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右腦開發論壇 > 右腦開發 > 音樂開發右腦的莫扎特效應

音樂開發右腦的莫扎特效應

2008/2/29 13:47 作者:phoenix 本文已影響:7122人 
(轉載文章,感謝原作者。

唐·坎貝爾(Don Campbell)于九七年創作的《莫扎特效應》(The Mozart Effect)一書,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奠定了他在音樂評論界的地位。2003年9月坎貝爾首次在新加坡舉辦研討會,慕名而來者眾多。

研討會上,坎貝爾以輕松有趣的方式讓與會者了解音樂的功用,尤其是莫扎特的音樂,能協調左右腦,達到提升智力,增強空間判斷思維的效果,這便是所謂的莫扎特效應。

左腦是屬理智型的,善于分析、批判;右腦則屬感情型,具藝術氣質,了解時空等抽象觀念。此外,還有一個后腦,患老人癡呆癥者就是后腦的功能出了問題,鼓樂(Drumming)可以用來緩減這種病情,幫助患者恢復某部份的記憶。由此可見,后腦與節奏感是息息相關的。

為什么采用莫扎特而不是貝多芬或其他音樂家的作品呢?
莫扎特的音樂具有可以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樂結構完善、音區適中、節奏平穩、樂句對稱等等。對于學習出現障礙者,如:自閉癥、過動兒(ADD,ADHD)、閱讀困難(dyslexia)等情形,應用莫扎特音樂就有顯著的功效。反觀貝多芬的音樂,由于時代背景和音樂家的個性,顯得情感強烈,不太適合身心長期失衡者。

坎貝爾的觀眾來自不同領域。有音樂教師、樂團指揮、瑜珈導師、新世代(New Age)愛好者。有人提問坎貝爾的身份,他巧妙地回答自己不是New Age,而是Middle Age(中年人士)。

莫扎特本身也是雙重身份的人。他參加了當時極負盛名的秘密組織,號稱“互助會”(Freemasonry),是個專門探討神靈,注重符號意義(Symbolism)的龐大組織。至今互助會仍盛行于世,新加坡分會會址就在郵政局博物館(Singapore Philatelic Museum)隔鄰。莫扎特曾為互助會寫了幾首經典作品,《魔笛》(The Magic Flute)就充滿了互助會的色彩,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坎貝爾的學說基本上是根據湯馬提斯博士(Alfred Tomatis)的理論演變而成。湯博士是音樂療法的權威,在理論與實踐中力推莫扎特音樂,注重高頻率的制造,強調右耳是主耳(donminant ear)的重要性。在會上,坎貝爾就實際運用了音響系統中的高頻與增加右喇叭的音量,使觀眾能專注聆聽演講。

莫扎特的音樂具有豐富的韻律與平衡感,就像莎士比亞的舞臺劇中的臺詞,抑揚頓挫,工整完美。若再配合心理導師,靈活處理(Improvisation), 在學習外語、處理學習障礙、教學等等方面,更能充分地發揮莫扎特效應。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3120.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