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外語學習記憶 > 英語單詞記憶法 > 200個英語單詞的起源2

200個英語單詞的起源2

2008/11/20 09:39 作者:huahua 本文已影響:3377人 
101、Hamburger 漢堡包
hamburger是一種用碎牛肉煎成的圓餅,也譯成“漢堡牛排”,現多指“漢堡式夾牛肉餅的面包”。
本來Hamburger是德國著名港市Hamburg(漢堡)的形容詞,指“漢堡牛排”時是hamburger stead的簡化,但有人誤將它分解成或有意識地將它分解成ham和burger。甚至《韋氏大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rional Dictionary)也對-burger作如下解釋:a flat cake ofground or chopped meat or meat substitute fied or grilled and served between slices of bread。于是,以-burger混生(拼綴)的新詞接連不斷地涌現出來,尤其是70年代以來,更是光怪陸離,層出不窮。1971年,有人做了一個小小統計,由burger構成的新詞竟達185個之多!詞義也由原來的夾牛肉餡面包擴展到各種內容、形狀、大小、特性等的夾心面包,甚至用來指其店鋪。例如:baconburger(臘肉夾心面包),bearburger(熊肉夾心面包),turtleburger(甲魚肉餡面包),nutburger(以堅果佐食的肉餅),cheeseburger(放有干酪的肉餅),oliveburger(以甘欖佐食的肉餅),pizzaburger(意大利肉餅),kirschburger(櫻桃酒心面包),raisinburger(葡萄干夾心面包),superburger(超級夾肉面包),doubleburger(雙層夾肉面包),basketburger(野餐夾肉面包),huskyburger(健壯夾肉面包),peachyburger(美好夾肉面包),甚至9-Lives Kitty Burger, ken L Burger, Californiaburger, Justrite Burger等等。
102、Frankfurter 臘腸
frankfurter,又寫作Frankfurt或Frankfort(er),是一種牛肉香腸或牛豬肉混合制作的微紅色的臘腸。它是以德國美因河畔的 Frankfort(法蘭克福市)的名字命名的。
103、Beverage 飲料
beverage是各種飲料的總稱,如汽水、茶、咖啡、牛奶等,指除水、藥、酒以外的飲用之物。它是從拉丁語動詞bibere(喝,飲)變化來的,字面含義即“飲用之物”。
104、Tea 茶
茶樹約四千多年前在中國就有所栽培,它原產于我國華南、華中、西南地區和日本。17世紀時,花葉繼咖啡之后,則荷蘭人傳入歐洲。
中國有一種高級紅茶,名叫“白毫”,因在葉子長出柔細的白色毫毛時采摘而得名,英語也襲用了這個詞的閩南方言,把它寫做pekoe。
關于茶葉本身的來歷,有一些不同的傳說。
有一種傳說認為,茶葉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哲人發現的,一天,這位哲人在野外篝火上煮水時,有幾片樹葉偶然落進鍋內,哲人聞到了香味,飲用了煮葉子的水,從此茶葉就成了人們的一種飲料。
還有一種神話傳說,有一個人向褚神許諾九年不眠。但他堅持到第三年,就再也支持不了,不由自主地睡著了。待他醒來,他對自己十分惱喪,于是斷然割下自己的眼皮,拋到地上,地上立刻長出一叢美麗的灌木來。他又堅持了兩年仍沉得十分想睡,于是采了一把灌木上的葉子放在嘴里嚼了起來,頓時覺得力量倍增,不再倦困了。這種灌木叢就是現在的茶樹。
105、Coffe 咖啡
據說公元805年,阿拉伯有一個牧羊人,名叫Kaldi,看見他的羊群行為很異常,心里很納悶。后來發現羊群在啃食一種干果,于是決定嘗一嘗。他吃了以后,異常興奮,就沖下山去,把這種干果告訴了別的牧羊人,阿拉伯人不久學會了把這種灌木的新鮮果實弄干以及煎煮的方法。他們把煮后的飲料叫做qahwa。Qahwa的飲用立即在穆斯林中間引起了巨大的騷動。大家知道,按照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伊斯蘭教徒是不準飲酒的。一些教徒為使自己在做冗長的禮拜時不致困倦,就飲用了這種飲料;而另一些教徒則認為quhwa有刺激作用,屬于酒類,必須禁飲。然而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不管這一套,欣然接受了這種飲料,并稱為kahve;以后傳到法國,叫café;后來又傳到英國,叫coffee。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coffee名字是從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一個城市名Kaffa來的,因為據說那里是最早煮食咖啡的地方。
106、Cocktail 雞尾酒
提起雞尾酒,你一定會想到歐美影片中常有的家宴場面。確實,它起源于西歐。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雞尾酒是一種由兩種以上的酒加入冰塊、香料或摻入鮮果汁配合成的飲料。它是餐前酒,其特點是涼,不論春夏秋冬,差不多都用碎冰塊來調節溫度。雞尾酒都是現飲現配,不能貯藏,很適宜于家庭自制。1943年11月,在著名的德黑蘭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宴請斯大林和邱吉爾時,就親自調配了晚餐前喝的雞尾酒。他把大量的帶甜味和不帶甜味的苦艾酒倒進放有冰塊的酒壺里,再加入一些杜松子酒,然后迅速把他們搖動攪勻,即成別有風味的雞尾酒。
盡管國外的雞尾酒配方多達500余種,但都有共同之處,一般都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酒,一般以蒸餾酒為主,如威士忌、伏特加、茅臺等;二是副材料,如各種果汁、蘇打水、牛奶、冰塊等;三是點綴物,如檸檬、桔子、蜜瓜等。雞尾酒可根據具體條件和愛好靈活變換三部分配料,使之在杯中五彩繽紛,芬芳四溢。
至于cocktail這個英文名稱的來歷,眾說紛紜,究竟哪一種是它的真正來源,并未得到證實。不過,看看下面的種種傳說,倒也挺有意思。
有人說,這種酒之所以叫cocktail,是因為當一個人喝了兩、三杯后,就會感到自己象一匹豎起尾巴(with cocked tail),將要對加比賽的馬一樣。
美國奧爾良市則宣稱,cocktail是他們市的一位名叫Antoine Peychaud的酒吧間招待員發明的。他把這種飲料盛在一種叫coquetier杯形容器里。他們認為cocktail就是從這種容器的名字來的。
有的則說,一位阿茲臺克(墨西哥印第安人)貴族要他的女兒Xochitl向皇帝敬獻一種仙人掌汁液做的飲料。后來皇帝娶了這位姑娘,并且她的名字命名了這種飲料。
還有一種說法,英國過去有一種略有毒性的混合飼料,是用跑了汽的啤酒同杜松子酒、草藥、面包、面粉混合制成,據說是讓斗雞食用的,好讓它保持戰備狀態。除去面粉成份,人就可以飲用,這種飲料叫cock-bread ale或cockale,ale是啤酒,從而產生了cocktail。
還有一種更生動、更詳細的傳說,在美國紐約州,有一條赫德森河,河邊有一家古老的酒店,店主人名叫William Van Eyck。店主人最心愛的東西有兩樣:一是他的斗雞,名叫“閃電”,一是他的獨生兒女,佩吉小姐。追求佩吉小姐的人都明白,要想得到她父親的歡心,必須首先關必他的斗雞。
向佩吉小姐求婚的大都是些以航海為業的殖民地居民,他們慷概大方,百般殷勤,并投其所好地向佩吉的父親送一些令他滿意的東西,然而這位美麗的佩吉小姐并不愛這些人,卻一心愛著她家的一種祖傳的飲料,沒有什么比這種奇妙的飲料更能吸引她的,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著飲料的秘方。
后來,佩吉小姐終于愛上了一個名叫阿普爾頓的青年,他是快速帆船上的大副。佩吉的父親不大贊成這門親事,在背地里暗暗地活動。姑娘為了讓小伙子在嚴峻的考驗面前鼓足勇氣,在他前往拜見老人之前,為他調制了一杯這種飲料。正在這時,斗雞“閃電”飛奔而出,在院子兜了個圈兒,一根尾巴上的羽毛被拌落下來,恰好落進酒杯里。姑娘高興極了,拿它當了攪酒棒,激動地說:“雞尾酒”!‘閃電’給我們的酒取的名字!”他們倆雙雙為未來的美滿幸福頁杯起誓。
順便說一下,用雞尾酒舉行的酒會叫“雞尾酒會”,往往用于展覽會開幕、輪船下水典禮、飛機試航儀式、工地開工剪彩或向賓客介紹某一要人等等。它的特點是簡單、活潑、節約時間。雞尾酒會在室內室外都可舉行,沒有臺子,不設座位。如有要緊事,談上幾句,喝上幾口,離開也可以。
107、Whiskey 威士忌
“酒”在不少語言中都被做“生命之水”。拉丁語把“酒”叫做aquavitae;瑞典語把“酒”叫做akvavit;法語把“酒”叫做eau-de-vie,都是“生命之水”的意思。
“威士忌”這一酒名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蓋爾語uisge beatha,意思也是“生命之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特別喜愛這種新牌子的酒,便將它推而廣之,在廣泛的流傳中,這種酒的名字也漸由uisge beatha演變成usquebaugh,又變成whisheybaugh,whiskbae,最后變成whiskey或whishy。
俄國人則更簡單,把他們制的酒叫做Bogka(伏特加),意思是對“水”的愛稱。
108、Champagne 香檳酒
你也許愛喝香檳酒吧?可它并不是一種香的水果——檳子釀成的酒,而是由一個地名而得名的,“香檳”是這個地名的譯名。
法國東北部有一個省,名叫Champagne,盛產一種起泡的白葡萄酒,顏色為淺橙黃色或淺灰褐色。后來,凡此地產的這種酒,或外地仿造的這種酒,都稱做champagne,即“香檳”,地名變成了普通名詞,第一個字母不再大寫。
中國的“茅臺”、“汾酒”、“紹酒”等也是以地名作酒名的。
現代英語中,有人還把champagne簡化為cham。
109、Brandy 白蘭地
“白蘭地”是一種用葡萄、蘋果等發酵蒸餾制成的、含酒精量較高的酒。Brandy,音譯做“白蘭地”,是brandywine的簡寫,來自荷蘭語brandewijn,是由branden(燒)和wijn(酒)合成的詞,意即“燒制或蒸餾而成的酒!
110、Wine 葡萄酒
“葡萄藤”,拉丁語叫vine,用葡萄釀造的酒,叫vinum。
古英語把“葡萄”叫做winberige,意即“vine berry(藤果、酒果)”。拉丁語詞vinum進入古英語后寫作win。
現在的wine除指“葡萄酒”、“果子酒”外,也可泛指“酒”。
111、Benedictine (一種)甜酒
benedictine是1510年St. Benedict教團的一位名叫Don Bernado Vincelli的學識淵博的僧侶研究并配制的一種甜酒,具有提神補氣的功能,酒名取自該教團的名稱。法國革命時期,該教團寺廟被毀。但這種甜酒的秘密配方卻被保存下來。50多年后,一位名叫Le Grand的酒商量重新釀制出這種甜酒,他在每瓶酒上都貼上D. O. M的標簽,代表Deo optimo maximo,意思是“為了最仁慈、最偉大的上帝”。這家新的釀酒廠就坐落在原寺廟的遺址上。
112、Sherry 雪利酒
sherry(雪利酒)是從西班牙的一個城市名來的。
現在西班牙的赫雷斯德拉弗特拉(Jerez de la Frontera)過去叫Xeres。一度為羅馬人占據,Xeres這一名字也是羅馬大將凱撒(Caesar)的變形,這個海港城市周圍是肥沃的平原,遍布大面積的葡萄園,盛產一種淺黃色或深褐色的葡萄酒,酒名就是以該城市名Xeres命名的。后來Xeres演變為Jerez。16世紀時,這個詞進入英語,當時按照西班牙語的語音寫做sherris,但后來英國人覺得sherris聽起來很象復數,于是就把它改成了今天的sherry。
113、Alcohol 酒精
你也許不會想到,“alcohol”在過去并不指“酒精”或“酒精飲料”,而指一種“化妝品”。
埃及女王克莉奧佩屈拉(Cleopatra,公元前51年——公元前30年為埃及女王)曾用一種銻粉膏將眼眉描得又黑又長,這種化妝品阿拉伯語叫al-koh’l;al即“the”; koh’l“銻粉”。Alcohol原來指的就是這種描眉用的“銻粉膏”。這個詞進入英語后原寫作alcool,泛指任何細粉或提煉物,“酒精”也屬于一種提煉物,因此也用這個名稱。直到19世紀,alcohol才專門用來指“酒精”或“酒精飲料”。
114、Tobacco 煙草
tobacco一詞是從西印度群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抽煙草用的“煙袋桿”的名稱(印第安人稱之為tabaco)經西班牙語進入英語的,但不再指“煙袋桿”,而指“煙草”本身。
115、Nicotine 尼古丁
“尼古丁”,俗稱“煙堿”,是煙草中所含的劇毒物質。
Nicotine(尼古丁)一詞是從法國人Jean Nicot的名字變化來的。Nicot寫過語言學的論文,出版過法語詞典,但他也許沒有想到他自己的名字會演變成今日字典里的一個重要詞匯。Nicot又是一位外交官,1560年在任駐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大使時,他買了些從新大陸——美洲來的一種奇異植物的種子,即煙草種子帶回國內,從此,煙草便傳入法國。他的名字最后也用來專指煙草中含有劇毒的物質——尼古丁。
116、Grocery 食品雜貨
這個詞美國用復數,而英國則常用單數!笆称冯s貨商”叫“grocer”,不過古時候他倒是一個“批發商”因為grocer在拉丁語中寫作grossus,意思是“大量的”。直到14世紀grocer還仍指“只大量出售商品的商人”。
117、Garlic 蒜
garlic一詞在古英語中寫作garleac;gar即“spear(矛)”;leac即“leek(蔥)”!八狻边@種蔬菜貌似“蔥”,但葉子象“長矛”一樣,是實心的,不是空心的。
118、Potato 馬鈴薯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16世紀末西班牙人把它傳到了歐洲,到了1650年時,已在整個歐洲普遍種植。美國的第一批馬鈴薯是在1719年由一幫愛爾蘭長老會教徒帶過去的,因此叫Irish potato,即普通的白馬鈴薯。
119、Onion 洋蔥
onion一詞與union(團結)出于同一個拉丁詞源union!把笫[”之所以得引佳名,是因為它由緊密團結在一起的許多層組成。
有趣的事,古羅馬附近的鄉下人不僅用unio一詞表示“洋蔥”,而且用它作珍珠的象征,至今有的廚師還把一種銀白色的、小型的洋蔥叫做pearl onions。
120、Cabbage 卷心菜
cabbage一詞來自古法語cabouche,意思是“腫大的頭”,大棵的卷心菜看起來確實有點象腫大的人頭。
121、Tomato 西紅柿
西紅柿原產墨西哥,印第安人叫它tamatl,進入西班牙語后寫作tomate,進入英語后寫作tomato。這種植物最初結一種枯萎多皺的果實,因而被誤認為有害的。到了16世紀,人們又傳說西紅柿能刺激性欲。直到今天,法語還把西紅柿叫作pomme d’amour(愛情之果),英語也有把西紅柿叫作love apple的。
122、Date 棗
dates是棗椰樹的果實。讀過《圣經》的人都知道,很久以前,棗椰樹是地中海地區很普遍的一種植物。
Date一詞來源于拉丁詞daetylus,意思是“手指”,據說是因為棗椰樹的果實形狀有些象人的手指。
18世紀時,西班牙傳教士將棗椰樹的種子帶到墨西哥及其它地方,它就在美洲扎下了根。
123、Grape 葡萄
這種水果在古英語中原寫作winberige;win即“vine”;berige即“berry”;合起來的字面意思則是“藤漿果”。但在11世紀,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一大批法語詞隨之加入了英語。種植葡萄的農民們仍然使用winberige。而他們的主人則隨著法國征服者講起grappe來。Grappe的真實含義是“一串長在一起的水果”,起源于德語。原指“采摘葡萄用的藤鉤子”。Grape就是從grappe演變來的。
124、Pineapple 菠蘿
菠蘿這種熱帶水果很晚才傳到英國。Pineapple的字而意思是“松果”。因為菠蘿的形狀看上確實很象放大的松果。
125、Coconut 椰子
coconut(椰子)這種水果的底部有三個小洞,很象一張怪臉:兩只眼睛,一張嘴。Coco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意思是“怪相”、“鬼臉”。Coconut的字面含義則是“鬼臉三角殼果”。
Coconut又寫做cocoanut,這倒不是因為它與cocoa(可可)有什么關系,而是由于英國辭典編纂家Dr. Samuel Johnson(1709---1784)的筆誤,以致以訛傳訛,流傳至今。
151、Bedstead 床架
起初,bedstead并不指“床”本身,而是指床所占據的位置,其中的stead,在古英語中寫作stede,意思是“站立的位置”。其實今天的常用詞instead,也仍未擺脫“取代其位置”的含義。
153、Mirror 鏡子
mirror一詞來源于拉丁詞miror,意思是“羨慕”、“贊美”。鏡子不就是制作來讓人們進行自我欣賞的嗎?
出于同一詞源的還有一個詞:miracle(奇跡),“奇跡”正是令人“贊嘆”的奇異的事情。
154、Bead 飾珠
如今姑娘脖子上戴的“珠子項鏈”,過去是祈禱時用的“念珠”、“佛珠”,古英語寫作bede,意思是“祈禱”。超初,“作一次祈禱”叫“to bid a bead”,人們為了便于記住祈禱的遍數,就將玻璃或寶石等制成珠子,用細繩子串起來,祈禱時就用這些珠子計算、記憶祈禱的遍數。由于珠子是用寶石等材料制作的,自然就有了裝飾的價值。
155、Shampoo 洗發劑
在當今中國,盡人皆知,“香波”乃新型洗發劑。電視廣告中一位位靚俏女郎的披肩長發秀美飄逸,據說是用了某某廠家的“香波”。然而你若考察一番此詞的來歷,便會失望地發現,shampoo的本義既無香可言,也無波可揚。
Shampoo一詞是從印地語來,原義為“按摩、推拿”,用于洗發時則提示你洗發的正確方法應是:用手輕輕揉搓,同時對頭皮進行按摩。此舉極合保健科學,又能予人以美好享受,難怪18世紀英國殖民者入侵印度之時,并將其輸入英語,除臨其地,卻也折服土人這一洗發高招兒,并將其輸入英語,除作動詞“推拿、按摩洗頭”外,又加進了“用洗發劑洗頭”之義,繼而轉指“洗發劑”,如特制的皂類,水劑、粉劑等。至于把shampoo理解成唯液體的“香波”莫屬,實在是一種誤會。
156、Plate 盤子
plate來自希臘的platys和拉丁語的platus,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平面的”。Plate(盤子)正是一種平而淺的器皿。
Platter是一種“大淺盤”,也起源于這兩個詞。
157、Fork 叉子
fork這個詞,在古英語中寫作forca,指的是叉干草等用的長柄叉。在餐桌上用的叉子據說是一位名叫Thomas Coryate的人在1601年意大利帶到英國來的,他在意大利見別人在餐桌上用過這種叉子。英國人嘲笑他,說他出洋相,劇作家們還在他們的喜劇中送了他個綽號:“帶叉子的施行家”。有一點可以完全肯定,17世紀這種餐叉的出現為改善飯食習慣、改變在餐桌上抓取食物的不衛生的方式向前邁出了可喜可賀的一步,因為在那以前用臟手抓取食物是很普遍的現象。
158、Spoon 勺子
spoon一詞來源于古英語詞spon,意思是“木片”、“木條”,以后又用來指家中用具。
最早的吃飯用的勺子是用木頭或動物的角制成的,后來用鐵、銅、鋃、稀有金屬等制作。12世紀前后,勺子是餐桌上唯一的餐具。
英國過去有一種習慣,相愛的雙方要互贈刻有或雕有自己手形的精美圖案的勺子,以表示真誠。
另外,spoon一詞還可以作動詞用,意思是“作出在戀愛中的行為”、“談情說愛”。有人認為spoon之所以有這層意思,是因為相愛的人就象碗廚里的兩把勺子一樣,是親密無間的。
159、Knife 刀子
也許你會問,為什么用餐刀子是圓頭的呢?這要歸功于法國政治家及紅衣主教黎希留(Richelieu,1585-1642)。過去的餐用刀子都是尖頭的。有一次宴會上,黎希留看見他的一位客人拿刀尖兒剔牙,他大為惱火,覺得傷了他的大雅,于是第二天就命令管家把所有的刀尖兒都給銼圓了。到了大約1700年時,這種圓頭兒的刀子開始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直到今天。
Knife一詞在古英語中寫作cnif。
160、Napkin 餐巾
現在宴會上用的紙作的小餐巾,英語叫napkin,過去曾一度是大塊方形的亞麻織品。這種大型餐巾,在銀制餐具出現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仍還被當作是一種“優美”、“雅致”、“富貴”的象征,甚至到了19世紀90年代,它仍然是高級宴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桌布”,現代英語叫tablecloth,過去卻叫napery,是從古法語詞nape來的。Napkin從字面上講,就是“小桌布”的意思。
Nape還派生出naperon(圍裙)。這個詞被借入中古英語!耙粭l圍裙”,起初寫作a naperon,但由于印刷錯誤,誤將和n排在一起,成了an aperon;aperon后又簡稱apron,以致以訛傳訛,成了今天的an apron。
上面的nape,napery,naperon,napkin等詞都來自拉丁詞mappa,意思是“布”。
161、Purse 錢包
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詞byrsa,意思是“皮”、“革”,因為這些錢包往往是用皮革制作的。我國也有把“錢包”叫作“皮包”、“皮夾”的,大概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吧。Byrsa一詞進入法語后,變為bourse,意思是“錢包”或“錢包里拭目以待錢”。Bourse在寫時指世界聞名的“巴黎證券交易所”。英語吸收了這個詞,把它變作了purse,泛指“錢包”,常指西方摩登女郎用來裝零錢、鑰匙、粉盒、小鏡子等物品的小手提包。
162、Doll 玩具娃娃
小女孩喜歡玩的玩具娃娃,英語里叫doll,是從Dorothy這個女子名簡化來的,是其昵稱,起初指“情人”或“心上人”,繼而指“好看然而沒有頭腦的女子”,現在又用來指“玩具娃娃”。不過,今天偶爾也用它指“美貌的姑娘”:Isn’t she a cute dool!(她長得真美。
163、Porcelain 瓷器
這個詞來源于意大利語的porcellana,原指一種貝殼,這種貝殼的外表有著瓷器一樣明亮的光澤,因此這個詞就轉指“瓷器”了。
164、Jade 玉
據說jade這種玉石能治肚子痛。西班牙探險家們深信這一點,他們從美洲把這種珍貴的寶石帶回他們的國家,并用西班牙語給它取了名字:piedra de ijada,意思是“治肚痛的石頭”。古法語吸收了這個詞,變為l’ejade;進入英語后寫作jade。
165、Coal 煤
coal在古英語中寫作col,意思是“一塊燃燒著的沒有火焰的炭”。而charcoal(木炭)則是charred coal,即“燒制的炭”。
166、Palace 宮殿
古羅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Palatine)起初是羅馬古城的主要部分。后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巴勒登就成了達官貴人、時髦的上流階層的聚居區。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Cicero,公元前106-43)和陰謀家加蒂蘭(Catiline,公元前108-62)的府第就在這里。整個巴勒登丘的山坡上,有錢人家的房舍鱗次櫛比。
到了尼祿(羅馬暴君,Nero,公元37-68年,在位期間54-68年)當朝時,他想獨霸巴勒登山丘,就下令將住房夷為平地。他的建筑師為他精心設計了一套住所,取名叫“palatium”,字面意思是“在巴勒登丘之上”,是那里的第一座宮殿。
法蘭西國王參照palatium這個詞,把自己住的宮殿叫作“palais”。這個詞進入英語后,起初寫作paleys,后來演變成今天的palace。
167、Pavilion 亭子
pavilion原指尖頂大帳蓬,下面供游藝或跳舞用。刮起風時,帳蓬隨風起舞,活象一只龐大的蝴蝶。Pavilion一詞就是從拉丁語詞papilio(蝴蝶)變化來的。而公園里的小巧玲瓏的亭子不是很象一個尖頂帳蓬嗎?
168、Mansion 官邸、大廈
mansion指的可不是一般住房,而是相當豪華的官邸宅第,或高樓大廈,因此有人在譯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時,就用的是mansion來譯書名的這個“樓”字(“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不過,這個詞的祖先可沒有這么榮華富貴,它只不過是普通的住處而已。Mansion是從拉丁語的manere(居。┡缮鷣淼,最早出現在13世紀的拉丁語里,當時的意思是“房舍”、“住所”。
169、Temple 寺廟
temple起初的的確是一種“空中樓閣”。古代羅馬占卜都伸出雙手,在天空中劃出一個區域,稱之為templum,聲言這是一個神圣的區域,然后他煞有介事地凝望著這片天空,根據天空中的風云變幻的各種征象予卜未來。占卜者也常用同樣的方法在地面上劃出這樣的區域,也稱之為templum。后來又指在地面上這些“神圣的區域內建筑的房舍、殿堂、院落”;拼法也漸漸變為temple。
170、Orchard 果園
幾百年前,這個詞拼作ortgeard;ort來自拉丁詞hortus,意思是“garden(花園)”;geard即“yard”,是古英語的寫法;合起來則是“花園庭院”的意思。
171、Kitchen 廚房
kitchen一詞,來源于拉丁詞coquo,即“cook(廚師)”。Coquo派生為coquina,cocina和cucina,古英語中變化為cycene,到了中古英語時期,又變作kitchene。這些詞看起來似乎很復雜。實際上卻又很合邏輯。廚房就是廚師工作的地方,從cook到citchen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同出于coquo一源的還有:
biscuit(餅干),這是個法語詞;bis,意思是“twice”;cuit即“cooked”;意思是說餅干是兩次烤成的。這同德語詞Zweiback(餅干)是很相似的,Zwei即“twice”;back即“bake(烘烤)”。
Cake(糕點)一詞也來源于coquo,只是渠道不同罷了。
172、Closet 廁所
closet,又作water closet,縮寫為W.C.,意為“廁所”或“盥洗室”,又指“壁櫥”、“小室”。這個詞來源于拉丁詞clausum,意思是“closed place(關閉的地方)”。Closet愿意為“私室”,如國王的“議事室”、“密室”等。至今仍有“to be closeted with sb.”的說法,意思是“與某人在密室中商談”。
“廁所”、“盥洗室”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秘密的、不公開的場所。
173、Drawing-room 休息室、客廳
在過去,吃完飯以后,男人們仍將繼續喝酒、吸煙、交談,女人們則退到“withdrawing room”中去休息。Withdrawing-room就是“退避的房間”,這個叫法直到16、17世紀還很盛行。Drawing-room其實是withdrawing-room的簡寫。
174、Parlor 會客室
這個詞過去只是指“談話的房間”。它是從法語詞parler(談話)派生來的。在中世紀拉丁語中,這樣的房間叫作parla toriums,指的是寺院里的僧人在長時間的參禪打坐后同來訪者交談或僧人相互交談的專用房間。Parlor現在除作“客廳”、“會客室”外,還可作“起居室”解。
175、Dining-room 餐室
dine一詞是由法語詞diner而來的,起源于拉丁詞disjejuno;dis即“不”的意思;jejuno,“齋戒”;合起來是“不戒齋”、“解除齋戒”的意思。因此dining-roon就是“開齋、吃飯的地方”。
176、Theater 劇院
這個詞最初來自希臘語的thea,意思是“看”;以后變作theaomai,意思是“觀看”;進而變成theatron,意思是“觀看(節目)的地方”。進入拉丁語后變為theatrum;進入中古英語后變成theatre。現在,美國英語中寫作theater;英國英語仍保留著theatre的寫法。
177、Belfry 鐘樓
belfry現在常用來指教學尖塔頂上的鐘及敲鐘裝置。其實這個詞起初與“鐘”毫不相干,倒是與“戰爭”有密切的關系。這個詞最早在英語中寫作berfrey,指的是被圍困軍隊自我防御用的“窩棚”。后來,berfrey變成了一種可移動的塔型結構,從里面可以向敵人開火,從塔頂還可以觀察敵人的動靜,是一種可移動的了望塔。繼而指防護了望人員的塔形建筑。由于了望塔必不可少的是報警用的大鐘,即bell,于是又混生出belfry一詞,用以指“警鐘”,由此又延伸指教堂等建筑物的“鐘樓”、“鐘塔”。
178、Boudoir 閨房
boudoir,[’bu:dwa:],是一個法語外來詞。現在的“閨房”常指女子獨處的內室或女子會見密友的房間。但在中世紀時,年輕女人生氣時就躲藏到boudoir里去。這個詞來自法語動詞bouder,意即“生氣”、“不高興”,因此,英語的“閨房”原來不過是女人生氣時借以回避別人的房間而已。
179、Chapel 小教堂
四世紀時,法蘭西的都爾市(Tours)里住著一位名叫圣·馬丁的圣徒。他死后,他的披肩(cappella)被法蘭克的國王們作為圣物世代相傳,安放圣物的殿堂也用“披肩”來命名,叫作chapele,進入英語后寫作chapel。與這個詞有相同血緣關系的是“圣物保護人”,拉丁語寫作cappelanus,進入法語后寫作chapelain,進入英語后寫作chaplain,現在指學校、醫院、軍隊、監獄等的“牧師”。
180、Cathedral 大教堂
人們很難想象,一個教區的“總教堂”(cathedral)和單匹馬位的舊式“輕便馬車”(shay)竟然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們都是從希臘語kathedra(座位)來的,分兩路進入英語。一路經拉丁語進入英語后寫作cathedra,最初專指主教的“寶座”。由于主教的“寶座”通常設在教區中最主要的教堂里,于是這樣的教學就被人們叫作cathedral。
另一路經拉丁語進入古法語,寫作chaiere,現代法語又寫成chaire,意思是“講壇”或“專業人員的座椅”。繼而chaire又衍生出另一個詞chaise,意思仍指“椅子”,進而又指“馬車”。過去的英國人誤認為chaise是“馬車”的復數形式,就想當然地創造了它的單數形式shay。
181、Cabinet 密室,內閣
cabinet原指私人收藏標本用的櫥柜和小房間,是從意大利語gabinetto來的,原義為“小籠”、“小筐”,gabinetto又來自拉丁語的cavea,指的是“關放野生動物的場地”。現在博物館的小陳列室或陳列柜英語仍叫cabinet,博物館的動物陳列室或陳列柜里仍然有許許多多野生動物,不過它們都已被制成了標本。
由于這種動物陳列室起初是私人經辦的,因此,cabinet一詞又轉指“私人小房間”、“密室”,現在又用來指“內閣”,甚至指“全體閣員”。人們很難想象,cabinet(內閣)高行政機關追到底卻是關放野獸的地方。
182、Attic 頂樓
attic現指屋頂下的“小閣樓”,往往被人們棄之不用,或用來存放物品、養鴿子等。然而在古代,這可是最迷人的住處。這是個古希臘詞,原義是“雅典的”、“具有雅典風格的”,而雅典的建筑以其對稱、大方、古雅、精美聞名于世。因此,古時的attic該是非常雅致的房間。18世紀的英國建筑,多采取古雅典式,頂樓精美,飾有半露的。
183、Barn 谷倉
barn指“農村存放谷物用的倉庫”,美國還常指“牲口棚”。這個僅有四個字母的詞在古英語中則寫作bereoern:bere意思是barely(大麥),oern即place(地方),因此,barn原來的字面含義是“存放大麥的地方”或“大麥倉”。
184、Bank 銀行
bank這個詞來自古意大利語banca,意思是“bench”。誰會想到“銀行”和“長凳”竟然有直接的親緣關系呢?
據記載,最初的埃及銀行家們,甚至最早的英國貨幣兌換商們,都是從在長凳上展開交易的。這種長凳通常放在寺廟的院落里。耶穌就是從這種寺廟的長凳上(或曰“貨幣兌換場”上)將貨幣兌換商們驅趕走的。于是banca,即“長凳”就成了“貨幣交易所”的代名詞,后來演變成bank,也就是今天的“銀行”。
185、The White House 白宮
“白宮”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統府和政府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但“白宮”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1812年。當時英國正同美國交戰,英軍占領了華盛頓,放火燒掉了一些房子,其中包括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1814年,為了掩蓋火燒留下的恥辱的痕跡,總統府的褐色石墻被涂成了白色。從此,“白宮”(the White House)就叫了起來。
186、Big Ben 倫敦英國議院塔上的大鐘
這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鐘。通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聽到它的鐘聲。1834年,原來的英國議會大廈被燒毀。在修建新議院時由本杰明·霍爾爵士(Sir benjamin Hall)負責建造了這座大鐘。這座大鐘于1859年6月3日上午11時安裝完畢。它有四個鐘面,每面直徑達22英尺,分針長14英尺。這些銅制的空心指針每件重達二百磅。鐘的聲音來自一口巨鐘。這口巨鐘高七英尺半,懸掛在一根粗鋼梁上,自1923年起,英國廣播公司每天81次向世界各地播放它的報時鐘聲。別看它大,可它并不笨,走起來極其準確。因此,有人將Big Ben譯作“大笨鐘”是既不雅,也不妥的。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們每天替這個鐘校對兩次時間。大鐘極少報錯時間?墒怯幸淮嗡鼒髸r不準,那是因為一個在鐘樓上工作的油漆工把一桶油漆掛在了它的指針上,使它慢了下來。1993年5月曾報道停擺。
Big Ben的名稱是從負責建造這座大鐘的Sir Benjamin Hall的名字來的,是Big Benjamin的昵稱。
187、Mausoleum 陵墓
公元前353年,愛琴海附近的一個古國Caria的國王Mausolus駕崩,王后Artemisia悲痛欲絕,將國王的骨灰用水攪拌,一飲而盡。為了讓國王永遠活在她心中,她在Halicarnassus城中興建了一座宏偉壯觀的陵墓。后來希臘人便用國王的名字稱這座陵墓為mausoleion。羅馬人借用了這個詞,改寫作mausoleum。英國人照搬了羅馬人的寫法,用來泛指宏偉龐大的陵墓。
現在這個詞還可用來指“大而陰森的房屋”。
188、Sphinx 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
sphinx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女怪,她有美女的頭和胸,獅子的身軀,鵬鳥的羽翅,毒蛇的尾巴,她蹲在忒拜(Thebes)的一座懸崖上,用智慧女神繆斯教她的怪謎詢問過往的行人: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答不上來的人便被她吃掉。后來,著名的俄狄浦斯(Oedipus)猜出了這個謎:人。斯芬克斯惱羞成怒,從懸崖上跳下摔死了。
埃及吉薩(Ghizeh)的金字塔附近有一尊sphinx的巨大石像,據今已有近六千年的歷史(有說四千五百年或四千八百年的歷史)。
從上面的神話故事里,人們不難理解sphinx還可作“謎一樣的人物”解。
189、Window 窗子
window一詞來源于古代斯堪的納維亞語的vindauge;vindr即“wind”;auga即“eye”。最早的窗子是在墻上開的一條又長又窄的縫隙,長是為多進光線,窄是為了抗御壞天氣。然而這種長形的“窗子”與其說便于進光線,倒不如說便于進風,完全成了一個進風口。于是人們就管它叫vindauge,即windeye(風洞)。
190、Shangri-la 香格里拉
Shangri-la或寫作Shangri-La,是1933年英國作家James Hilton的小說Lost Horizon(《失去的地平線》)中虛構的喜馬拉雅山山谷的名字,那是一處烏托邦式的洞天福地,終年春光明媚,和平寧靜,富足美好,是人間理想的樂園,堪稱世外桃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建立一處專事轟炸日本東京的秘密空軍基地,偏偏以Shangri-La命名,可謂大煞風景。好在這個詞如今又恢復了她的魅力,試問,誰人不知遍布全球的香格里拉豪華飯店?何人不想置身其中,一享當年令希爾頓心曠神怡的欲仙之樂?
191、Derrick 起重機
英語的“起重機”叫derrick-crane,簡稱derrick或crane。Derrick原指船上的動臂起重機,或叫“起貨桅”;后來也指油井或天然氣井井口上的鐵架塔。
Derrick同“絞刑架”有密切的關系,是從一個人的名字來的。17世紀初,倫敦死刑場內有一個名叫Derrick的劊子手,很善于行刑,使死刑犯人減少痛苦的時間。后來,倫敦人把死囚赴刑場說成是to see Derrick。漸漸地derrick就成了“編印刑架”的代名詞。
起貨桅遠遠看去很象絞刑架,吊起的貨物又有點象吊起的死囚,于是derrick就用來泛指起重機了。
192、Asbestos 石棉
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用asbestos(石棉)制作餐巾,臟了不洗,直接扔進火里,再拿出時,餐巾又變得潔白無瑕。他們還用asbestos作燈芯,這種耐火的燈芯永遠也點不完,羅馬皇帝興建的雅典娜神殿里的長明燈就是用asbestos制作的燈芯。
Asbestos,在希臘語中原寫作amiantos lithos,(純潔之石),意思是“弄不臟的石頭”。后來,羅馬自然學家Pliny把它命名為asbestos,a即not;sbestos是“可熄滅的”,合起來指這種石頭是“不可熄滅的”、“燒不完的”。
193、Road 路
road一詞在英語里泛指“路”時,相當于漢語里的“馬路”!榜R路”可以指供車馬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指一般的路。而road的祖先恰好也同“馬”有關。
Road在古英語中寫作rad,是從ridan(即“ride”,騎馬)一詞演變來的,rad就是“供騎馬行走的路”,也就是“馬路”。
盡管中國的“馬路”上并不一定有馬,英國的“road”上也不一定有騎馬的人,然而我們都這樣習慣的叫下去。
194、Boulevard 林蔭大道
boulevard一詞是丹麥語的bulvaerk經過法語演變來的,bul即“樹干”,vaerk即“work”,合起來是“樹干筑成的工事”,也就是“壁壘”、“防御工事”,因為過去的這些防御工事大都是用“樹干”建造的。當這些工事不再使用時,工事的頂部就用來作為人們散步的場所。或者有的地方就把工事推倒,在原來的地方修建一條寬闊的大道。這種大道,法國人仍襲用了丹麥人的叫法,只是在拼法上略加改變,叫做boulevard。后來,這個詞便用來泛指寬闊的街道,通常兩邊有樹。
195、Doctor 醫生
doctor的字面含義是“老師”,它是從拉丁語doceo變化來的,doctus即“teach”的意思。起初doctor指任何有學問的人,而至今仍保留了這一層含義,作“博士”講。直到15世紀才用來指“醫生”。這個詞還簡作doc用作稱謂時簡作Dr.。
196、Actor 演員
actor是從拉丁語ago(即“do”,做,表演)變化來的。演員就是在舞臺上“做戲”的人。同出于拉丁語詞ago之源的還有active,action,agent等。
197、Scientist 科學家
scientist這個詞誕生于近代,時間約在1840年。創造這個詞的是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家費米爾。他是根據拉丁詞scien(了解)和法語詞science(泛指一切學習的形式)而創造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這以前沒有科學家,只是scientist一詞出現得很晚罷了。
有人對“科學家”下這樣的定義:科學家應具有“敏銳的觀察,精細的實驗,謹慎的分類,證據的收集,結論的研判”的素質。
198、Author 作家
作家是從事文學創作的,而author這個詞正是“具有創造能力的”含義。它來自拉丁語的auctor,意思是“使得東西生長的人”。我們有時把某個作品比作“新苗”、“蓓蕾”,而作家們不正是培育新苗、花朵的人嗎?
199、Economist 經濟學家
英語里“經濟學家”和“節儉的人”是一個詞,都叫economist。它是從希臘語oikonomia(即“economy”)來的,原義是“家務管理”。Economist最初的含義是指用錢節省,善于管理財產和業務使減少損失和浪費的人,也就是“節儉的人”。這個詞從家庭走向社會,從“勤儉持家”到善于經營管理廠礦企業,再到研究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理論,其含義也從“節儉的人”轉化為“經濟學家”。
同樣,economy也從原來的“節省、節儉、節約”發展為“經濟”的含義。
英國有個世界聞名的刊物,就叫“Economist”。
200、Postman 郵遞員
和中國古代的“驛站”相仿,古羅馬也建立了post。最初,postman是皇室的信使,他騎著快馬將國王的口諭或手諭傳送到附近的post(即“驛站”),然后換人換馬再傳送到下一站,這樣一站一站地傳下去,直到目的地。后來,這些人成了職業傳遞信件的人。
Post一詞是從拉丁詞posita來的,意思是“placed”(設立的),因為最初的post是在漫長的通訊道路上“設立的”換乘站。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5933.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