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隨唐僧取經的白馬有個兄弟叫毛驢。白馬和毛驢的生活環境一樣,但后來,白馬隨唐僧取經,歷盡千難萬險去了西天,而毛驢則繼續拉磨。取經回來后的白馬自然成了神仙。
毛驢兄弟非常不服氣。白馬說:毛驢兄弟,咱倆走過的路一樣多。我去西天取經是一直目標明確地往前走,但是你也從未停止過走路。我們唯獨不同的是,我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我把它走完了,而你卻圍著磨盤轉了十年。
2、預習管理。
預習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思維斷點,帶著問題上課。主要靠“讀、寫、練”,要讀新課,把不懂的地方用筆記在預習本上,預習的高層次是做一道練習題。預習時間一般在5~8分鐘,時間長了就成自學了。
3、聽課管理。
學生聽課,實質上要學的內容最多不能超過35分鐘,期間老師穿插的導語、傳承語比較多,那么在聽課時就要做到:首先要跟老師走。預習后,老師講到哪兒,學生的思維就跟到哪兒,這是最重要的,不預習就很難達到這點。其次抓重點。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這是公共重點,一方面是自己個性的重點,自己在本節課最薄弱是哪方面的思維,在這節課要學會哪方面的思維。第三,當堂懂。就是當堂講的內容當堂消化,不要存留疑惑。
4、復習管理。
有三種方法:想、查、說。想就是回想、回憶,人都是以圖片記憶的。比如,一說蘋果,你馬上想到蘋果的樣子,一說毛主席,你馬上想起了毛主席像及像章。當天講的內容當天要回想一遍。想起來的就是會的,不太容易想起來的,是還沒有消化的,完全想不起來就是根本沒學會的,這樣就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了。查就是查閱,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就要查閱,或者問老師,再記。說就是復述,把學過的內容練習復述下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有效的復習方法。
5、作業管理。
要做到:不復習不作業;不計時不作業;不檢查不作業;不小結不作業。
其中兩點最重要,一是計時。就是記錄做作業用的時間,你會發現孩子一天比一天有效率。
二是小結。就是每天總結學的內容。
6、錯題管理。
要訂一個錯題本,上面分“原題、錯因、正確、舉一反三、歸類題型”幾欄,在復習時,可以拿出來看原題,遮住其他部分,一看會,就不再做了,不會,可以接著做。舉一反三暫時用不著,等過段時間復習時才用得上。省時省力。
7、難題管理。
要訂一個難題本,按照題型歸類記錄下來。把解題思路寫上,再遇到這樣的題,他就會做了。
有了錯題本難題本,就會了考試。每次考試,除了基礎知識外,都有不同程度的難題。各種考試分基礎分,中等難度和高難度,不斷地選拔,而你錯的題難的題就是選拔的題,每道題的背后都反映著N個知識點的連貫,你把這些題掌握在手里,等于把考試的高分掌握在手里。
8、考試管理。
要制定丟分統計表。錯在什么地方,丟了多少分,是哪方面沒有學會,進行管理才知自己的薄弱環節。教給孩子逆向思維。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