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考試記憶論壇 > 中小學記憶方法 > 淺論歷史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淺論歷史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2013/3/21 03:04 作者:路逍遙 本文已影響:1985人 
淺論歷史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提高歷史教學水平,記憶力是重要的一環。中學歷史教材內容紛繁龐雜,史實浩如煙海。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概念,縱橫交錯,學生往往感到難記。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呢?要提高學生記憶能力,應該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來增強記憶效果,設法增強大腦對事物識記的痕跡的保存能力。因為記憶力的產生是由于客觀事物對人的感官的作用,傳入大腦,引起大腦皮層興奮活動,形成一定的暫時神經聯系,這種聯系在大腦皮層上保存下來,便產生了記憶。

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提高記憶能力的前提條件。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你所講的知識感興趣,或者認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對提高記憶水平 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首先,在導入新課上下功夫。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一環非常重要。在講述普法戰爭一節時,我作 了簡短的“埃姆斯急電”的故事情節介紹,然后著重指出:“普法戰爭爆發是路易波拿巴的擴張野心同俾斯麥 利用王朝戰爭統一德國的政策發生了沖突,而埃姆斯急電僅起到了導火線作用”。采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 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講述必須簡潔,否則會出現喧賓奪主之感。

其二,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加以渲染,烘托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1848年歐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夾著尾巴逃跑》的漫畫插圖。在導入新課中,我先讓學生看這幅圖,緊接著簡短的介紹:“梅特涅是奧地利 首相,擅長外交權術,他一貫仇視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歐洲舞臺上顯赫一時,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卻男扮女裝倉皇出逃,可見這場革命聲勢浩大,那么這場革命是怎樣爆發的呢?”以此來導入新課。 這種簡短的插圖介紹,給學生以1848年歐洲革命規模大,對反動統治打擊之深,震動之大的信號。這對整體課 文的講述起到了鋪墊作用,學生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從基礎知識的實用方面入手。
學生學習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考試,我們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 導入新課時,我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在歷屆高考中常出現一些題,我們在學習時應重點抓幾方面問題。

在講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一節時,作這樣的交待:
①俄國歷史上有哪兩次改革?對俄國的歷史發生了 什么影響?
②俄國歷史上兩次改革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有哪些內容?
這種方法開宗明義使學生一開始 就了解到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同哪些章節有聯系。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講述課 文時,學生的興趣就提高了,記憶力水平也能相繼提高。

二、指導學生掌握幾種記憶方法,在培養能力上下功夫
⑴復述法。時間、地點、事件是歷史基礎知識的關鍵。
不少學生采用機械記憶方法,收效不大,特別是中學歷史書六冊一千多頁,所要記的浩如煙海,因此培養學生有節奏地復述是很重要的。奧斯曼土耳其興起中有 四次戰爭,我指導學生在節奏地記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亞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將 歷史知識分解去記,有節奏地復述,記憶效果是比較好的。復述后,教師略加點撥指出:前三件事發生在十四 世紀,后者發生在十五世紀,然后再引導學生復述:1362、1389、1396、1453。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而且容易 記住。

《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爭》一節中,朝鮮人民抗日武裝斗爭有四件大事:1932年4月抗日游擊隊,1934年3 月成立人民軍,1936年5月成立祖國光復會,1937年6月奇襲普天堡。我引導學生復述:年是32、34、36、37; 月是4、3、5、6;事件是游擊隊—人民軍—祖國光復會—奇襲普天堡。這樣有節奏地復述幾遍,一般學生都能 很快地識記。

⑵簡單圖示法。 利用圖示,可以化繁為簡,連橫合縱,有利于提高空間識記能力。
唐代安西都護府圖中一些地點,學生在 測驗時往往張冠李戴,我采用圖示方法,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簡圖繪制速度快,直觀性強,繪完后教師略加演示學生便可記住。天山北屬北庭都護府,以南屬安西都護 府,四鎮中,上為碎葉,下為于闐,中為疏勒,安西都護府初設在高昌,后移至龜茲。寥寥數言把方位交待得 清清楚楚,學生識記起來也得心應手,而且不易混淆。

⑶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于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例如,在講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時,可按數學、農學、地理學、書法、繪畫、雕刻、科技著作等線索歸類。再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后,可把教材內容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進行歸類。通過歸類,對學生鞏固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⑷串線記憶法 。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于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
例如,中國古代史中通過聯姻促進了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為:
①.  昭君出塞。昭君嫁于呼韓邪單于,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②.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金城公主也嫁到吐蕃,使得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
③.  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⑸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 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

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
①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②土地高度集中;③自然災害等等。

⑹重復記憶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學時教師應該:
第一,在課堂中指導學生 抓重點,攻難點,反復強調歷史諸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

第二,課后練,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敘述課堂所學的內容,完整地回答課文后面的問題及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

第三,單元練,即對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第四,綜合練,就是某一斷代史教學結 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復習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把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比較、分析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表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過程中,要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這不僅有 利于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必須做到重點突出,抓住關鍵,解決難點。

例如,十七世紀俄國彼得 大帝改革,在課堂講述中,我從三方面入手:經濟上——盛行農奴制,工場手工業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擴張;措施——軍事、經濟文化。講述時板書力求簡潔,綱目明了,板書繁雜反而不利于學生記憶。

要鞏固記憶水平,還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記憶質,美國內戰一節講析完后,一般學生對美國內戰爆發 的原因、概況、結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為了提高記憶水平,我給學生出了一個思考題“用史實說說美國內戰 為什么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首先,獨立戰爭雖然打碎了殖民枷鎖,走上了資本主義 發展道路,但不徹底,因為政權是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的聯合專政;
其二,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從 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國獨立戰爭沒有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任務;
其三,林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逐步廢除奴 隸制,在內戰中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正體現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務。

綜上分析就不難看出,美國內戰確 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總之,幫助學生記憶的方法很多,教學時應靈活運用,決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367.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