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
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周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
好像大腦需要這么長時間,以吸收達到精通所需要知道的東西。
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森90年代初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都大約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周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周 30多小時,共1萬小時。神經科學家丹尼爾·列維京說:“無論是在對作曲家、籃球運動員、小說家、鋼琴家還是象棋選手的研究中,這個數字反復出現! 而且他對天賦(天分)的觀點也很有意思:“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過120,你就跟智商達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彼X得他只是找到了取得成功的共同點:比同輩人更努力地練習的機會,選擇跟自己的文化傳統匹配的探索領域。
他認為:練習不是你已經很優秀時做的事情,而是使你變得優秀的事情”.實際上每個人都知道勤奮是好事,但大多數人都有懶惰的心理,很難堅持下去.
但這本書并不是說只要練習10000小時就能成功,而是指出一個成功的人,離不開內在潛質(就是1萬小時的訓練)、家庭環境、文化背景和時代機遇的綜合因素。 不只苦練還需要機遇,就是說一個準備充分的人+合適的機會=成功.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