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夠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而效益與效率又很高呢?肯定會有人說,你這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怎么可能呢?
有人卻不信這個邪,他偏要來做做這“不可能的事”。這個人就是保加利亞著名心理學家拉扎諾夫。
●學習效率的倍增器
20世紀6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15個男女知識分子,年齡從22歲到60歲不等,被集合在暗示學院溫暖明亮的教室里。這個學院座落在索非亞一條綠樹成蔭的街道旁。他們被告知說,有一種高效率學習法,可以記住大量信息,而且比其它方法省力得多。他們將參加這個他們并不喜歡的試驗。
"肯定是毫無結果的。當他們在柔軟的椅子上坐下時;一個女醫生抱怨地對一個建筑師說。有一個工程師,幾個教師和一個法官也在議論,“我們還是趁早散伙吧,這完全是浪費時間!笨傊瑳]有人抱多大希望。老師進來了,似乎連她本人也不相信出現奇跡。
不管怎么說,試驗開始了。學員們翻閱著面前的材料,老師開始用各種語調念法語詞組,接著放送莊重的古典音樂。15個學員這時都仰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使自己進入記憶增強狀態或稱為超級記憶狀態。老師不斷地重復著。有時她用公事公辦的口吻,好象命令他們完成什么任務,有時用輕柔的耳語口吻,有時又突然大聲用生硬的口吻。 '
太陽西下了,老師還在用特殊的節奏念著法文單詞,習慣語和課文。最后,她停下了。但是,還沒有完,他們還得進行一次測驗。學習過程中,他們的焦躁心情平息下來,不那么緊張了,他們的肌肉也放松了。但是,對能否得到一個象樣的分數,他們還是不抱多大希望。
最后,老師說話了:"全班的平均分數是97分,你們今天學會了300個法文單詞。"
300個!在幾個小時就學了一種語言十分之一的常用詞匯。而且又是這么輕松,男女學員興高彩烈地走出了學院,個個覺得自己比原來高大了許多,好象他們剛剛經歷了一次不尋常的遭遇。
通常這種課程,人們每次可學會50到150個新的信息。對于這種方法的創始人拉扎諾夫來說,這次試驗證實了一些他原來懷疑的事實: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是無限的。拉扎諾夫和他的同事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開發大腦的儲備。對于那些參加試驗的人來說,他們好象突然得到了一大筆遺產。他們現在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了。他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拉扎諾夫公開宣布,他可以用暗示法提高人的記憶力百分之五十以上。不久,他又宣布,用這種無緊張學習法,學生們在一個月內能夠學會1種外語,而且在一年以后仍然能記住大部分學過的東西。這種方法無論對老人或年輕人,聰明的人或遲鈍的人,受過教育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同樣有效。這種方法還可以同時增進人體健康,治療由于緊張造成的各種疾病。
是真?是假?是一場學習的革命?還是一個彌天大謊?
一個專門調查拉扎諾夫暗示學習法的委員會成立了。委員會的成員們聚集在索菲亞一家旅館的大房間里,他們決定試一試這個聳人聽聞的學習方法。他們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房間光線柔和,播放著平緩的音樂。這里完全不象是一個進行嚴肅調查工作的場所。
教師告訴他們:“放松,什么也不要想。在我念材料時,請注意聽音樂!
第二天,盡管委員會的成員認定他們什么也沒有學到,他們還是驚奇地發現他們記住了許多東西。在測驗中,他們可以自如地讀、寫和說昨天2小時課程中學到的120多個生詞。用同樣的方法,他們又輕松地學完了語法,幾個星期以后;這些原先堅決認為這種無緊張學習法不會收效的人,已經能夠比較流利地講一門他們原先不懂的外語了。
1966年,保加利亞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拉扎諾夫學院作為研究暗示學習法的中心。這個學院擁有30多位教育、醫學和工程方面的專家,它用暗示法教普通班級學生,同時做各種生理和醫學方面的研究,以圖找出高速學習和超級記憶的原理。茲后,在前蘇聯、在美國亦有不少相類似的超級學習法的實驗與實踐,大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超級學習法的基本原理
人們對拉扎諾夫崇拜不已,但他自己堅持認為并沒有什么神奇之處,他僅僅是運用了一種科學的方法把人類本來就存在的潛能呼喚出來了而已。他說:超級學習法并不能給我們什么新東西,而是給我們一件我們本身已有的東西——我們自己。這正是它的力量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講,超級學習法是用減法來做加法。其學習程序就是幫助消除恐懼,糾正自己歪扭的形象和建立學習能力自信心。這些方法要擺脫束縛自己的桎梏,解放我們的個性。
如今,有一個觀念幾乎已得到學術界的一致首肯,那就是人類的潛能比人們現今業已表現出來的能力要大得多。在這一問題上如果說有分歧的話,那只是量上的差異。有些學者認為:人類的潛能大約釋放出百分之五;有些學者認為:人類的潛能僅僅釋放出千分之一?傊,人類的潛能是一個遠未被開放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巨大寶藏。
世界人類心理學聯合會主席琴恩·休士頓博士說:"我們僅僅才開始發現,大腦的能力實際上是無限的……”
數學家喬爾斯·繆西斯博士說:"意識的潛力是最后一個離開人類最近而尚未被探索的領域,一片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
法國杰出的大腦專家弗里德里克·梯爾尼博士說道:"通過有意識的進行控制,我們可以逐步發展大腦中樞,這個中樞將給我們提供我們無法想象的能力!
理查德·利克博士在研究人類的歷史以后認為,人類的潛力“幾乎是無限的”。教育專家喬治·倫納德從教育學的觀點出發總結說:"對于所有實踐的目的,大腦的基本創造能力也許是無限的。
舉一例說明之吧,科學家已經探明,人類的長時記憶能力幾乎是無限的,它的儲存量可達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量的50倍,約5億本書的信息量。而人類現今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量與可能儲存的信息相比較,用滄海一粟來形容,大約沒有半點夸張的成分。
正如拉扎諾夫所言,他并沒有做什么點石成金的事,他只是把人們自己已有的東西部分地調動出來了而已。當然,這說起來很輕松,現真正實現卻是經過了一番艱辛的歷程。為創立超級學習法(暗示學習法),拉扎諾夫和他的同事們從許多學科中涉取營養。這些學科包括:大腦瑜珈法、睡眠學習法、生理學、催眠術、自然發生學、心靈感應、戲劇學等等。他把這些學科中那些可資利用的要素提取出來,加以整合,把他的發現總結成為一個統一協調的學習法。這種學習法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發展人們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超級記憶的階段;另一部分就是與前者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要包括各種心理療法,諸如自我形象療法和肯定療法。這種學習法應能夠改善人的整個性格。它的特點應當是消除緊張的學習狀況。這種學習法不應當給人帶來疾病,相反會治療疾病。這種學習法,主要將轉換了的意識狀態用之于學習、治療和發展人的直覺力。這種把大腦引向超級記憶和高速學習的技巧,也可以把人引向超感覺力和自我控制。
至于調動的方式,具體表現為下述幾個方面:
其一,他把學習由痛苦的勞作轉化為愉快的享受。
人們從剛剛懂事起,社會便會對他們進行這樣的教育:人要學文化,不學文化就會是一個無用的的人。與此同時,社會還告訴人們,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不苦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學習要“頭懸梁、錐剌股”,要“三更燈火五更雞”。你是不是苦了,就是你是不是高度投入了的標志,也可以預估出你的學習將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一言以蔽之,學習與痛苦有著必然的聯系,于是,當人們在學習中如果感到還不是那么苦的時候,就會萌生一種深深的自責,甚至是一種犯罪感。因為,學習者意識到,這種狀態不僅難以使自己功成名就,還會被打上懶惰的烙印。
多少年來,這種觀念早已印刻在人們的腦海里,融化在人們的血液中,落實在人們的行動上。沒有人想到是否還要對這一觀念作一番檢驗,因為對它的懷疑本身就是一種褻瀆,一種罪過。
奇怪的是,另一與之相悖的觀念,也是為世人所認可的,那就是在痛苦的狀態下干事情,其效益與效率比之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要差,而且要差許多。不過,很少有人把這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思考。
拉扎諾夫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現在已經能夠進行無痛苦手術,無痛分娩,是否有什么方法能夠解除人們學習的痛苦呢?如果人們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那將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
另外,拉扎諾夫還發現,制約著人們學習效益與效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普遍存在著的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自慚形穢。
由于先前經驗,特別是不斷地遭到的失敗的經驗,人在感情上會接受一種對自己學習能力過低的估計,從而缺乏信心。多年來,父母親,兄弟姐妹,教師,朋友以及其他的權威人士的評論會把一個人束縛起來,使得他認為自己不夠聰明,自己的能力只限于一個領域,例如,有些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啊,在算術上確實毫無出息”,這個順從的孩子也許會把這個否定的暗示接受下來,并且還會證明如此。從此,學數學就成了他頭疼的事情,另外,考試失敗,職業能力測驗成績差。與小朋友的智力存在差異。這一切都會加強人們害怕學習的心理。當然,這種自我責備的看法顯然會進一步的減少成功學習的機會。
有鑒于此,拉扎諾夫決心一定要尋求一種方法——讓人們在愉快中學習,并讓人們的學習效益與效率大幅度提高。
于是,重新感覺學習中固有的樂趣就成為超級學習法的重要宗旨。兒童自然地享有這種樂趣,假如他們不享有這種樂趣,他們就不會去學走路,學說話,學吃飯。超級學習法要達到知識的無痛分娩,消除緊張、憂慮和煩惱。使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拉扎諾夫說:"我們教過的學生告訴我們,那一段學習時間,是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間。"許多國家關于暗示學習法的大量報導中,“樂趣”、"解脫"、和"毫不緊張"等字眼一直在不斷出現。
在采用超級學習法的課程中,你總會聽到人們說學習是一種樂趣。那些參加過超級學習課程的人紛紛反映,學習一段時間以后,就開始感覺良好,包括對自己和對其他人的看法。
另外,拉扎諾夫認為,歷史和社會在不斷地對我們的能力進行暗示,這些暗示從根本上低估了我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從我們生下來的那一時刻起,我們就開始從周圍得到種種暗示,我們應當怎樣行動,我們應當是什么樣子。拉扎諾夫把克服限制我們自己和能力的這些先入之見的過程叫做“消除暗示”,他指出了在進行快速學習和開發大腦貯備時,人們應該如何去克服各種心理障礙。
有時,缺乏信心是由環境的改變引起的。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學習得比較輕松的人,也會遇到一些使他們傷腦筋的課目。而超級學習法有一些內在的東西,可以幫助入戰勝擔心,緊張和焦躁。一旦緊張消除了,學習就會變得容易起來,因為他不再受束縛了。一次成功會帶來更多的成功,不用多久,人們就會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了。超級學習法也經常使用予以肯定的態度作為其訓練方法的一部分,自我建立的積極的肯定,只要運用得當,就會有助于消除障礙和增加信心。
這里,請大家不要產生一個誤解,認為超級學習法是一種懶漢學習法。在超級學習法中,再也沒有勤奮這兩個字了。錯!在運用超級學習法時,人不是不勤奮,而是更加勤奮了。但那是人在最經濟合理地使用著身體里的能源。假如許多能量消耗在壓抑、緊張和煩惱方面,留下來供學習的能量就不會多了。比如在學習彈鋼琴或跳水,如果人們逐漸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顧慮時,演奏或跳水就會顯得毫不費力,因為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效的。
其二,他讓學習在放松狀態下進行,從而使效率倍增。
根據我們的想象,當劉翔在雅典奧運會奪冠的那一瞬間,記者們已經在心里打腹稿了。劉翔一定是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練得比別人多,然后,“梅花香自苦寒來”。當他們采訪了劉翔以后,不禁大跌眼鏡。原來劉翔的訓練并不苦,他每天用于放松的時間比用于訓練的時間還要多。怎么辦呢?只要把他歸之于天才。其實,還有一種更合乎科學的解釋,那就是正是這種放松的狀態,使劉翔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都是高效率的。心理學的理論推導與拉扎諾夫的實驗研究都表明,如果人們能夠在在放松狀態下進行學習,效率與效益將會倍增。
拉扎諾夫發現,當人們的身體處于一種松弛狀態時,人們有可能達到超級記憶狀態,要比平常學習快好多倍。當身體的節奏平靜時,大腦的效率就會提高。
拉扎諾夫給面對考試心有余悸的學生進行暗示法治療,學生的記憶力顯著提高了,而緊張程度降低了。一個參加學習的工人說,經過暗示法的訓練后,他可以只看一遍,就把一首詩完整地背下來。而過去他的記憶力總是不好。他說:"拉扎諾夫博士在我身上創造了奇跡!
超級學習法是整體教育的一種形式,它要求身體和大腦同時協調工作。它的基礎理論是當身體處在一個更有效的水平時,大腦將能更迅速和更輕松地學習。生理學家們報告說,當人們使肌肉的緊張狀態放松之后,他們將更牢靠地記住他們所學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夠訓練自己的心臟在我們思維時跳得慢一些,這將使大腦的工作大為輕松。巴博拉布朗博士在《新頭腦、新身體》中說:"較慢的心跳會使大腦效率飛躍提高。
總之,在進行學習活動時,學生的身心越放松,則效果越好。
在進行學習時,以下放松練習會對學習者有所幫助。尤其是為了增加記憶力或為了加快學習進度的話,這些放松練習就更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在開始進行記憶課程以前,花上一些時間至少一個星期,來實踐和掌握這些練習,對你進一步的學習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使超級學習方法奏效,需要掌握的基本練習如下:
(1)放松練習(A)
(2)心理放松練習(B)
(3)肯定學習能力的暗示;
(4)使大腦鎮靜的想象練習
(5)回味以往的學習樂趣;
(6)有節奏的呼吸練習。
具體技術細節,這里就無法介紹了。
其三,音樂是進入放松狀態的技術路徑。
在承認了放松對于學習活動的諸多好處之后,接踵而來的問題是,一個人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放松狀態而不必處于似睡非睡的狀態?一個人怎樣才能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做到這一點呢?經過不懈地努力,拉扎諾夫發現:適當的音樂可以作為幫助學習者進入放松狀態,進而挖掘人的大腦潛力的有效路徑。
拉扎諾夫用音樂幫助記憶的方法開始進行小規模的試驗。他首先通過自我形象療法,以消除學生們的心理障礙,樹立學習的信心。他說:人一直在受到壓抑,好象人們只能學這么多東西,只能學這么快。因此也就決定了人取得的成績和能夠做到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他解釋說,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沖破思想上的束縛,這樣才能學得快,記得多,才能解放人的學習潛力。
拉扎諾夫教學生們做深度放松體操來消除緊張,然后教他們做呼吸體操來集中注意力。接著,由一位教師給這個班的學生講授語言課。課堂上播放超級記憶音樂,并運用那些"暗示"的因素,諸如變換的大腦狀態、音樂和節奏。學生們聽著莊嚴的、專門用來放慢大腦和身體節奏的音樂,身體及大腦就全部放松了。在音樂聲中他們聽著用慢速和嚴格的節奏讀出的詞匯和短語。
第二天,這些學生進行了測驗,他們基本上記住了昨天所學的東西。在所有時間他們的大腦都處于清醒狀態,他們已成為了自己記憶力的主人。他們不必進入睡眠或催眠狀態去學習這些東西。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在此之前,人們在清醒狀態下從來沒有實現過超級記憶。
保加利亞人給他們的學生進行了沒有音樂的課程,在課堂上只念出有節奏的材料,學生們雖然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不過他們訴苦說感到疲勞,緊張和壓抑。所以,在超級學習法中音樂的作用就是給人一個“ 聲波信息”,用以消除艱苦的大腦工作所帶來的緊張,音樂可以幫助人內在的集中注意力。由于音樂的高度整體結構性質,使得大腦的閔想狀態井然有序,。在整個的聽音樂階段,學生始終有控制力,高度機敏,情醒,知道周圍進行的一切,甚至能觀察出所念材料的微小變化。
與音樂相關的另一個技術細節就是節奏。
美國的廣告公司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音樂和節奏是怎樣影響人的。結果發現,說話,音樂和鼓點的節奏為每分鐘72下時最容易于使人受到影響。威爾森,基尼在他的《潛移默化的誘惑》一書中說,一個72拍的商業廣告節目常常會把人“暗示”到產生頭疼,心悸的癥狀,而那種正在宣揚的產品正好能治療這些癥狀。
在超級學習法中,掌握好節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保加利亞人在念材料時,是每8秒鐘1個詞,為什么不是10秒;也許他們是想和音樂的節奏協調起來吧,因為音樂的節拍通常不會是10的。
這種方法的美國使用者們發現,每8秒鐘和每12秒鐘重讀材料,都會獲得較好的記憶效果。這些方法實際上是采用擴展時間感覺。在50年代,兩位醫學博士,古博和埃瑞克森探索了一種類似的節奏方法,他們采用每分鐘60拍的節拍器和l0秒鐘的活動周期,這種節拍明顯地降低了人身體和大腦的節奏。聽這種節拍器的響聲時,處于催眠狀態的入主觀上覺得它的節奏了比實際的時間要慢得多,對他們來說,時間事實上已經擴展了。例如,為了使一位服裝設計師能在很短的時間設計一件服裝,催眠專家告訴她,她可以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結果她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做完了這件事,但她自我感覺用了一小時時間。這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已經超脫了時間。用這種方法使她超脫了一件工作需要多少分鐘或1小時才能完成的暗示。由于這種超脫,她竟然具有了如同那些奇異速算家一般的超級能力,拉扎諾夫的創舉就在于把這種節奏法應用在人的清醒狀態。
拉扎諾夫發現,節奏可以幫助記憶。但是,一個阻礙發展超級記憶力的絆腳石卻出現了,有節奏的單調的重復使人們感到厭煩。重復幫助了記憶,卻也阻礙了記憶。為解決這個問題;拉扎諾夫和他的同事們在有節奏地念材料時,使用了3種不同的語調:
正常語調(陳述式的);
輕聲耳語(平靜,含糊;似是而非的語調);
大聲命令(帶有盛氣凌人的口吻)。
念每一個單詞的語調和單詞本身的意義毫無聯系,這種語調和內容奇怪的結合所造成的“驚詫”可以幫助打破節奏所造成的單調,這些語調還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療效果。
有趣的是,本書把超級學習法歸之于“類催眠”現象,可拉扎諾夫反復聲稱超級學習法不是催眠術。拉扎諾夫精通催眠術,也承認超級學習法的創立部分得益于催眠術,可他為什么又要與催眠術“劃清界限”呢?原因在于,他著重強調的是催眠術與超級學習法是處于不同的意識狀態。前者是處于無意識狀態,后者是處于意識狀態。拉扎諾夫是立足于催眠法而決心使人處于清醒狀態但又能獲得催眠法的益處。實際上超級學習法正好是我們所說的“類催眠現象”的最好例證。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