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院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畢業中學: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一中
高考成績:658分
曾獲獎項:省三好學生
很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就喜歡讀三毛的書。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會把這個生活單純、喜歡追求靈魂自由的女子叫做言情作家。我想那些人一定是沒有用“心”感受過她的文字,或是根本就嫉妒她率性而為的充實生活。一個敢于追夢的女子,一個熱愛生活的女子,一個有敏感的心和溫柔的筆觸的女子,總是美麗和讓人羨慕的。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背起行囊去遠方流浪,也不是每個流浪者都幸運如她擁有一個追隨至大漠荒野的戀人,不離不棄。但是,她確實感染了我,人生應該有一個積極的姿態,可以為了你所追求的義無反顧,哪怕是固守清苦的生活,哪怕是遭受誤解,哪怕是跨越萬水千山的追尋。
所以,從那時起我就不斷地對自己說:做一個勇敢的追夢人,為夢想流浪,勇往直前去追尋屬于靈魂的自由國度。
偏執的孩子
初中時的我并不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沒有值得驕傲的成績,沒有讓老師記住的優點。而那時似乎很享受這種不被關注,自由得可以有很多時光胡思亂想的日子。于是也真正地交下了幾個一輩子的朋友,那種懂得在平凡的歲月中找尋快樂真諦的人。
那時的我們喜歡在幾何書的空隙上涂鴉,從有點狡黠的加菲畫到古裝美女;在英語周報的版面上寫一些酸溜溜的詩;把政治課本的法律常識改編成童話故事:雖然荒誕卻是我的“百草園”。然后利用課余時光寫下幾大本的讀書心得;很小資地在臺燈下邊喝咖啡邊讀《紅樓夢》,為黛玉的才華喝彩也為其命運悲哀;聽無印良品和王菲的歌;每天和同班的男生飆車回家;感慨天邊的火燒云像暖昧的棉花糖……
就這樣到了初二的寒假,成績是班級的二十五名,年級一千多的第二百多名。老爸老媽很擔心,因為自己是很要強的人,當然也不肯女兒輸給別人,但是我就是提不起要拼命學習的興趣,這著實讓他們很擔心。
可是他們誰都不知道,我心中其實早已有了關于未來的夢想。
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一篇介紹北大的文章,寫的是作者的紅樓情結。具體的內容早已忘記,只記得作者是中文系畢業的,在人到中年時回首大學時光,想起的是悠悠未名巍巍博雅,是鋪滿銀杏的路是歷盡滄桑的斑駁紅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學者先生是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那種生活對一個青春期喜歡做夢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充滿了誘惑,于是想上北大的愿望就這樣扎根在了我心底,簡單得不可思議。
現在想想我驚異于自己的信念之堅定甚至有些偏執,就是這樣的學習狀態我還堅信自己的未來一定在北大。可是那時的確沒有懷疑過。要不是那次打擊,也許北大要成為我人生永遠的一個虛幻的夢了。
一次小測驗后,離我不遠的兩個男生在談論成績。不知道為何提到了我,總之那個成績很好的男生驕傲地說“她呀,整天都跟夢游似的,根本不值得一提”,這句話清楚地被我聽到,我能感到所有的目光整齊地看向我,一種莫名的恥辱感襲上心頭。他憑什么這樣斷言我的未來,難道我真的很糟糕,難道心中從沒說起過的夢想就這樣完結了?一個個問題涌向我,腦海中一片空白。
那天剩下的時間我逃掉了。一個人坐在自行車棚的角落里,默默流淚。想了很多,最后決定好好學習,為了賭一口氣,也為了證明自己。從那時,我開始改變自己,雖然還是放不下很多愛好,但會為了一道題與人爭論不休,為了學習而到筋疲力盡。于是,初二的暑假時,同學和老師吃驚地發現我居然是班級第一年級第二。
現在想來未免有點孩子式的賭氣,但當時確實是為了捍衛我敏感的自尊和做夢的權利。經過了那次小小的勝利,我開始嘗試到了學習的樂趣,開始受到老師的關注,開始保持一路領先,雖然很艱苦,可是樂在其中。
純真年代
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省重點高中后,我覺得如魚得水。
吉林一中依山傍水,每一次穿過大大的操場時我都會感到興奮,今后那圖書館、實驗室就是我的了!想法輕狂得可笑,但卻有我滿溢的幸福和希望。
高一過得還算平靜。努力適應著難度陡然增大的課程,準備著每一次考試,不斷迎接新的挑戰。值得慶幸的是一直沒有忘記尋找生活中的樂趣。閑暇時煮一小鍋文章,放三五句宋詞,配七八片甜蜜心情,蘸上濃濃的十分感慨,熬出給自己的心靈補劑。就這點小小的愛好,還延伸出一篇論文《永遠的經典——〈紅樓夢〉賞析》,薄薄的二十頁紙是給青春的禮物。
高一要結束時高考的捷報傳來:我們學校包攬了那年的全省文理科狀元!雖然吉林一中的理科是很有競爭力的,但文科能出一個狀元還是讓所有人感到驚訝。看到領獎臺上狀元們自信的笑容,我第一次有些彷徨:北大每年在我省招生保持在50人左右,而文科占22個,且文科的總人數比理科少很多,雖然全省的文科尖子無一例外會選擇北大,但是因為文科是自己所愛,所以勝算比較大。于是,最終我選擇了學文。雖然我的老師和同學都很不解,為什么理化成績很好的我會去學文科,但我知道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必須學會選擇與放棄,只有選擇好道路,了解規則,才能放手一搏。
------------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