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在連載中提到了詞匯記憶的小特點:半饑餓狀態和大腦興奮時,這期我們繼續談要想背好單詞第二個小原則:好背則背,不好背則不背。當然有的同學會說:都不好背!其實好背不好背不在于單詞的長短而在于有無記憶方法比如:sanguine--面色紅潤的, 血紅色的, 滿懷希望的,這個詞看似很難,其實只要動動腦筋,就會發現更好背的方法。san(拼音三)+gui(桂)+ne(呢)-想想著名的牛人吳三桂與陳圓圓,圓圓從門外進來,一拉門簾說了一句--三桂呢?面泛桃花,面色紅潤的。所以不是長的難看的單詞就難背而是沒有記憶方法的詞是最難記住的。把不好背的詞,我們不背了,用一張小的便簽紙抄寫下來貼在你經常出沒有地方例如:上鋪的床板上,書桌上,廁所里等,有時間在上述地方出現時順路看一眼這些詞,就想認人一樣,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記住了。
到底詞匯本身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因為傳統的方法已經被我否定掉了。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后,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我們通常記憶的特點是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么,對于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于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發現一個沒有意義的東東是忘得最快和最徹底的,一個有意義的記得比較持久一些,一個有意義的且壓韻詩歌記得是最持久,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傳統的記憶方式會使我們記不住單詞。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理論,我開創了詞匯口訣記憶法,從2001年在我的課堂教學首次使用到現在已經有五載春秋,這五年來誨人不倦,十幾萬人接受了我的面授或錄音、書籍的遠程培訓,可以說是我諸多記憶方法中反映最好的一種方法,所以我詞匯連載的第一詞匯記憶方法選的就是口訣法,希望能夠為你打開詞匯記憶的新天地。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