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記憶缺陷的學生往往課堂學習效果不高,原因在于他們不善于及時復述已經學習的知識。心理學研究發現,被記憶的材料在一分鐘內不進行復述的話,便不會進入長時的甚至永久的記憶中去。及時復述可以使學業不良學生得到較好的課堂學習效果,改善他們的記憶缺陷。
注意:不僅是要求說出學習了哪些知識,而要求其能精細地復述內容)
在復述時對知識的重點和要點作詳細解釋,使其達到理解意義的記憶。
第二,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組織和整理。
記憶缺陷往往是由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沒有對知識進行科學、邏輯、有意識的整理。在學習一段知識以后,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工作。
具體做法包括:
1、根據邏輯列出知識骨架的提綱。如,三角形下面可以分為直角和非直角的,非直角的又可以分為銳角和鈍角的……
2、對需要精確記憶的知識合理的加工。如記憶“room”單詞,用“整潔的room”“進入room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沮喪!钡任锢淼、心理的因素組合起來記憶等。(當然,這只能恰當地使用)
3、做各種標記或做評語。在自己容易錯誤的地方或者關鍵的詞處用易辨別的記號,并在頭腦中呈現幾遍。在自己體會較深或印象不深的知識的關鍵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或批注類的語言。如“有理!”
4、概括中心。從各學科的特點出發,可以做各種概括活動,并把概括的結果用綱要或圖解的形式寫下來。
5、對無邏輯聯系的材料用熟悉的結構結合起來記憶。如用熟悉的教室的桌椅位置與記憶材料一一對應起來記憶。
第三,適時訓練與發展意義理解記憶。
一般地說,人的機械記憶能力在11歲左右開始衰退,意義記憶開始發展。然而,記憶缺陷學生往往機械記憶時間較長,意義記憶出現的時間較晚。在11歲以后,適當訓練記憶有缺陷學生的意義記憶是必要的。具體做法為:用自己的話說出學習的知識;要求換一種說法解釋已經學習的知識(需意思一致或相近);用其他方法或思路解答用通常方法已經能夠解答的題目并做講解;適當減少機械背誦的材料數量和時間。
第四,訓練有條理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學習方式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記憶缺陷學生往往在生活方式方面也表現為無條理和紊亂無序。在日常生活學會整理教室、自己的房間、書包、書桌及各種學習用品,學會有條理地學習和生活。
但愿根據以上方法能夠使存在記憶缺陷的學生逐漸不再為此苦惱和焦慮,真正擺脫學業不良,在學習的大道上縱情奔跑。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