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來講,史地生的很多的習題答案都是唯一的,就這一點而言,在平時做練習題的時候,如果遇到填空題或者是單向選擇題,可以根據第一印象法來練習,如果知道明確的答案直接填上就可以了,如果稍有不明白建議直接查找答案,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
1,可以節約時間。
2,可以很好的記憶問與答的直接串聯聯系,加深印象。
3,這樣一般不會產生在錯誤答案的干擾。
就第三點做一下說明:很多的老師在講解史地生的選擇題的時候吧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那些不正確的選項上來解釋為什么這個選項不對,這樣反而對于某些學生來講,正確的答案沒記住卻加深了錯誤答案的印象,對于考試練習來講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二、所有的考點百分之八十都在課本中,關鍵是要把課本學好。那么,如何學好課本呢?
古人云:書是越學越厚,然后越學越薄,我們把這句話應用到學習史地生上可以這樣來理解,先學習書本的基礎知識,一般來講,課本的編排都具備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按著這個系統和邏輯來學習也是老師講的知識體系,學過這一階段后,就需要我們把書再讀薄,怎么讀薄呢?我們可以按著自己的脈絡來對書本中的知識做一個串聯,把每個知識點按著自己的脈絡再來一個歸納,把每個知識點按著自己的思路做一個串聯,這樣就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知識脈絡體系,書也就變成了自己的了,這也叫做為我所用。
比如:中國歷史的皇帝,書本上是以年代的先后順序來出現的,我們可以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好皇帝有哪些?暴君有哪些?他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或者是在位時間長的皇帝有哪些?在位時間短有哪些?這些皇帝分別對當時的朝代的發展有著什么樣的作用?他們在經濟上才去過哪些措施?在政治的鞏固上有哪些重要的舉措?等等。
再例如:歷史上的戰役,按自己的思路,或者說以少勝多的有哪些?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還可以把古代史的內容與近代史的內容相似的或者現代史的內容來進行對比總結,最終得出屬于自己的知識脈絡,在復習和答題考試的時候,就有了另一條通路,我們在速讀速記中也叫做記憶回路,記憶回路越多我們記憶的知識就會越牢固。
三、論述題、問答題的答題萬能公式
很多同學對于論述題的回答感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萬能公式吧!哈哈 說事萬能的只是一個規律,內容的東西還需要大家根據不同的題目來進行隨機應變哦。
這里的問題就省略了吧:
回答的第一步先把原來的題目的陳述句變成自己的話抄一遍,
再另起一行回答正題的總述,之后畫上一個冒號:
在另起一行開始分層次,層次的多少根據這個題目給的分數來分,例如:論述題給的是10分,那么我們就分成5個知識點來回答,如果給出的是18分,那么我們就分成6個知識點,同時寫出知識點的序號(1)(2)(3)(4)……
最后再給出一個總結性的結尾,一般以"由此可見"或者"綜上所述"來開頭,對以上的答案做出一個總結性的結尾就可以了。
任何的學習都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大家用心慢慢體會,在尚德航路教育的課堂上張老師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總結經驗,及時進行分享總結,只有分享得到驗證后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合適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張老師愿意隨時發現好的學習方法隨時與大家共同分享,讓我們一起分享共同進步吧!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