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優點是思維暫存的作用,當人在思考一個復雜的事物的時候,會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你沒有很好的方式把靈感都記錄下來的話,它們就很可能馬上溜走,無影無蹤。而思維導圖鼓勵你用一種靈活的方式,把想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所以一般人做完一張思維腦圖,往往會驚訝于自己竟能收獲這么多樣和豐富的想法。
但是,從系統思維的要求來看。思維導圖并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工具。主要原因是:思維導圖表面上看是一張放射性的大網,但是如果把枝葉都垂下來,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一個樹形結構。而現實中的系統絕不會都只是樹形結構這么簡單,系統的結構是非常多樣的,并且有的復雜系統很可能是多種基本結構的組合,會非常復雜。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維導圖,那么我們其實是曲解和簡化了原本的系統。
而且我也經常發現,不少人把思維導圖既當作自己思考某個問題的起點,又當成了終點。當把一張思維導圖畫完時,就以為已經大告功成、萬事大吉。思維導圖的流行使很多人誤以為系統分析就是如此這樣一個簡單、可控的過程,似乎只要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一個復雜的問題給剖析清楚。它使人們忽視了系統的復雜性,低估了系統思維的艱巨程度,從而逐漸形成一種淺嘗輒止的思維習慣。
所以我覺得對待思維導圖正確的做法是:適度地使用它,把它作為思維工具之一,而不是全部。從問題的本質、本原為起點和終點進行思考,思維可視化的形式應依不同問題的性質而自由變化和創造,不必拘泥于思維導圖的結構和風格。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