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的書商柏林頓公司,偽造了7本‘執行力系列’的書,并偽造了一
個著名的哈佛教授保羅·托馬斯。這書是假的,人也是假的”○《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悅
詹姆斯·希爾曼是誰?當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艾心 化名 看到自己寫的書出現在北京各大書店的書架上,而卻是這個署名時,她意識到自己成了書商的犧牲品。
“我寫了5萬字,連個署名都沒有。后來我才知道,這個書商還找過其他學生做寫手,出了很多這樣的偽書。”艾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由于書商勢力很大,在其淫威之下,她最終放棄了打官司的念頭。
保羅·托馬斯是誰?“3·15貢獻獎”候選人、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姜汝祥同樣詫異莫名。
“這位教授和他的書現在在中國都非常有名!”姜汝祥發現這位打著哈佛商學院管理學、哲學博士,曾就職多家世界500強公司,全球知名組織管理顧問、咨詢專家等諸多頭銜的哈佛教授竟然是中國出版商無中生有的“名人”。
“《執行力》的書商柏林頓公司,偽造了7本‘執行力系列’的書,并偽造了一個著名的哈佛教授保羅·托馬斯。這書是假的,人也是假的。而且更精彩的是,他還用保羅·托馬斯教授的名義給另外一本假書《贏在執行》寫序。所以,可見做偽書之荒唐,而且是成系列的。”
但是這一次,錫恩公司選擇了訴諸法律。負責此事的錫恩公司的品牌經理楊鵬博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保羅·托馬斯為之作序的《贏在執行》,完全照搬姜汝祥博士的培訓課程《贏在執行》講課大綱,借用臺灣學者余世維之名。”
“姜博士有一次在機場看到余博士在給人在這本偽書上簽名,一問,結果余博士哭笑不得地說,讀者都是從正規書店買的正規出版社的書,不忍心傷害他們。而該書作者經出版社向法庭出示的身份證表明,所謂的‘余世維’竟然是一個河南人!眰螘饕性诮洜I管理類、勵志類
在多次維權不力后,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了一場名為“2004年度西方管理類假書風云榜”的發布會,向媒體公布了100本偽書。
“這已經不只是官司的問題,很多客戶打電話問是不是姜汝祥抄襲余世維的書,包括打假經費,錫恩公司被偽書造成的損失已經高達2000多萬。”楊鵬博說。
據了解,在發布會前,他們在律師見證的情況下,已經把領獎通知以傳真的方式發送至相關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等不少聲譽不錯的大出版社也忝列其中。
“它是欺詐!”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日前一次座談會上尖銳批評出版界大社、名社、優秀社參與其中:“這哪里是在做書?是*商行為!我們中國人是有印刷崇拜的,出文化產品,是要用文化教化人的,卻連最起碼的誠信都沒有!”
針對近期圖書市場出現“假書”、“偽書”的情況,新聞出版總署剛剛印發《關于對含有虛假宣傳信息的圖書進行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對所轄所屬出版單位出版的圖書進行專項檢查,出版行政部門須在3月10日前將清理結果上報總署。
據介紹,新聞出版總署將統一對相關出版單位依法處罰,對虛假圖書的出版單位及欺騙出版單位的假書稿提供者、工作室予以曝光。
出版《執行力》一書的遠方出版社編輯葉女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新聞出版署的確正在處理此事,遠方出版社在“引進版權”時,對方沒能提供關于作者的真實信息,“出版社也是受騙者。至于這本書到底是誰寫的,無從查證!
據了解,“偽書”的做法包括:偽造外國作者,多是托名所謂哈佛等外國著名學府的教授或外國暢銷書作家;偽造國際知名媒體、人物的評論,如假冒《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的評論;偽造國外圖書暢銷信息;盜用國外已有影響或暢銷的圖書書名及相關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所獲得的榮譽等,而圖書內容則完全是自行編造的。
“這些偽書主要集中在經營管理類、勵志類,因為這兩類圖書的市場需求使得此類偽書能夠暢銷不斷!辟Y深出版商李湃說。
另一方面,國內“名人”也不斷出現在偽書封面上!拔医佑|的書商炮制了‘郭敬明’、‘周國平’等多本名人書,在雇傭槍手完稿后,通過戶口查找了與知名作家同名同姓的人,以他們的名義出書,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一涉假出版社的編輯向《瞭望東方周刊》坦言。
“還有一種情況是打擦邊球,比如說幾米的書在華人地區廣為暢銷,現在大陸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署名為“米”和“幾米”的書,讓不明真相的讀者真假難辨。打著“世界500強”旗號在二渠道暢銷
“跟風書是假書的熱身階段。出版社單方面追求市場效益的惡果,與書商合謀,縱容跟風書、協同制造假書。”涉假出版社的那位編輯自揭家丑說。
如果熱身“試水”成功,那么接下來就可能成為一個假書系列。“《執行力》系列就一連出了7本。”
艾心所寫的仍未曝光偽書至今還在市場上熱銷。在接到書商任務之前,該書商的另一本同樣打著“世界500強”旗號的偽書已經在市場上賣了將近5萬冊。
“偽書商定一個思路和一個書名,找槍手寫千字30元到40元錢,一次性付款,3.5折賣給書商,一般不超過4折!币晃徊辉妇呙某霭娼缑烁嬖V《瞭望東方周刊》,如此的低成本對于偽書商無疑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書商支付給作者的稿費很低。經常是找兩個人寫,一個是選優,再一個可以有借口說雙方的稿件寫得都不好,從而逃避支付稿酬。即使給作者較高的稿費,書商依然有很高的利潤空間,由低價的印刷支出和充盈的二渠道市場支持。”那位涉假出版社的編輯說。
據了解,業內把新華書店以外的以私人批發零售商為主的圖書銷售渠道統統稱為“二渠道”,事實上支撐熱賣的主要是二渠道!岸酪恢泵植磺,長期處于被整頓之列。實際上,二渠道有時就是一個假書偽書大匯展!
該編輯透露,偽書除了稿費成本低之外,偽書商通過隱瞞印數、虛開或不開增值稅發票的方式將出版成本降到最低點。同時,有的出版社買賣書號的行為也為偽書商大開方便之門。
“現在的行情,一個書號也不過是1.5萬 2萬元。一切手續看起來都像是齊全的,但事實上卻是書商自己掏腰包投資的。”白領、高管都是人精,怎么就認了
除了書商和出版社的“你情我愿”,書店也是利益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按照圖書市場的行情,沒有“出身問題”的正規圖書,批發價都是5折以上,很多還要6折左右,但書商投資的書,因為印量大、出手急等原因,一般批發價都在4折以下。
“對于一般的民營書店來說,他們沒有理由去進成本高的書,誰的書批發價低,賣得好,我就進誰的,只要所有手續都是合法的就行!辟Y深出版商李湃說,這樣使得假書、偽書的發行量和發行渠道暢通無阻。
《暸望東方周刊》記者在北京的一些民營書店很容易就發現了一些有偽書嫌疑的書籍。一書店老板承認,書店為什么不讓一些偽書下架,是與其切身利益有關的。
但是他也認為,書市“去偽存真”的工作不該由書店來做,“一年有十幾萬種新書,不可能要求書店人員鑒別真偽!
另一方面,有的資深書商認為消費者不完全是偽書的受害者。“號稱第一階層、白領、高管,都是人精,怎么就認了 偽書 ?有的明知道這書有問題,怎么就讓底下的員工還看這書?”
據這位資深書商介紹,偽書之所以專攻經營管理類書籍是因為這樣的書最好賣,有些書商專門投其所好,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教導員工要“聽話”、“服從”的偽書在市場上能夠賣得這么火。
“管理類的偽書銷量之所以那么好,是因為主要銷量來自于企業團購,恐怕要占到銷量的三分之二!
這樣,從書商到出版社、從書店到團購消費者,這樣一條看似無人受損的奇怪利益鏈便形成了。
根本上看,這是中國經濟繁榮造成的閱讀需要,但是正規出版社卻不能滿足它。
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上海市出版協會主席江曾培則認為,“造假比盜版更可恥,為了剽竊的隱蔽性而胡亂增添刪減內容,會從思想上誤導讀者,是一種極為可恥和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假書傷害的真正對象是中國企業,是中國的經濟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國有資產流入書商口袋
一位出版界人士說到為何出版界參與做偽書時坦言,“現在圖書市場不好,成本太高,出版社和編輯就樂于做一些容易見效益的書。而且現在做原創圖書吃力不討好,捧出來的作者不講信譽,出了一本書立馬跳到其他出版社或者坐地起價。”
“出版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面對偽書市場的猖獗,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同流合污。”李湃說。
某著名出版社的一位編輯認為,出版社的資源、利潤分流到書商手里,實質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一些出版社設立社外編輯部,給該部門一定數量的書號,要求他們回饋出版社多少萬的利潤,其余的一概裝進書商的腰包里。編、印、發的流程完全掌控在外,三審三校的發稿要求被拋在九霄云外。于是市場上就會出現一些編輯質量低下、內容大同小異的跟風書。看到哪本書賣得火就上哪個項目。”“打假”之艱與法律漏洞
楊鵬博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們得到反饋,在王府井書店已經有150余種偽書下架了。但是在福建等地,這樣的偽書仍然熱銷不斷。“這100多種公布的偽書還只是我們通過有限的調查發現的。”
“公認的事實和法定事實是有差距的,沒曝光的還多著呢!崩钆日f。
據了解,現行出版方面的法規沒有針對“偽書”的制約懲治條文,站出來打偽的人雖然較以前多了很多;但從現行法律而言,“偽書”不是非法出版物,商家未必響應打“偽書”。
“即使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這本書的作者‘余世維博士’是個并不存在的河南人,這本書的序言是一個并不存在的哈佛教授托馬斯寫的,但這些不能談,因為與侵犯知識產權無關。”姜汝祥說。
“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對付假書,假書怎么鑒定,由哪個部門鑒定,是工商、著作權機構,但什么樣的人才有權利申請鑒定。現在個人不行,鑒定過程困難重重,行業內部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認定 法律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曾經歷過艱難“打假”過程的李湃認為有關法律必須盡快完善。
“很多書沒有作者身份證明和著作權證明。如果發生侵權行為,還不能以法律起訴。因為無法認定這是偽書,而且原告主體缺失!
李湃說,“用更積極的態度打擊偽書的真正目的是要真正占領市場。就算偽書下架了,不好好做真書,還是有書賣不好!
-->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