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實際上主要是一種“左腦教育”。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學校教育長期以來只注重開發、發揮學生左腦及其功能,以培養學生的理性發展為主要甚至全部目的, 而忽視對右腦的開發,忽視對學生情感、感性方面的培養;第二,學生的學習任務實際上主要是由左大腦承擔, 這使得學生的左大腦長期處于興奮與超負荷的運行狀態。學校教育所進行的這種“左腦教育”會導致左大腦半球的傷害,最終影響正常的學習與思考。心理學家洛扎諾夫曾證明: 優美的音樂使左大腦半球進入抑制狀態得到休息后,人的記憶力是通常狀態的2.17倍至2.5倍。所以,從這一角度也可總結出:音樂教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是至高無上的,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節奏與和聲那樣深達人類內心深處并給予最強烈的震撼。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將音樂銘刻于心, 傳予后人!
“感情、激情是人生命活力的一部分,它們使腦的感覺輸入多姿多彩,也驅使腦作出運動反應,它們給腦以動力,并在理智的最后面提供了創造和毀滅的心理能源!鄙窠涐t學I臨床經驗證實,過于憂郁、悲傷的情緒,可能毀滅一個人,而良好的情緒和有著向上激情的人,能使生命充滿活力,充滿激情能使大腦處于活躍狀態。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它能以最直接、最生動的藝術想象,感染和激起人們的情緒和激情,喚起人們與作曲家類似的情感和激情。音樂有著想象的“不確定性”,因
而欣賞者的想象有著廣闊的心理空間。音樂在表達情感方面及對大自然景色和意境氛圍的感染方面,與語言相比,語言則顯
得蒼白了些。如欣賞樂曲 春江花月夜 ,都會被那細膩、深刻、生動的境界所陶醉,把“春”、“江”、“花”、“月”、“夜” 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但這種自我感受,是音樂信息刺激大腦而產生聯想、想象。想象是認知的一種創造潛能,想象是創造的基礎。這種想象由于每個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有著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音樂要調動人的直覺、聯想、想象等才能完成音樂信息接受,這就大大調動了右腦的功能,使富于創造性的認知風格得以發展。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在1991年l0月l7日,國家授予他“國家杰出科學家”光榮稱號時講道:“蔣英(錢學森夫人)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專門唱最深刻的德國古典藝術歌曲,正是她給我介紹了這些音樂藝術,這些藝術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廣闊的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了這些藝術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兒,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更寬一點兒,活一點兒!币虼艘魳吩谂囵B和影響創造性思維和開發右腦潛能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為什么我們還要繼續讓我們的右半腦處于停滯和荒漠狀態呢?請不要再繼續了,有這么好的靈丹妙藥—— 音樂教育,既能讓我們的右腦充分動起來,又可以為我們創造出不可估量的財富,為何還要繼續等待呢?那么從現在就開始關注音樂教育吧 右腦。
孩子學鋼琴可開發右腦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