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我現在對當年頭一次看這本書的事卻沒有一點印象了,幾乎所有有關這本書的記憶都在這幾年里煙消云散。其中的情節、大部分人物和任何場景我都記不得了,唯一還模糊的記得小說主角的名字,不過我也不敢確定這個名字是不是我杜撰出來的,畢竟其它關于這本書的任何內容我都記不得了。
這就是為了說明我們今天要談到的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L. Schacter所提到的記憶七宗罪中第一宗:記憶的易逝性所援引的一個例子。易逝性在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過程中都會出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短時記憶就是你思維中正在思考和加工的信息,并且也僅僅是這些信息(好似內存)。而長時記憶則是那些貯存在記憶中并且在將來用到的時候進行提取的信息(好似硬盤)。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記憶模式在經過相應的時間之后,都會變得非常脆弱易逝。
[[post]post]短時記憶:迅速的遺忘 一個有關于迅速遺忘的經典實驗是Peterson和Peterson在1958年進行的。他們要求被試去記憶一個三個字母的無意義詞組序列(如BCM),然后以3秒為一時間差,分別記錄3、6、9、12、15和18秒的不同間隔時間之后,被試對這個三字無意義詞組的回憶程度。 被試在這個測試中表現的驚人的差,當時間間隔僅為6秒的時候,被試就只能回憶出來平均一半的詞組序列,而當時間間隔時間為12秒的時候,被試只能回憶出來不到15%的詞組序列,18秒的時候被試幾乎什么都想不起來了。(了解更多此實驗內容請點擊) 這個實驗很清楚的向我們展示了在短時記憶中,信息遺失的速度有多么快。所以或許我原先讀的那本書僅僅是讀過了而已并沒有入腦子。毋庸置疑,書中的大部分內容的確是這樣,不過也肯定有一些內容我的確還有一些印象。否則我也不會能耐心的讀完故事而是每次翻開扉頁就作罷了。 長時記憶:緩慢的遺忘 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很可能進駐了長時記憶系統,那么究竟是哪種加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長時記憶的信息保持呢?事實上我們對于自身究竟在長時間段后如何遺忘的相關問題知之甚少。13年對于一個等待驗證我是否還記得書中細節的實驗而言實在是太過于漫長。 然而,相關研究也向我們暗示遺忘似乎遵循著一個冪函數的數學規律。這意味著在最初的幾天我們遺忘的速度是最快的也會忘掉大部分信息,而隨著時間遷移,我們遺忘的速度就漸趨平緩了。(其實主要說的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曲線,詳見此處) 貯存,檢索和復述 當然并非所有的記憶信息都以同樣的方式記住的,所以我們不能回憶出信息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的?梢钥隙ǖ氖,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從來就沒有遺忘過任何信息,他們認為或許我們的記憶一直存在,只是我們不再能提取而已。 線索也是找尋記憶的一種重要因素。剛涂的油漆味道或許就使我們從塵封的記憶中回想起少時在雨中泛舟的情景。相反的,一些經歷也可能影響特定記憶的提取。比如父母對于我們兒時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發了大脾氣,這很可能導致我們根本無法回憶起當時我們究竟做了什么。 如果我們不經常的提取那些記憶信息,它們就會慢慢的消退了。對于記憶的檢索和復述是有助于記憶信息的存儲的。不過有趣的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那些不檢索或者復述記憶信息的人隨著時間流逝什么都想不起來了;蛟S我們的記憶確實從來沒有消失過。 消逝和遺忘 但是即使我讀那本書的記憶還存在,它也被掩藏的很深了。尤其是當我重新讀這本書的這件事應該是幫助我回憶的重大線索?赡芪覀兇_實徹底忘了,或許可能只是我記不清了,實際當時我并沒有讀過這本書。隨便是什么吧,或許在13年后我又會重新喜歡上這同一本書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