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記得扎實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不同的地方,很多生物學理論是需要記憶的。但生物又不能被教成“死物”,因此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必須千方百計的讓學生把知識理解透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復雜的問題進行加工整理,把知識變成便于記憶的簡單形式,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基礎知識,而且學會了記憶方法,提高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規律時,相關知識非常容易出現錯誤。所以在講這部分知識之前,先進行了“鋪路”,復習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又通過掛圖,講清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導學生把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讓學生抓住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就是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再給同學們舉實例,反復進行練習,如:根據子代同一對相對性狀的表型比直接推知親代基因型;根據親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據子代基因型組合數推知親代基因型等。不斷加深理解,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記得就比較扎實。
二、只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記得深刻
在教學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愿意學,而且學得較好。某種事物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學生容易記住,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時,要注意這一點,在備課時,要設計一個好的“開場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伴性遺傳時,以英國血友病趣聞作為引言:“歷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攜帶者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她有四個兒女,長子黑奧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個兒子愛德華七世健康正常,英國的皇世是由他傳下的。女皇的兩個女兒都是血友病的攜帶者。后來,俄國的羅曼諾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都因娶了維多利亞的兩個外孫女造成了這兩個家族的血友病。“趣聞講完了,然后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是維多利亞的兒子有表現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會傳到俄國的羅曼諾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這樣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接著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入伴性遺傳的有關知識,學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感興趣,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講完伴性遺傳的知識,學生對前邊所提的問題自己就能解釋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只有形式簡練,才能記得迅速
高中生物理論知識起點高、難度大、比較瑣碎,記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把其變換一下形式,根據知識之間關系,進行一下加工整理。我常常這樣想:從生物學這個角度來講,一個人體,如果有了骨架,再附以肌肉,外被皮膚,人體也就基本完整了。對于要學生記住的一個問題,首先是給學生一個“骨架”,再提示學生填上“肌肉”和“皮膚”。在講基因的分離規律時,就是先讓學生記住三個要點,就是三個分離即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分離;雜合體后代性狀分離。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在掌握要點的基礎上,完整的基因規律很容易就記住了。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好圖解也是把知識進行壓縮,變成學生容易記憶的一種形式。做為一個生物學教師,必須善于畫圖,生物畫圖又不是單純的臨模,要通過簡單的圖形,把復雜的知識表示出來,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便于老師講解,也便于學生記憶,特別是在課堂上有些圖形,老師可以邊講述,邊畫圖,比如細胞及細胞器的結構、突觸之間的結構和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等給學生以“動”的感覺,學生印象很深。
四、只有聯系實際,才能記得主動
理論聯系實際,生物課的教學是不能脫離生活的的,如在講生長素的時候,就向學生講,盆栽的花的莖總是彎向光源,為什么呢?這和生長素的分布有關。生長素的分布受日光照射的影響。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很少,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得多;生長素分布得多,生長得快,反之則慢。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對生長素的生理功能也就記得比較主動了。
再如,講無籽西瓜時,先提示學生:我們吃西瓜時,討厭的是它里面有種子。怎么辦?想辦法讓西瓜不結種子,就是培養無籽西瓜。接著向學生講述了無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然后上升到理論。為什么它不結種子?這樣學生一見到西瓜,就會想起講過有關無籽西瓜的培育、原理等一系列知識。學生對無籽西瓜的一些知識掌握得也就較扎實了。
再如學了生物與環境的知識以后,可讓學生列舉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諸如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動植物資源;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綠化荒山,植樹造林;通過生物工程尋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種;農業生產工廠化等。因此也培養了學生如何做開放性題目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五、只有聯想記憶,才能記的準確
生物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突出的聯系,即不是意義相近,就是意義相反。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排泄與排遺,囊胚與胚囊,找出知識間的共性與個性,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注意分組、結對,進行歸類對比,列表比較,學生會記得準確。
例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把這兩個概念列表進行了五個方面的比較,學生對這兩種分裂方式就清楚了,實際上也是把知識變換形式的一種方法。
再如,當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 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時,立即會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再如,當生物學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之后,認識到轉錄是指以DNA 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有人就想既然能夠以DNA為模板來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為模板來合成DNA呢?1970年發現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種酶,叫逆轉錄酶,在這種逆轉錄酶的作用下,能夠以RNA為模板合成DNA。
再如:編制記憶口訣。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經纖維類型經常搞亂,編成一句話“前運動、后感覺”一次記住,長時不忘。
六、只有動手操作,才會記的輕松
生物學科注重實驗操作,在學生親手操作完實驗后,很多凌亂的知識就在學生中形成體系,記憶的輕松自如。并多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多提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親手創作實驗,改造實驗。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創造的能力。
例如,將DNA的結構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讓學生動手組裝成結構模型,恰如科學家當年創造這些模型一樣,啟發學生也重新來一次創造。再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某些生命現象和規律。
例如:在做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后,多鼓勵學生依據分離原理設計出其他方案。學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層析液;②用毛細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園形濾 紙中心;③以粉筆取代濾紙條做實驗。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對這些設計進行分析討論,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案進行實驗,以檢驗是否成功。這樣學生在獨立地進行形象分析、實驗設計、結果預測、直到進行實驗的全過程 中,都必須經過自己的創造想象。
以上從六個方面列舉了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方面的一點體會,還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培養學生記憶能力僅僅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部分,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要全面實施綜合能力的教育,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