類推/聯想構想
2-7 構想5.目標建立和情況評估構想
2-8 構想6.壓力結構和注意力調度構想
2-9 構想7.壓力解除構想
2-10 構想8.信息進入構想
第3章 人類行為的通性
3-1 引言
3-2 通性1.“同類互比”學說
3-3 通性2.感知上的“印象概推”
3-4 通性3.“投射效應”
3-5 通性4.“近而親”學說
3-6 通性5.相互回報行為
3-7 通性6.“相似相親”效應
3-8 通性7.替罪羊行為
3-9 通性8.“人群中的責任擴散”行為
第4章 習慣領域
4-1 引言
4-2 習慣領域的涵蓋和通性
4-3 習慣領域的擴大
4-4 不同習慣領域的相互作用
第5章 個性
5-1 引言
5-2 西方心理學家對個性探討的簡介
5-3 個性類型與系統
5-4 個性理論的應用
附錄:五行和十二生肖的六十個結合及其時間演變規則
第6章 決策動態和分析
第7章 競略新論
第8章 沖突和解凍
第9章 人生管理
第10章 領導
參考文獻
[emule]ed2k://|file|%E8%A1%8C%E4%B8%BA%E7%9A%84%E6%96%B0%E5%A2%83%E7%95%8C%EF%BC%9A%E7%9F%A5%E5%B7%B2%E7%9F%A5%E5%BD%BC%E7%9A%84%E6%88%90%E5%8A%9F%E6%9C%AF.%28%E7%BE%8E%29%E6%B8%B8%E4%BC%AF%E9%BE%99.pdf|9345226|293f0930ef6c88ad07d79cdee1532a3f|h=brsczysxxvradxgpoy2xbd5bqfw75euh|/
[/emule]
友情提示:發現下載鏈接錯誤,請給樓主發短消息報錯。謝謝各位的支持。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