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學習方法論壇 > 教育資源 > 道德經譯文 第十八章

道德經譯文 第十八章

2011/8/18 15:07 作者:475913494 本文已影響:2830人 

[原文]
大道廢①,有仁義;智慧出②,有大偽;六親不和③,有孝慈④;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
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于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注釋]
1、大道:指社會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聰明、智巧。
3、六親:父子、兄弟、夫婦。
4、孝慈:一本作孝子。
 
[引語]
本章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內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廢棄,需要提倡仁義以挽頹風。老子對當時病態社會的種種現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現了相反相成的辯證法思想,老子把辯證法思想應用于社會,分析了智慧與虛偽、孝慈與家庭糾紛、國家混亂與忠臣等,都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國家大治、六親和順,就顯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親不和、國家昏亂,才需要提倡孝和忠,這也是相互依屬的關系。這是說,社會對某種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會特別欠缺這種德行的緣故。
 
[評析]
本章接著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認為社會上出現的仁義、大偽、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興隆,仁義行于其中,人皆有仁義,所以仁義看不出來;也就有倡導仁義的必要。及至大道廢棄,人們開始崇尚仁義,試圖以仁義挽頹風,此時,社會已經是不純厚了。在這里,老子把辯證法運用于社會治理,他指出:仁義與大道廢、大偽與智慧出、孝慈與六親不和、忠臣與國家昏亂,形似相反,實則相成,老子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表達了相當豐富的辯證思想。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873.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