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記憶力,我想,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東西,這一點,蘇氏也是一貫強調的,腦袋并非是貨物中轉的倉庫,而是知識進行融合貫通達到運用的過程。讓學生以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方式不求甚解地記住一些東西,也是對所要記憶的東西本身有了一定的感性了解的基礎上才進行識記的,它往往是與個體本身的知識經驗與情感體驗相聯系的,這種不求甚解也是產生在適當理解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讓孩子誦讀古詩文等,也應建立在一定的舊知之上,如誦讀《道德經》,孩子可能對其所要講的意思并不了解,但是這種整齊的句式通過朗讀就有了一種音樂上的美感,而這種美感孩子通過聽、讀,是能夠感受得到的,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系。對于一些古詩,孩子在讀了后并不一定說出每一句詩的準確意思,但是通過讀往往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詩意的畫面,這就是與自身的知識經驗進行了聯系,形成了一定的供以后進行“反芻”理解的基礎,以后所要做的就是給一個適當的觸發點,讓他在情境之中真正地有了自己個性化的認識與理解。
所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東西,而應該從這些記憶的東西中尋找到記憶本身的一些規律,如抓住關鍵字詞去識記,通過韻腳產生聯想去記憶,在朗讀中形成畫面去想象記憶,把所要識記的東西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加以印證,形成新的復合式的畫面等等,培養記憶力,應在乎記憶過程中產生的觸發思維的火花,形成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有效聯系。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