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角度思考,求異存同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的產生,作者就要讓自己的思維自由馳騁,多角度思考問題,即多想一些與題目有關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現手法,然后經過比較篩選,獨辟蹊徑,獨樹一幟。
1.材料的選取。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敗主要在于材料的選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須選擇新穎的材料。首先要打破思維定式,盡量選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材料。其次,要選用具有“時代感”的材料。農民炒股,老人練功跳舞,個體戶捐資修路,昔日光棍要上城里娶媳婦……這些材料鮮明地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寫入作文,它們便成了時代的縮影,讀之,就仿佛看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怎能不令讀者欣喜和自豪呢?
2.表現手法的運用。高明的攝影師善于選擇角度。張三英俊瀟灑,就揚其長,拍其正面;李四其貌不揚,就避其短,拍其側影,做到因人而異。學生也要努力做一個高明的攝影師,要善于根據文章的需要,合理選擇角度刻畫人物,表現主題。《江老師的婚事》便是這樣一篇佳作。它敘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因為江老師“把學生看得比對象還重要”,所以三次戀愛,三次失敗。文章寫的是“私事”,表現的卻是江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令人贊嘆。
3.寫作對象的選擇。學生生活范圍主要集中于學校、家庭。寫作時對同學、老師、父母記敘得較多。因此學生在選擇寫作對象時,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題目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寫其他對象。如默默無聞的清潔工、身殘志堅的殘疾人,發揮余熱的退休教師等等。
從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求異存同是指作者在選材、表現手法的運用、寫作對象的選擇上,要避免與他人雷同,追求獨特的創造。
二、逆向思維
曾有人形象地給新聞下定義: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便是新聞!肮芬恕笔钦,F象,人人皆知,沒有寫的價值;“人咬狗”是反常現象,前所未聞,新奇且具有新聞價值,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大家作文也寫一些“反,F象”,運用逆向思維,可出奇制勝,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要素特殊化
《背影》描寫了父親在千難萬苦的逆境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溫情。正因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愛才顯得崇高,令人感動。電影《泰坦尼克號》敘述的是一段愛情故事,然而它卻能轟動世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是因為它描寫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戀情,而是危難之際的真情故事。學生寫作時,如果能從上述例中受到啟發,將事情特殊化,便可達到神奇效果。
最后,必須指出的是作文要寫出新意,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都要以內容的真實性為前提,切不可胡編亂造。作文無定法,但必須有“法”可依,相信只要同學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積極探索、細心揣摩,作文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并取得豐碩成果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