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記憶力來舉例,《最強大腦》前兩季的中國大腦戰隊成員共24人,記憶大師有13人(王峰為迎戰德國的腦力高手博里斯和西蒙,先后參加了兩季)。先看下第二季的記憶大師,他們是王者歸來王峰、空間游俠劉健、聲波捕手李露、辨臉王李威、數字怪杰林建東;再來看看第一季的記憶高手,他們是人眼掃描儀黃金東、閃電速配王王峰、指紋神探吳天勝、神奇小子劉鴻志、雷達少年倪梓強、二進制神童李云龍、超級找茬王鄭才千、超人老師楊冠新!
這些頂尖的記憶高手,使用聯想、編碼、地點等一系列記憶的方法,在后天經過了長時間的系統的訓練,從而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讓自己的記憶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
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認為,幾乎沒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會的。哪怕是對簡單物體的識別,把東西抓取過來這些簡單的動作,也是嬰兒后天學習的結果;虻淖龇ㄊ窍阮A設一些對刺激的基本反應和感覺,比如看見好吃的東西我們會餓等等。這些基本的反應需要調動的神經較少。但對于更高級別的技能,比如演奏音樂,需要協調調動很多神經,就必須靠后天學習了。
人的任何一個技能,都是大腦內一系列神經纖維傳遞的電脈沖信號的組合。有科學家認為,大腦中的髓磷脂是技能訓練的關鍵!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管練習什么,我們都是在練習大腦中的髓磷脂。它的作用是像膠皮把電線包起來一樣,把這些神經纖維給包起來,通過防止電脈沖外泄而使得信號更強,更快,更準確。髓磷脂會觀測腦神經纖維的信號發射和組合,哪些神經纖維用的越多,它們就過去把這一段線路給包起來,使得線路中的信號傳遞更快,形成高速公路。這就是為什么練習是如此重要。最強大腦選手展示的多種能力,髓磷脂可以輔助選手訓練過程中,擴大學習舒適區的范圍。習慣的養成與改變,借助髓磷脂的工作原理,也能得到有效的詮釋。
如果說有什么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學家無法用后天訓練解釋的,那就是興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某一領域感興趣與熱愛。感興趣并不一定說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興趣只要愿意練,也能練成。興趣最大的作用是讓人愿意在這個領域內持續的苦練。
每年的世界腦力錦標賽,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參加,不少選手都是多屆連續參賽。究其原因,很多人給出的答案近乎驚人的一致:我喜歡這項運動!不練習一萬小時,一定成不了頂尖高手,但問題是考慮到機遇因素,練了這一萬小時也未必成功。興趣與熱愛,也許比起結果來,更能溫暖鼓勵我們堅持與前行!
最強大腦究竟是天賦異秉還是后天練就呢?最強大腦究竟有無規律可循呢?
有不少人相信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所有頂級高手都是練出來的!從理論上說,除了某些體育項目對天生的身高和體型有特殊要求之外,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最強大腦”!
智商高才是最強大腦?
是不是智商高才能稱得上是最強大腦呢?20多年前,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家 Benjamin Bloom 曾經深入考察過120名從音樂到數學多個領域內的精英人物,發現他們幼年時代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后人的研究更證明,不同領域,智商跟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專家水平沒有必然關系。
最強大腦可以后天練成!
有個匈牙利心理學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訓練成任何一個領域內的高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選擇了一個傳統上女性不擅長的項目,也就是國際象棋。結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國際象棋世界大師,這就是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這個實驗甚至證明哪怕你不愛好這個領域,也能被訓練成這個領域的大師,因為三姐妹中的一個并不怎么喜歡國際象棋。
理論上的可能,現實中為何未能練成記憶大師?
答案很簡單:成為記憶大師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每天練三小時,完成一萬小時需要十年時間,但這只是達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統計表明對音樂家而言,世界級水平要求的訓練時間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關鍵的并不是練習的時間,而是練習的方法。
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總時間沒有直接關系,關鍵是學習方法。
過去多年來,訓練方法是不斷進步的。比如說作曲,假設一名普通學生使用普通訓練方法六年時間能達到的水平,另一個學生使用新的訓練方法三年就能達到,那么我們可以說這個新訓練方法的“有效指數”(訓練的效率)是200%;莫扎特當時的訓練,他的有效指數是130%;20世紀的天才也許沒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訓練水平都能達到300%到500%!事實上,我們今天在所有領域都比過去做得更好,體育與腦力世界紀錄被不斷打破,最強大腦與頂尖高手們的技巧也是過去根本無法想象的。
訓練方法重要性的另一個體現是“天才”的扎堆出現,比如說美國的籃球、巴西的足球、韓國對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說中國對乒乓球的的絕對優勢。更進一步,哪怕你這個國家傳統上并不擅長這個項目,只要有一名教練摸索掌握了科學訓練法,那么他就可以帶出一代絕世高手,比如恒大的原教練里皮。人們經常感慨中國14億人居然找不到11個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的,那么十多億人必然足以產生很多天才,但天才是練出來的,而中國缺乏有效的練習環境,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歐洲小國(泰國民間的足球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中國尚不足12萬)。
中國的腦力運動起步比歐美等國家要晚。2002年,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和了解了腦力運動,自2003年起,中國隊開始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首戰告捷。自此,中國代表隊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上屢創新高,不斷取得輝煌的成績。截止到2015年,中國共有196位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占據了世界記憶大師數量的2/3。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