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兒童教育論壇 > 兒童記憶力訓練 > 培養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培養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2013/10/31 03:47 作者:楚楚 本文已影響:1783人 
“注意”,是人們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通常稱“專心”。小孩子在聽廣播、看電視卡通片時,會聚精會神,而對周圍的人和事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這就是注意力。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這是因為,學前期的主要任務就在于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為孩子的正規學習準備條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備條件之一,能夠使孩子上學后學習專心。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學齡前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而忽視了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致使這些孩子上小學后,很難適應正規學習,表現在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應從生活習慣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風暴雨,而是從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按時飲食,吃飯碗里不留飯;玩具用過就還原;做事要認真做好,否則重來……離開了細節就沒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選擇那些對孩子的成長、品質的形成具有本質意義的“小事”。

孩子從未見過、聽過的事物,都能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應把孩子帶入大自然觀看奇花異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觀察、專心的動力。要幫助孩子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因為兒童喜歡東張西望,目的性不強,抓不住要領,因而得不到收獲。因此,家長應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導孩子抓住本質,從淺入深,專心致志。

在幼兒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干擾,或碰到不感興趣的內容,僅靠注意力是不夠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從于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家長可以通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房間里學習,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并借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時、生活無規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學習是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氧氣,若望子成龍心切,整天強迫孩子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學習活動,必然造成孩子大腦疲勞而精神分散。心理實驗證明:3歲幼兒注意力可維持3~5分鐘,4歲孩子10分鐘,5~6歲兒童也只有15分鐘。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么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么時候必須專心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同時,要創造安靜的家庭學習氣氛,要讓孩子專心學習,家長首先要自己安靜,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電視、大聲議論或哈哈大笑等。家長也可認真看書學習,以模范行為讓孩子效仿。在孩子學習時,不要過度關心地嘮叨,問這問那,更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房間接待客人,干擾孩子,使他無法集中注意力。

據調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要矯正此毛病,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研究顯示,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警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或大腦微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游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游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并指定一個固定的玩游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

此外,家中的氣氛亦必須穩定,避免經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而無從培養仔細、有耐心、反復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但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贊。

對于年齡小的幼兒,可從說一則故事開始,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至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除了要他們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長亦要表現和善的態度。只要采取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培養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注意力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后學業成績的高低。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后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為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

1)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幼兒注意穩定性差,容易因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樸的物質環境。

例如,孩子玩安靜游戲或看圖書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的活動;墻面布置不應過于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應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父母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地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例如,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成人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幾分鐘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2)有規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節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不同性質活動之間的轉換要平和,給孩子一個過渡準備。

例如,孩子在戶外跑來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處于一種興奮狀態。進到戶內后,孩子很難立刻進入到繪畫或讀書等安靜活動中。一些家長卻要求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違背孩子的身體器官的運作規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宜太長。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應當注意調整時間,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

3)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采用游戲的方式,將持久注意的要求變為游戲角色本身的行為規則。
例如,與孩子一起玩“指揮交通”的游戲,讓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約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鐘的崗,時間到后才能換崗。在游戲中,對注意力持續時間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通過不同的游戲活動,幼兒可以慢慢地將外在的游戲規則內化為內在的自我約束。

有意識地增加干擾因素來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偶爾在孩子做事時,假裝無意地把他感興趣的玩具、圖書或糖果等放在他旁邊。當孩子表現出要放棄當前的活動去選擇新的誘惑時,家長應及時地明確提出要求,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4)培養孩子注意事物的廣度
幼兒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現是不能同時注意多個事物。為此,家長應當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廣度。

“猜物游戲”
先在孩子面前擺放上汽車、小球、鉛筆等多種物品,讓孩子觀察幾秒種,然后讓他閉上眼睛,趁機悄悄拿走幾樣物品,然后讓他說出哪些東西不見了。這個游戲要求孩子在觀察時,能快速地注意到幾個物品,從而鍛煉了孩子的注意廣度。

注意事項
家長應當注意幼兒的年齡和個體之間的差異,呈現的物品的數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觀察時間的長短等都應當適當。對于年齡大的孩子,呈現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觀察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5)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興趣與需要是孩子活動的內在推動力,是直接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統。為維持孩子對某一活動的持續興趣,父母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難度要適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戰。

如果活動內容與孩子的先前經驗無關,孩子沒有充分的經驗準備和能力準備,活動任務超出了其駕馭的范圍,即使形式再活潑有趣,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任務難度過低,對孩子來說沒有一點挑戰,孩子也不會感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6)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完成任務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強迫他做什么,而要讓他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愿望。因此,在活動之前,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動過程中,家長應當及時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終指向某個方向。

例如,家長和孩子種一顆豆放在窗臺上。最初幾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經常來看一看。但時間久了,興趣趨于淡化,自然不會來光顧了。如果家長能在種豆之前對孩子說:“這顆豆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發芽了,就趕緊來告訴媽媽”。這樣就交給孩子一個任務,為了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他就必須經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長向孩子提出活動目的和要求時,應當注意要求一定要具體,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統模糊的要求對于孩子維持注意并沒有太多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并不明白應當如何去關注,什么時候去關注以及去關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長僅僅說“你要注意它的變化”,孩子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失去對觀察的興趣,不能持久注意。這時就要求家長能明確地提出具體要求,將孩子的注意指向具體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長能說出“有沒有長出綠色的葉子”,或“看一看它的葉子有什么變化”,效果會更好一些。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4640.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