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視聽教育中心,在此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研究,建立起現代速讀的雛形。當時,美國空軍戰術專家面臨一個嚴峻的課題:許多駕駛員在飛行時不能及時辨別遠處的飛機,亟需提高他們的瞬間感知能力。在生死攸關的空戰中,在這方面的無能為力實在是個巨大的失利,將永遠失去戰斗的主動權。因此,空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來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速視儀的裝置,讓敵機和友機的形象在屏幕上顯現的時間可長可短,尺寸可大可小。開始時,飛機圖像顯現的時間長,尺寸大;然后逐漸縮短顯現的時間,尺寸也逐漸縮小。他們驚奇地發現,當小得像一個斑點似的飛機圖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顯現時,經過訓練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來。由此可見,過去人們對眼睛的瞬間感知能力估計得實在太低。
教育學家們當得到這一信息后,馬上意識到,這項技術是對快速閱讀有重大意義的成果。他們決定把這一成果應用到人類學習的快速閱讀訓練當中,并照貓畫虎地使用上述裝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顯現一個大字母在屏幕上,然后逐漸縮小字母大小和縮短顯現時間,直到屏幕上同時顯現出四個非常小的字母而顯現時間只有1/500秒時,受訓者仍可以辨認。這一結果證明,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分辨12萬個字母,如果按每個單詞平均6個字母來計算,就相當于2萬個單詞;而當時的美國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只達到每分鐘200個單詞的水平,僅僅只是人類具有能力的1%?茖W家和教育家們驚喜地發現,人類在閱讀速度方面的潛力是相當巨大的,可訓練提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美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快速閱讀開始進入推廣階段。最初,是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開辦了第一期快速閱讀訓練班。在其帶動下,這種訓練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學校中普及,國家和各種基金會紛紛投資,集中一批專家學者專門進行研究和推廣,并創辦學校,出版專著,設立學位,使這一新學科很快形成并茁壯成長起來。同時世界各國先后競相仿效,開始快速閱讀的研究和訓練。目前,美國有專門研究和傳授快速閱讀的速讀學院,可以為學習者授博士學位,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在快速閱讀訓練中發揮其作用,使訓練的過程更富于趣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易于見成效。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