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鳥飛來了。捕鳥人布了一張大網,結果網到了不少鳥。有個人在旁邊仔細觀察,發現一個鳥頭只鉆一個網眼,于是心里就想:何必那么麻煩,把許多網眼結在一起呢?他回到家里,就用一截一截的短繩子結成許多小圈圈,準備也去捕鳥。別人問他:“這是做什么用的?”他回答說:“去網鳥用的。反正一只鳥頭只鉆一個洞,我這種網豈不比一張大網省事多么?”
[教學內容]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簡要分析]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這個典故正說明了這一點:捕鳥用的網固然是由一個個網眼構成,但如果離開了整張網,靠個的網眼是肯定捕不到鳥的。
【寓言典故】再作馮婦
從晉國有位勇士,名叫馮婦,善于打虎,聞名全國,被提拔作了士人。一次,馮婦和許多士人乘車經過一座山頭,有許多老百姓舉著鋤頭、木棒,正在追殺一只老虎。這只猛虎背靠山崖,面對眾人,怒跳狂吼,嚇得眾人不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發現馮婦,大家連忙迎上來,請她打虎。馮婦二話沒說,振臂下車,老百姓看了一起歡呼叫好;而車上那些士人都在嘲笑馮婦身為士人,卻不成體統。
[教學內容]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簡要分析]老百姓歡呼叫好,并不是因為馮婦成了士人,而是由于馮婦下車打虎為民除害,這體現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而車上的其他士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寓言典故】鑿壁偷光
匡衡年青時十分好學。但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不能讀書。他見鄰居家有燭光,就在墻壁上鑿了個小孔,讓微光透過小洞照在書上。就這樣他常常學習到深夜。他們鄉下有個大戶人家,并不識字,但有很多藏書?锖饩偷剿胰ゴ蚬ぃ瑓s不要一個工錢。主人家很奇怪,問他要什么,他說:“只要能讀遍你家藏書,我就滿足了!敝魅撕芨袊@,就把書借給他讀,終成西漢有名的學者,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教學內容]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簡要分析]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條件,同時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條件?锖庵越K成大學者,是與他的個人主觀努力分不開的。
【寓言典故】愛錢忘命
永州地方的人都很會游泳。一天,江水暴漲,有五六個人劃著一只小木船橫渡湘江,船到中流,被大浪打翻,拼命向岸邊游去。其中一位使出全部的力氣,也游不了幾尺。同伴問他:“平日你最會游泳,今天怎么了?”他回答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枚大錢,重得很,所以游不動了。”同伴說:“怎么還不丟掉呢?”他沒有回答,只是搖頭。不一會兒,更加游不動了。已經上岸的同伴對他說:“你好愚蠢,被錢迷得太深了!命都顧不上了,還要錢干什么?”他還是搖頭,最后,沉到水下淹死了。
[教學內容]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
[簡要分析] 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這種價值觀是錯誤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如不加以自覺的抵制,必象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會被金錢淹死。
【寓言典故】秀才斷事
有個鄉下人談論自己的志向,說:“我要是有一百畝稻田就心滿意足了!编従勇犃,心生嫉妒,便說:“你要是有一百畝田,我就養一萬只鴨,吃盡你的稻子!庇谑莾扇藸幊巢恍,便去衙門告狀。他們不認得衙門,經過一座學堂,見是紅墻大門,就扭打著走了進去。正好有個秀才在大堂上踱方步。他們以為是縣官老爺,便跪在地上,各訴狀情。秀才說:“這樣吧,你們一個買起田來,一個養起鴨來,待我做了官,再給你們審理這件案子!
[教學內容]在奮斗是實現理想
[簡要分析]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理想又可以轉化成現實。但理想要轉化成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就主觀而言,特別需要艱苦奮斗,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秀才所言,正是此意。
(此部分內容回復后才能看到,請 進入論壇 瀏覽)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