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記憶效果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力較之小學生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知識,還愛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1、加強實驗教學,以各種奇異的化學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如通過演示“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一實驗,學生觀察到火星四射,以及瓶底水中的黑色固體,觸摸瓶壁感到發燙,通過感知很快就記住了這些現象,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
2、應用直觀形象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到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質的不同,是更為抽象而難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教學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的圖象,學生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跡深刻。
3、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率。
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在聯系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不少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好已學過的知識,在知識系統中失去了線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識上,表示出記憶效果不佳。要幫助學提高記憶效果,就力求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并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
4、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
比較是確定現實現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把這些事物聯合為一組進行概括。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
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先回顧氧氣的物理性質,從通常狀況下的色、味、態;密度,溶解性,三態變化等來描述,然后分析二氧化碳與氧氣都是氣體,它們物理性質的描述思路是否相同?又作怎樣的描述?這樣學生自然就掌握了氣體物理性質的學習方法,以后一氧化碳的也自然如此,并在對比中加深了記憶?朔藢W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端。
二、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規律,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1、組織有效地復習。
1)及時復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復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其是對新課掃平道路。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律的。
2)分散復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的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
3)注意復習方法。復習要避免機械重復每次復習都應給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2、排除各種干擾因素。
由于干擾而產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容,一時怎么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了排除一些干擾,平時要注意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經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對遺忘規律的研究,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而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地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如有代表性讓學生做些上節、上章以至上冊的習題,增加一定數量的綜合題,可多次刺激,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