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記憶方法論壇 > 記憶雜談 > 我的記憶方法的原理:放下我們的認知圖式

我的記憶方法的原理:放下我們的認知圖式

2007/4/18 13:46 作者:jiyifa逍遙 本文已影響:5779人 
我們每個人在一坐胎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后來隨著胎教、早期教育、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我們具有了認知圖式。
下面是對認知圖式的解釋:
圖式  schema    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
圖式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認識學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圖式看作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技術,一種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圖式是一種先驗的范疇。當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通過實驗研究,賦予圖式概念新的含義,成為他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他把圖式看作是包括動作結構和運算結構在內的從經驗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亞杰看來,圖式是主體內部的一種動態的、可變的認知結構。他反對行為主義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個體同化(A)于認知結構(T)之中,才能作出反應(R)。個體所以能對各種刺激作出這樣那樣的反應,是由于個體具有能夠同化這些刺激的某種圖式。這種圖式在認識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過濾、篩選、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為有條理的整體性認識,從而建立新的圖式。皮亞杰認為,圖式雖然最初來自先天遺傳,但一經和外界接觸,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圖式就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起來,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他用圖式、同化、順化、平衡四個基本概念闡述個體認知結構的活動過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構理論。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兒童的心理結構或認知結構,正是在與環境的不斷的適應過程中,在這種動態的平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他提出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是認知結構產生的源泉,讓兒童獲得充分活動的機會,對他們的認知發展是極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我們成年以后,認知圖式的運用已經成了習慣,已經不能像孩子一樣的,不受認知圖式的影響的生活了。這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接受新鮮事物慢,處理事情過于自我等等。個人人為我們的很多的痛苦,也來源于這個認知圖式。舉個例子說:在催眠沙龍,有個姐姐,就說:聞到裝修的氣味,就想到得癌癥。這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為什么聞到氣味想到癌癥呢?因為他是醫生,在他的認知圖式里邊是這個樣子的。
為什么說,我們很多的痛苦都來源于認知圖式呢?由于我們的認知圖式,不夠圓滿,不夠全面,所以會產生一些偏頗的觀點,引導我們產生各種情緒,其中就有痛苦。我經常舉一個例子,你在網絡上找一個人聊天,這個人不說話,有幾種可能呢?1、他不想理我,2、他忙,3、他不在線。。。如果我們的認知圖式里邊只有一種或者有個優勢反映的話,那么我們的痛苦可能就來了,他不愿意理我!由此,我們的認知圖式里邊的其他的內容,就開始協同整合起來,帶來一系列的情緒。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的痛苦。
在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活動是這樣子的:新的知識進了我們的記憶,我們先會去找我們的認知圖式,看一看認知圖式里邊是否有相關的資料,對這個新的知識進行評判。這個過程嚴重影響我們對新知識的學習。
前邊我們說了認知圖式的作用,和認知圖式運用中給我們帶來的一些麻煩。
怎么解決這些麻煩呢?
我們需要放下我們的認知圖式。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社會交往中,放下我們的認知圖式。有意識的放下這個認知圖式。這樣我們可以產生唯物論的反應。就像照鏡子一樣,全部的接受對方的所有。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會看到全部,沒有經過修改的一個圖像,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個全是鏡子的房間里,那么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每個細節的不經過任何夸張或者縮減的真實的像。
放下我們的認知圖式,我們可以達到真正的靜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靜心,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去靜心,其實,靜心很簡單,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放下認知圖式,那么我們就是一個滿是鏡子的房間。物來則顯,物去則空,心,怎么會不靜呢?
那么,是不是放下了我們的認知圖式,就是不需要它起作用呢?不是的,我們還是需要它的作用的。如果我們完全不需要認知圖式的作用,那么即便鏡子給照到了,還不是一場空嗎?
事實上,在我們把外界的事物映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把這些加入到了我們的記憶體中,這些加入到記憶體中的事物,和我們的認知圖式,會有一個自組織的過程,當我們閑下來什么都不想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這種自組織的存在。
這個自組織過程幫我們不斷完善我們的認知圖式。
那學習一個新鮮的事物作比喻。當我們拿到一本書,這本書上的知識對我們來說是嶄新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首先,我們的認知圖式里邊沒有這方面的記憶的,對這些事物的判斷需要組織我們認知圖式中的所有的內容對這新的知識進行識別。這就是我們感覺到學習慢和累得原因。如果我們不去識別新的知識,就像掃描儀一樣的把這本書上的字印在腦子里的話呢?我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裝近來很多的東西。由于我們是一個滿是鏡子的房間,所以我們在掃描文字的同時,還可以把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思想裝入到我們到記憶體中。這樣,當我們把眼睛從這本書上拿開的時候,其實,就在我們的眼睛在這本書上的時候,我們的腦子已經開始了自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計算機的后臺進程,我們是很難察覺到的。因為我們的注意集中在某幾件事情上,而忽視了這個自組織的過程。也就是說世紀上我們把認知圖式的作用從前臺的處理變成了后臺的處理。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很快地完成學習,也可以完善我們的認知圖式,直到它非常的圓滿。
而認知圖式的圓滿,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不斷地前進,不斷地完善,隨著我們的視野和接觸面的增加,我們會發現我們認知圖式的不斷圓滿的過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齊瑞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313.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