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才與全腦開發
熊楠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其壁龕有書箱(書櫥),內藏《和漢三才圖會》。吾一一取而讀,默記而返,謄于駿河半紙薄,繪亦然。”
不只《和漢三才圖會》,后來他還同樣將《本草綱目》52卷也全部默記在心,回家后謄寫出來。不到10歲的少年居然能有這種能力,真是神奇。
(1)提出——其實早在1981年,美國醫學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腦分工的理論。并因此在1981年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左腦掌管數學、語言、邏輯、文字,右腦掌管圖像、創意、藝術、情感,功能不同,需協調開發。全腦開發教育也稱全腦功能開發教育,主要是從左右腦智力開發、協調工作的角度,利用游戲等活動使得孩子們的大腦均衡發展。
(2)內容——什么叫[全腦]?全腦涵蓋了三個層次,包括最淺的[IQ的腦]、 [EQ的腦]以及[MQ的腦]:IQ的腦主要負責人的學習、記憶、理解、判斷和創造等:是屬于能力方面的層次。EQ的腦主要在掌控人的情緒及個性;一個人是否樂觀、開朗、主動,都與EQ息息相關。MQ的腦主導一個人的人格:人的一切思想、觀念、態度都與MQ有關,有好的MQ,其人格會趨向正面、光明,具備信心、勇氣和智能,這些屬于內在的表現,會影響到EQ,而EQ亦會影響到IQ,三者環環相扣,并影響生活的機制。
人們對MQ(Mental Quotient)可能比較陌生,然而它在全腦開發方面最為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人如果思想夠正面、夠光明,也能夠自我肯定、有自信,比較不易受環境影響,自然而然,其EQ會較穩定,IQ當然比別人強,一切的學習效果比較好。研究顯示,EQ穩定者,其IQ比他人強25倍。
(3)訓練 例聽音樂,樂器演奏的練習往往是用雙手而進行的,而且左手通常比右手“干得更多”也就是講,左手的受訓程度比右手多。俗話講“心靈手巧”。心靈源于手巧,F在一些學校推行的“手操”也就是為了學生的手巧,況且,我們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不但練了“手巧”,也在它無限優美的想象陶冶中浸沉出我們的活躍思維,造就了我們靈巧的心。
在誘發想象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美妙的音樂暢想,音樂所具有的美妙節奏和旋律,能陶冶人的美感,誘發人的想象。雨果贊美說:“音樂是思維者的聲音!惫沤裰型,不少具有高度創造智能的人十分喜歡借助音樂來展開思維的翅膀。我國的孔子是一位操琴能手,李四光能演奏一手好提琴。在國外,愛因斯坦與音樂更有不解之緣。1928年,愛因斯坦回答說:“音樂并不影響我的工作,而且出于同一的渴望源泉,滋生成長,而它們的輕快又互相補充 記憶力訓練!彼說:“偉大的科學家和偉大的作曲家兩者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偉大的詩人。”1912年8月的一天,愛因斯坦拿起小提琴,邊思邊奏,拉了很久時間后,便獨進了工作室。一個星期后,他臉上蒼白地走了下樓來,把幾頁稿紙擺在妻子面前,那上面寫的是后來使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的廣義相對論原理。
右腦的意義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