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NLP提出一項重要的假設前提:地圖非疆域。
人們經由感官或表象系統(在心智上傳達信息到感官系統的方式,包括視、聽、觸、味、嗅五種方式)接受訊息,并因此而產生不同的體驗,這種內心產生的體驗,我們稱之為“地圖”。由于每個人發展表象系統所在的環境、背景的不同,許多人常會發展出或偏重于某一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例如,傾向于使用視覺的人,通過自己所看到的來理解周圍的世界,同時對所有外在與內在的刺激,皆通過視覺形象加以分類、記憶、思考。每個人都使用其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以建立其世界的模式。由于個人感官或表象系統接收信息方式不同,每個人因而發展出的個人的思維模式(即“地圖”),也使人們對世界(即“疆域”)有著不同的體驗。這就是“地圖非疆域”這一假設的涵義。人們以多種微妙方式呈現他們的思考方式。任何人都有可能自另一個人身上辨認出思考的訊號,同時偵測出特別的形態。例如,眼睛可以表現出人們的思考方式,是否正將事物圖象化或傾聽、感受。NLP極力找出人們體驗外在環境的多種方法,對一個人的感官、表象系統及思維模式加以破譯。 對他人思維方式的解讀,有兩種重要的用途。其一,一旦發現對方的思考過程,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溝通技巧以配合對方,如此便可以建立和諧的關系。這一點,可以應用在人際溝通、談判、銷售等許多方面。
第二項用途就是復制卓越,復制卓越是一種模仿的過程,想要模仿一項技巧,就要找出深諳此技巧的人,他是如何思想以及讓他能做好此技巧背后的信念、價值觀等。一旦找出對方的策略,我們也依此仿效,就會獲得相應的技巧。
NLP認為,只要人能學來的東西都可以模仿,并取得相應的效果。這一點在自我能力的提升、快速學習、快速閱讀等方面都有實際的效用。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