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后像類似于 黑白后像 ,它們是由于疲勞的視網膜細胞對光的反映所引起的。最有趣的顏色后像是負后像。如果你盯著紅色看三十秒或更多的時間,你的視網膜細胞就會對紅色疲勞。如果這時你換成看白色表面,你的眼睛會減去紅色,你將看到它的互補色----綠色。
顏色首先在眼睛的視覺感受器水平中被編碼。視覺感受器中有三種對光敏感的感受器(錐體細胞),它們的作用是將進入眼睛的光信號轉換成可被大腦接收的電信號。
我們有三種感受器分別對紅綠藍三色最敏感。紅色刺激往往主要激活紅色感受器,但不是專一的。綠色藍色也一樣。
感受器的輸出在視網膜中被反向處理。在這個處理過程中,由上百萬根纖維組成的視覺神經將顏色在三個單獨的通道上編碼,一個是強度,另兩個是顏色。
一部分神經元編碼與圖象中的強度或亮度差異相應的黑白差異(類似于通過黑白攝影機看景色),一部分神經元編碼紅綠顏色差異,還有一部分神經元編碼黃藍顏色差異。當你盯著一個紅色物體看時,那些發出紅色存在信號的細胞會變的疲勞。這樣,當你轉向看空白屏幕時,這些細胞是抑制的,且激活性很小。然而,因為這些細胞是通過紅色存在或綠色不存在的活動性來正常編碼的,因此它們活動性的減少便被大腦解釋成綠色存在 (原文轉自http://www.jswl.cn/course/psycho ... or_aftereffect.html)
當然有負后像就有正后像————正后像是神經在尚未完成工作時引起的,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同。(以下為個人觀點,由于本人接觸時間不長。難免有紕漏望各位前輩指證)這樣也出現了原色我認為有兩個原因1.由于你看的時間不長,你的視網膜細胞沒產生疲勞2.由于你長期訓練,視網膜細胞適應性增強。要看更長的時間才疲勞。注意誤區來了但是我認為這并不是要求第二階段所認為的原色,因為第二階段的原色是第一階段的補色通個右腦的想象轉化過來的。是幻想但右腦欺騙了眼睛。我認為通過這樣的過程得到的才是真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原色不一定是第二階段所說的原色。逍遙在黃卡訓練的具體步驟--右腦入門訓練里原色是怎么看出來的有這樣一句話————變!就是在殘像出現的時間,去想看到的就是原來卡片的樣子
圓就是藍色的了,卡片變成橙色的了,結果原色就出現了 原帖http://bbs.jiyifa.cn/read.php?tid=4795。原色是在你的想像力很豐富的基礎上產生的 所以多鍛煉你的想象力吧
小小感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