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類記憶
根據知識的性質、特征及其內在聯系,進行歸納分類,以便幫助學生記憶。比如,學完計量單位后,可以把學過的所有內容歸納為五類: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和容積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前四類包括公、市制和換算,第五類包括世紀、年、月、日、分、秒及其進率。這樣歸類,能夠把紛紜復雜的事物系統化、條理化,易于記憶。
二、比較記憶
有些數學知識之間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應用一些概念的對立關系,抓住概念中關鍵地方進行比較,便可幫助學生區別和記憶。
三、理解記憶
理解是一種有效的最基本的記憶方法,豐富的數學知識,靠死記硬背是容易忘記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記牢。因此,對概念、性質的概括、法則的得出、公式的推導等過程都必須一清二楚。比如,各種面積公式,其中長方形面積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從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中推導出來。學生理解了推導的過程和關系,就容易記住各種圖形的面積公式了。
四、按規律記憶
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進行記憶。比如,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現單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聯系,即:高級單位的數值×進率=低級單位的數值:低級單位的數值÷進率=高級單位的數值。掌握了這兩條規律,化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規律記憶,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對所學的有關材料進行加工和組織,因而記憶牢固。
五、列表記憶
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識記材料列成表格,達到記憶之目的。這種方法具有明顯性、直觀性和對比性。比如,要識記質數、質因數、互質數這三個概念的區別,就可列成表來幫助學生記憶。
六、重點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學的數學知識也越來越多,學生要想全面記住,既浪費時間且記憶效果不佳。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記憶重點內容,學生在記住了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再通過推導、聯想等方法便可記住其他內容了。比如,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三者關系中只要記住了第一個數量關系,后面兩個數量關系就可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系推導出來。這樣去記,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提高了記憶的效率。
七、聯想記憶
通過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與它有聯系的另一件事物來進行記憶。比如,從整數加、減法的法則聯想到小數加、減法的法則,由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聯想到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聯想可以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
八、實踐記憶
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實驗操作,得出結論來進行記憶。比如,學習了有關的面積和周長等知識后,可讓學生自已動手去量一塊地,算算;學習了統計圖表知識后,可讓學生畫一張學生家庭一個星期使用塑料袋等情況的統計表或統計圖。學生通過親自實踐來驗證,就會得到久而不忘的效果。
九、轉換記憶
將一些要記憶的公式和定理轉化成圖形,讓學生說出轉換的過程。比如:正方形的周長,圓的周長等,用一條線圍繞圖形轉一圈既得到周長。C=a+a+a+a=4a 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小學生對圖形很感興趣,也就很容易記憶了。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