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于學生面前, 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后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辦《每周評論》。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2.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時教師應該:第一,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抓重點,攻難點,反復強調歷史諸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第二,課后練。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敘述課堂所學的內容,完整地回答課文后面的問題及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第三,單元練。即對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第四,綜合練。就是某一歷史主題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復習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把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比較、分析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表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比較記憶法
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比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作比較,認識到中國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還有可把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與清末的“門戶開放”進行比較等等。
4.聯想記憶法
將已有的知識,加以改造或聯想,賦予新的含義的記憶方法。如《天津條約》可記作“公開行賄”!肮笔侵竿鈬箍梢赃M駐北京,“開”是指增開南京、漢口等十處通商口岸;“行”是指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賄”是(與錢財有關)指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主要內容有: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珊喕癁椤板X”;②要求清政府嚴禁人民反帝,可簡化為“禁”;③允許外國駐兵于中國鐵路沿線,可簡化為“兵”;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可簡化為“館”。這四項內容可簡化串聯記作:“前進賓館出新丑”。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開放寧波等五個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化簡后可串聯記作:“寧(寧波)上(上海)廣州,不(福州)下(廈門)香港”。
5.提煉“核心詞”法
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如:
例1.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口岸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叭狻敝竿鈬耍ǹ梢缘絻鹊赜螝v、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
例3.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制造廠和沈陽機床廠。
總之,幫助學生記憶的方法很多,教學時應靈活運用,決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