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怎樣才叫精讀呢?若是正確的說,應把它當作“熟讀精思”解釋。這中間包含記憶和理解兩個要素。朱熹說的幾段話很清楚,且介紹給你看看罷。他說: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如數重物色,包裹在里許,無緣得見,須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見的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
“讀書比方看屋。若在外面見得有此屋,便見了,即無緣識得。須是入去里面,逐一看過,是幾多間架,幾多窗欞,看了一遍,又重重看過,一齊記得才是!
“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看人文字當如此,豈可忽略?看文字須是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一陣;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決是不恕他方得。”
我們對于精讀如能保持著這樣的態度,那才真正的算做精讀。惟其如此,所以精讀到書,不可貪多,要常使自家力量有余,一本一本的讀,或者一遍一遍的讀,更不可見異思遷,中道而止。在《中學生雜志》第三十九號上有一篇文章,題為“讀破一卷書”,文中說道盛國成和巴金的讀破一卷書的方法。。他說盛國成之“所以能夠精通世界語,就是得力于‘讀破一卷書’的方法。當他初學懂了世界語以后,就選取了一本于文法上文體上都能夠算做模范的Fundamenta Krestonation(《基礎文選》)。這部書是世界語創始者柴門霍夫博士手編的。文法是句句可以當作模范的,文體有論文,有小說,有戲曲,有詩歌,有故事,有隨筆,也是篇篇可以當做模范的。盛先生選取了這本諸體具備的好書,反復的讀,一遍,兩遍,十遍,百遍,不厭秋詳地讀,讀到爛熟,讀到書也散碎,把文法文體的精髓與奧妙,融會貫通,差不多可以說完全理解過來,仿佛成了自己的作品一樣”。他說巴金“懂得許多語言文字,每當他學習一種語言文字的時候,也是采用了‘讀破一卷書’的方法,選取了一本與文法上文體上都能夠算做模范的書來反復的讀,一遍,二遍,十遍,百遍,每讀通一種語言文字,便讀破了一本書。我親眼看見他把一本一本的書讀到破碎不堪,還是像要把書本吞下肚去似地埋頭閱讀!边@種精讀的方法,是很值得我們效法的。
至于略讀的書,則宜乎博。本“開卷有益”的主張,多方面的瀏覽。胡適說:“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么書都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書既是讀得多,則參考資料多,看一本書,就有血多暗示從書外來!敝茏魅苏f“小說、曲、詩詞、文各種,新的、古的、文言、白話、本國、外國各種,還有一層,好的、壞的各種,都不可不看。不然,便不能知道人生的全體,不能磨練出一種精純的趣味來。自然,這不是成為亂讀,須得有人給他做知道顧問,其次要別方面的學問知識比例地增進,漸逐養成一個健全的人生觀!焙虾椭苁隙贾鲝埗喾矫娴淖x,在前面我已說過,略讀在于充實內容,既是目的在充實內容,所以多方面的讀,當然是對的。不過略讀不是亂讀,周氏說,要有人做指導顧問,這也對極。譬如你讀了幾首詩,你想再讀一些,你讀了幾首詞,你也想再讀一些,你得請教你的師長,請他介紹基本關于詩詞的書給你。并且更得注意以下兩個條件:一、投合你的興趣,二適應你當前的需要。
以上講過了精讀和略讀,趁便還要講一講知識經驗對于讀文的幫助。我們該知道知識經驗從書本上得來的只不過是一方面,此外還有兩方面:一是親身所經歷,二是得之別人的傳說。讀書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這是必然的事實,但有時又需別的知識和經驗來解答我們讀書時所發生的難題。譬如你沒有離開過你的故鄉,就不易深切的了解別人寫的關于思念故鄉的文章;你沒有到過上海,你就不易深切的了解別人寫的關于上海繁華的文章。萬事萬物,你事前對它沒有一種觀察,沒有一種認識,那別人的議論和敘述,會使你感覺到了解的不透徹。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注意觀察,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又須于可能范圍內親身體驗,或求之于知識和經驗豐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知識和經驗愈豐,讀書時在內容方面就可減少許多的隔閡。清人顧炎武周游全國,必隨帶許多的書,每到一處,就把書本上所記載的與實際情形比較。有不大明白處,又訪之田夫野老,結果,書中有錯誤的加以訂正,書中不詳的加以補充,末了,完成了他的不朽的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這種讀書,才叫腳踏實地的讀書,真正的讀書。以讀書增加知識和經驗,又以知識和經驗增加讀書的效能,減少讀書的隔閡,這中間是有連環性的,我們不應輕輕的忽略過去。
本講題要
精讀十大基礎,略讀是充實內容。兩事不可偏廢,更有相互的關系。精讀要熟讀深思,要有“讀破一卷書”的精神;略讀要有計劃的博覽,并且要投合自己的興趣,適應自己當前的需要。此外,更須以書本外的知識經驗來增加讀書的效能,減少讀書時的隔閡。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