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考試記憶論壇 > 中小學記憶方法 >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記憶力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記憶力

2013/3/27 06:30 作者:天高云淡 本文已影響:1927人 
記憶是在人腦中保存經驗的認識活動。知識識記和知識復習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知識鞏固的兩個環節。歷史這一學問是一個識記性強的學科。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猶為重要。近些年來,我在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方面作了點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記憶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你所講的知識感興趣,或者認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注意力對提高記憶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首先,注重新課的導入。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一環非常重要。在講述文藝復興一課時,我作了簡短的《蒙娜麗莎》和的故事情節介紹,然后著重指出:“蒙娜麗莎只是一位普通的世俗人物,畫作擺脫了以神為題材的傳統,宣揚了人文主義精神,這就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采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講述必須簡潔,否則會出現喧賓奪主之感。

其二、從基礎知識的實用方面入手。
學生學習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考試,我們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在歷屆中考中常出現一些題,我們在學習時應重點抓幾方面問題。在講述《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時,我作了這樣的交待:①日本歷史上有哪兩次改革?對日本的歷史發生了什么影響?②日本歷史上兩次改革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有哪些內容?這種方法開宗明義使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同哪些章節有聯系。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講述課文時,學生的興趣就提高了,記憶力水平也能相繼提高。

二、掌握記憶方法,提高記憶能力。
許多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掌握好的記憶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知識的記憶法很多,但我認為最常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

1、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是抓住歷史知識的主要內容,扣住關鍵字,把復雜、繁多的識記材料加以凝煉、壓縮進行記憶。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的范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2、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把重要的歷史知識編成詩歌、民謠、順口溜、快板等形式來記憶。歌訣記憶法的好處是記憶時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并且生動輕松,久久難忘,乃至于記憶終身。

3、圖示記憶法。
圖示記憶法即用各種圖表、圖形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這種記憶法最形象、直觀,如果把圖示做成三維課件,記憶效果就會更好。

4、數字歸納記憶法。
在歷史知識中,我們感到年代最難記,也最怕記。如果采用數字特征記憶法記年代,就可做到多記、記活、記牢。如采用逐次連續數記憶:1919年"五四"運動,1920年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采用一數多項聯記: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衙門、曾國藩創安慶軍械所、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5、聯想比較記憶法。
聯想比較記憶法是對歷史現象從各種角度各種聯系上通過辨別、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進行記憶。聯想比較可以縱比,還可以橫比。聯想比較記憶法不僅能使我們巧妙地獲取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

6、規律記憶法。
歷史知識雖然繁多而復雜,但是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規律進行記憶。規律記憶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幫助你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三、構建知識網絡,提高記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每一課、每一單元、每一專題都與學生共同構建了一個知識網絡,讓學生抓住每一課的框架,識記網絡和要領,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根據網絡的提示,從基本線索著眼,以綱帶目,從粗到細,由淺入深,層層漸進,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握知識結構,而網絡形式的多種多樣,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例如在復習《世界三大宗教》時,我與同學們共同構建以下網絡:

世界三大宗教

都是統治階級麻醉和奴役人民的工具
  
  
    

創立時間
公元前6世紀
1世紀
7世紀
創立地點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半島

釋迦牟尼
耶穌
穆罕默德
主要教義




早期倡導"眾生平等",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宣揚極樂世界的"平等",產生了麻醉民眾的消極作用
早期主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后來,逆來順受、精神懺悔、希冀來世等成為教義的主調。
信仰真主安拉。
  

《圣經》
《古蘭經》
哪國的國教
古印度
羅馬帝國
阿拉伯帝國
  


四、加強理解記憶,在記憶中加深理解。
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過程中,要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這不僅有利于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必須做到重點突出,抓住關鍵,解決難點。例如,十七世紀俄國彼得 大帝改革,在課堂講述中,我從三方面入手:經濟上——盛行農奴制,工場手工業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擴張;措施——軍事、經濟文化。講述時板書力求簡潔,綱目明了,板書繁雜反而不利于學生記憶。

要鞏固記憶水平,還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記憶質,美國內戰一節講析完后,一般學生對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概況、結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為了提高記憶水平,我給學生出了一個思考題“用史實說說美國內戰 為什么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我作了簡單的提示:首先,獨立戰爭雖然打碎了殖民枷鎖,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不徹底,因為政權是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的聯合專政;其二,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從 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國獨立戰爭沒有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其三,林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逐步廢除奴隸制,在內戰中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正體現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務。綜上分析就不難看出,美國內戰確 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是中學教育的主要任務。記憶是知識掌握中的一個重要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知識記憶效果,教師教育學生把握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識記方式,指導學生科學運用識記方法。對學生“授之以漁”,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425.html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