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 第二套 第三套 第四
1蠟燭 1灰塵 1眼淚 春蠶
2 鴨子 2春江 2竹子 桃花
3。。。 3。。。 3。。。 4。。。
也就是先記一個基本100數字編碼表,再讀一下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很多我們已經記得了)。然后從著名詩句提取形象名詞,幾套編碼的1就是先記蠟燭,然后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
干編的,2先記住鴨子,然后從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得來
一般記一個100基本編碼表后,復習一些簡單的古詩,編碼馬上可以擴充500或六百,他讀的書多,所以用不著找什么地點就可以編18000,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定位系統
用三字經他也可以作出1500個編碼。(因為如果用心,不難背三字經的),然后再把三字一組化為形象的編碼。這樣既能快速擴充編碼,又能練習抽象轉形象的能力。
他從來沒參加過記憶的培訓,反而走出了很多記憶課程的條條框框。
在背詞典時,考慮下面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
字典中哪個字母開頭的單詞最難背,為什么?
哪個字母開頭的單詞最少,為什么?
哪個字母開頭的單詞最多,為什么?
哪個字母開頭的單詞第二多,為什么?
而且背詞典的第一個基本功是26個字母倒背在一分鐘內。倒背有什么用?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思考一下,這對你理解詞典的框架是很有幫助的,能大大減少記憶量。
練數字到10分鐘記80~90位就差不多了。你的記憶基礎可以了如果數字對你不是很有用,就應該放棄轉到你需要記的材料來了。
不少人喜歡練數字,一是受了所謂記憶錦標賽的蠱惑,二是因為受了“記憶材料分圖像聲音文字數字四種,數字最難記”這種根本站不住的理論的影響,以為記好數字別的東西就易如反掌了。
大錯特錯。∮洃浀牟牧洗篌w分兩種,一是材料元素,二是材料順序。如數字,元素就是0到9這十個數位,順序就是這十個元素的任意的排列。單詞元素就是26個字母,順序就是26個字母的組合。二進制元素就是0和1,順序就是0和1的任意排列。其他如顏色,音符、漢字,詞組、句子段落都是由元素和順序組成的。我們記憶的99%是為了記住順序,而不是元素。一篇文章的順序量比一排數字的順序量多的多。當然要難記很多。除非他們的順序量一樣(聯結數量)一樣,平時我們記憶都會采用以熟記新,其實就是減少材料的順序量。
舉例 020110119這樣的數死記要記九個順序(聯結)而分成020 110 119則是三個順序(聯結)順序從9個減到3個。當然容易記多了。所以記憶的秘訣就是: 減少順序(聯結)量。
牛津中階有1060頁左右。其實用300定位就可以基本倒背如流(當然離真正的還有一段距離,真正倒背如流我需要1200個定位),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我希望大家能想想為什么用300定位就可以基本倒背如流?1200個定位就真正倒背如流?。建議大家從字母順序規律去思考。順便告訴大家:牛津高階的背誦難度起碼是牛津中階的50倍。
用既有的知識框架作為記憶的樁子 ,這本來是記憶術的基本原理,只是許多人被所謂前輩和大師的只言片語誤導了,以為樁子 一定是地點,一定是具體的物象,卻不知還可以從古詩詞中提取,呵呵。中國有那么多的古詩詞,樁子多到 大家八輩子 都用不完,這就是咱中國人學記憶的又一大優勢啊。
記憶的原理大抵是相同相通的,但各人有各人的發揮,發揮的深淺,則看各人的悟性。
記詞典,其實總結起來有幾點:
定位的問題:每頁定位鉤子必須分主次(母子關系),母鉤定頁,子鉤定行或組。
順序問題:橫(跨)著背,不要豎(順)背,就是先背母鉤定位的東東。
回憶問題:隨時隨地,見縫插針。
規律問題:多挖掘字典的規律
1.如果想背一本書或詞典,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它的結構框架是有必要的。如果能掌握一些規律,再加上足夠多的編碼,背下一本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創造聯結”只能記得快,“發現聯結”才能記得牢和輕松。我們背詞典時都是先學詞典的脈絡結構的,這猶如練武先打通奇經八脈一樣。
2.橫著背比較容易記住詞典的框架,所謂橫者背是指先用母鉤子編碼記住每一頁的一個熟悉或容易的單詞。單詞在詞典里排列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相鄰相似。記住每一頁的一個單詞(包括位置)就大概知道它所在頁里其它單詞的拼寫了。效率絕對比豎背好很多。背其它的書時,橫背也比豎背效率高。
3.單詞的記憶只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大家多從聽說讀寫下工夫。
所謂什么是“樁”。其實就是一個基點,一個立足點,一個可以承其它的關鍵!當然,能做“樁”的一定是我們自己個人最熟悉的,最深刻的,已經深入我們自己潛意識里的一些關鍵。因為我們對這些關鍵太熟了,它才可以做為“樁”,通過聯結,支承其它新記憶的東西,而當那些支承的東西變熟以后,它們也可以做“樁”。所以我認為“樁”因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來定。也可以定很多不同的“樁”。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