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哲學智慧處理教學問題
1.利用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挖掘知識內在的線索聯系。普遍聯系原理告訴我們,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統一整體,我們應通過把握知識點之間的本質聯系、內在聯系來挖掘知識間的線索聯系。
1)挖掘概念的線索聯系。概念的范圍和限定詞,往往起到串連整課、整個單元甚至整本書的線索作用。政治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都是有內在的聯系的,對這些內在的聯系進行挖掘,能有效地認識知識之間的本質,概括其內在的聯系。如《經濟生活》里講到“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依法憑借政治權力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對這一概念進行分析: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等形式;“依法憑借政治權力無償取得”表明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征稅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職能,在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因此公民應該依法納稅。這樣,我們可以看出“稅收”一個概念串起了一整課的重要指示點。
2)挖掘政治知識點彼此之間的聯系,對書本前后相似相通的知識點進行歸類整合。如《生活與哲學》唯物論中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唯物辯證法中的“聯系的多樣性要求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識論中的“認識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價值觀具有社會歷史性”,實際上與“主觀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是相通的。這樣挖掘相聯系的知識點可以解決心中似是而非的疑惑,使知識具有立體感和靈動性,在解題時能找準找全答題要點。
另外,還有政治知識點與社會熱點、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的線索聯系。挖掘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并將其串連,可使之成為教材擴展知識的一部分。
2.利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挖掘同類知識的共性和個性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告訴我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許多政治知識點之間在本質上有一定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挖掘這些聯系,把具體知識看成是共性在具體領域的表現形式,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比如,有關“價值”的問題,經濟學里提到“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哲學中也有“價值”,學生很容易出現認識上的混亂。從內容上來看,“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由此可見,哲學的價值是共性,體現著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經濟學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里面包含一個觀點:人類勞動能否成為商品關鍵在于能否交換成功,而交換能否成功取決于該商品能否能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其實,經濟學的價值也符合哲學價值的含義,只不過這里的“事物”變成了“人類勞動”,“主體的需要”變成了“市場消費者的需要”。
所以,哲學上的價值與經濟學上的價值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哲學上的“價值”在共性上統帥了經濟學上的“價值”、人生觀中的“人的價值”。除此之外,哲學與具體科學、物質與具體的物質形態、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組概念也體現的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互聯結,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互聯結。
二、運用哲學智慧引領學生的學習生活
1.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告訴我們,物質是第一的,意識是第二的,意識對物質有積極的能動作用,精神狀態合理的亢奮能催人奮進,而萎靡的精神狀態則讓人感覺悲觀消沉,進而喪失斗志。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高昂的精神狀態!耙龑W生對他們的未來充滿自信,雖然最終未必人人都能實現既定的目標,但他們一定會因此而格外努力”,這是我的教學理念。教師要關注課堂上積極的事情,眼睛盡可能多地看到積極的東西,如果一味尋找不對勁的地方,人就會變得消極,有挫折感。在學生的心目中,多次正面和積極的評價才能抵消一次負面和消極的評價。因此,教師應多用贊賞的、鼓勵的話語滿懷期待地對待學生,或者從一些小小的成功入手,并且利用這些成功來逐步消除自己對學生的一些消極期望,這樣學生就會真正發揮自身的潛力。
2.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違背規律。教師在教學中可用它來指導學生按學習規律來組織學習活動,按照大腦興奮與抑制循環的活動規律來安排學習時間,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來安排知識點的記憶,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3.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師應依據這條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特別是在學習成績出現反復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使他們充滿信心去迎接困難和挑戰,相信“走過去,前面是個天”。
4.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有不少學生經常抱怨學習成績提不上去都是因為沒遇到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內外因相結合”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主觀努力,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家庭的條件、周圍的環境都是外因,要把內外因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自身的進步。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