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書那么多,不知如何快速選出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
看到小伙伴們極力推薦的熱門書籍,糾結它是否適合拿來讀?
面對書架上的一堆書,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它們?
握有一本很重要卻很難讀的書,總是難以展開閱讀?
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運用檢視閱讀。
何為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就是其中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強調的是概覽,是對全書的整體把握。在這個層次,應著重了解這本書在談什么,然后能夠利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描述全書的內容,并分清作者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換句話說,檢視閱讀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抓住一本書的重點。
檢視閱讀第一階段:有系統的略讀。
有系統的略讀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先看看書的封面以及標題和副標題。
接著,看書外套上的腰封:
這部分有作者的介紹和書籍的宣傳文案。從文案中我們可以知道該書的主題、寫作對象以及該書想要解決的問題。當然,也有許多文案只是單純的吹噓,若是那樣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同時也有助于你對書本的了解,那就是或許那本書根本沒什么重要的東西可談。
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前,你對這本書的主題已經有概念了。
然后,看看書的目錄:
通過目錄,我們可以了解書的總體架構
接著我們再從目錄中挑幾個和主題有關的章節看看,特別關注本章摘要和本章總結部分。
最后,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讀一兩個段落,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絡。
完成上述步驟,現在你就已經很有系統地略讀過一本書了。通常情況下,這些步驟在30分鐘內就能完成。用這種快速瀏覽的方式來閱讀一本書,就像是一個打谷的過程,能幫助你從糙糠中過濾出真正營養的谷核。
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過去。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最后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檢視閱讀第二階段:粗淺的閱讀。
粗淺的閱讀遵循一條重要的閱讀規則,即頭一次面對一本書的時候,無論難易,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考。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這個部分。繼續這樣讀下去。將全書讀完,不要被一個看不懂的章節、注解、評論或參考資料阻撓或泄氣。
反思以往的閱讀,我們經常會因為某處的不理解而“逗留”,尤其是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讀著讀著,可能漸漸就會失去讀下去的勇氣。其實,大可不必擱置。通讀一遍,就算只理解了一半,甚至更少,那也比什么都不了解要好。相比于較真每一個不理解的點,不如鼓勵人們一次讀完,然后討論第一次快速閱讀中所獲得的東西。只有這樣,人們才算是做好接下來仔細又專心研究這個的準備。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可以準備再學一點新的東西了。
需要注意的是,檢視閱讀的兩個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閱讀。一個熟練的檢視閱讀者想要讀一本書時,不論碰到多難讀或多長的書,都能夠很快地運用這兩種方式讀完。所謂閱讀速度,理想上來說,不只是要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速度是恰當的。
閱讀的速度并非只有單一的一種,重點在如何讀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閱讀某種讀物時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在第一次閱讀一本難讀的書時,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個字句。這是最最重要的一個規則。這也是檢視閱讀的基本概念。
檢視閱讀最重要的價值是什么?
有超過1/5的讀友認為他們閱讀的類型太狹窄,廣度不夠,而檢視閱讀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試想,有100本不同領域的書籍,通過檢視閱讀,只要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你就可以了解不同領域的權威著作內容、專家代表和關鍵字。而隨著閱讀廣度的拓寬又會不斷擴充我們的知識結構。換句話說,通過檢視閱讀擴充我們的知識框架,就是檢視閱讀最大的益處。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