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背過單詞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本單詞書,背了前面,忘了后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種硬記下來的單詞,一兩個星期不背就會遺忘。最后只是留下了一個印象。也許有人認為把所有背過的單詞每個星期背一遍就會背的很熟練。這種方法只有極少數記憶力特別強的人才能達到。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假設每天背30個新的單詞,第二、三、四天復習,這樣大該需要1個多小時。前面如果已背熟了3000個單詞,每天又必須花2個小時才能在一個星期里背一遍這些單詞,隨著所背單詞的增加,這個時間還要延長。這種方法還要求一天也不能間斷。一天也不能休息,寒暑假不能間斷,就算有人能做到,但如果生病住院一星期,不就又忘了嗎?
學英語總要背單詞。背過的單詞須要通過閱讀來鞏固。背單詞的目的和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呢?其實我覺得背單詞應該改成讀單詞。目的是對單詞的發音很熟練。要達到的效果是看到單詞能夠脫口而出,聽到單詞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單詞的意思就留給閱讀去解決。許多人喜歡自己看音標來學習發音。這種方法有兩個缺點。第一,自己要思考如何發音,學習的速度就比較慢;第二,這樣學出來的發音可能比較僵硬或不正確。其實學習發音應該聽單詞磁帶,音標只是做為輔助工具。跟著磁帶發音,不需要思考,而且又能比較正確。
我覺得學單詞的最好方法是這樣的:買有磁帶的單詞本,把200個單詞分成一組,每組7天,每天三次,每次半個小時,把單詞讀的很熟。什么程度算很熟,跟著磁帶讀單詞時,下一個單詞的發音能夠不看音標(甚至不看單詞)脫口而出。就像聽音樂磁帶時的感覺一樣。
以兩個星期為一個循環,跟著磁帶把已經學過的單詞讀一遍(為了加快速度,可以自己錄音)。這個循環和學單詞是相獨立的,即使學了10000個單詞,每天半個小時,兩個星期完全可以復習一遍。
閱讀的學習也要選有磁帶的教材(有磁帶的好處和學單詞時差不多)。先認真把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搞懂,這時應該達到背出來的效果,然后跟著磁帶把文章讀幾遍。閱讀時學習的單詞,大部分會在不停進行的兩星期單詞復習中出現。這時就會有原來學過的感覺。
盡管我不喜歡英語考試,但下面還是分析一下。英語考試除了最后作文須要拼寫單詞外,所有的題目都只要勾A,B,C,D,因此背單詞的時候無需把拼寫記的很牢。如果為了防止拼寫遺忘,不停復習,所花的時間就不值得了。考前二個月,開始做練習來強化聽力、單項選擇。由于平時也在跟著磁帶學文章,所以閱讀不需要進行強化訓練,考前做十幾篇,熟悉一下題型就可以了。在考前的兩個月,背十幾篇作文,把里面單詞的拼寫記熟?荚嚨臅r候雖然不會考一樣的題目,但盡量用所背作文里的句型和單詞。通過這種方法,許多句子不用過多思考,即節約了時間,又保證了正確性。
英語的學習是一項很漫長的道路,貴在堅持,切記!
以下是我學英語的過程:
中學的時候,總是有不認識的單詞。于是我有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只要背好單詞就可以學好英語,中考結束后的暑假,我開始加速背單詞。先是背字典,后是背單詞手冊,我作了一個每天背幾百個單詞的計劃,這種瘋狂的計劃就像大躍進一樣,注定要失敗。讀高一的時候,我用卡式英語背單詞,這本書里的一些觀點,我現在還支持。但是里面的方法,就像我上面論述的一樣,有根本的缺陷,它是建立在背熟之后就不會遺忘的基礎上,不用的東西怎么會不忘。我每天用四個半小時來背單詞,生活過的十分苦。雖然效果不行,但當時我并沒有認識到所用方法有根本缺陷,于是試用了各種改良的方案。比如,盡量用背了的單詞寫作文,買了許多英文小說,想用來鞏固單詞,連走路上學的時間也背幾個單詞。進入高三,要參加高考,沒有時間背單詞,于是停了一年。
進入大學,有了一種認識,如果背了的單詞用不到,背了又有什么用。于是不背單詞手冊,而是完全用閱讀來學習單詞。這種方法完全排斥背單詞手冊,也有它一定的缺陷。但我高中時候背單詞時已經留下了四級單詞的印象,所以迅速鞏固了這部分單詞。由于看課文中總有不認識的單詞,我開始思考背單詞和閱讀之間的矛盾。背單詞手冊,能夠大量、迅速記下單詞,但是很快遺忘;用閱讀的方法記單詞,記下來的單詞忘的速度慢,但是背單詞的速度慢,而且總是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由于閱讀課文的時候用復讀機跟著磁帶讀,所以我發現了有磁帶的好處,又由于用閱讀學習單詞方法的缺陷,我買了一本有磁帶的六級單詞手冊。開始我還是和卡式英語的方法相結合。后來我發現把二三百個單詞分成一組,用十幾天背,比每天背幾十個單詞,五天復習的方法好。因為盡管每組開始時要接觸幾百個不認識的單詞,但是每個單詞可以接觸十幾天,比五天的時間長了一倍多。由于六級單詞手冊的磁帶只有一盤,而且我認識到,只有不斷復習才能不忘。于是我開始考慮背完六級詞匯后,每天跟著磁帶把全部六級詞匯背一遍,一盤磁帶只有60分鐘,每天完全可以負擔。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如果受到了干擾,背單詞會很難,但是一旦背出來會比較牢固。如果在走路的時候,聽到單詞的發音,也能想起單詞的解釋,在教室里背這個單詞幾乎不需要思考。于是我走路的時候也聽磁帶,背單詞,不過這種方法使自己過于緊張,比較有害,因此以后不會再使用了。
之后,我開始背GRE詞匯,因為即使背完了六級詞匯,看課文的時候仍有許多單詞沒有背過,一般國外人平時會接觸一萬五千多個單詞,和GRE的單詞容量差不多。GRE的單詞有六級的三倍,所以我開始意思到,每天復習一遍所有單詞是不可能的,于是想每個星期進行一遍,但是這樣遺忘的速度大于鞏固的速度。最后只能用跟磁帶讀的方法來復習,并且把周期延長到兩個星期。
背完單詞后,我開始大量閱讀。我閱讀的步驟是:先看一遍文章,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在下面劃一條線,然后查閱文章后面的單詞表,如果單詞表里沒有,就用電子字典查,并在單詞表里加上該單詞及解釋?赐晡恼潞螅x兩輪單詞,每輪每個單詞用拼寫的方式讀兩遍(這算是我學習拼寫的方法)。之后跟著磁帶把文章讀兩遍,接著看新的文章。第二天先把第一天看的文章按上述方法讀單詞,讀文章。再看新的文章,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和復習了一遍。我現在除了每兩個星期讀一遍單詞外,沒有再學英語。原來所背的單詞都忘了,不過還能讀得很熟,所以覺的沒有必要背出單詞,只要讀熟就可以了。把認真學過的書保留下來,將來要參加英語考試之前,復習一遍,就能恢復原來的水平! ∮袔讉問題想說明一下。
跟著磁帶讀英語,把閱讀、聽力、朗讀綜合起來了。所以我學英語的時候不愿意看沒有磁帶的文章。如果不考試,我也不進行聽力、口語的訓練,課文后面的練習我也不做,因為這些都沒有必要。有時間我更愿意多學幾遍文章。
中學的時候語法就差不多學完了,大學沒有必要重復學語法,只要適當補充一點就可以了。想來英語教學條件真是落后,不知道中學背課文、做那么多練習有什么意思,那么幾本薄薄的教材能使學生把英語學過關?只不過是起一個總括和引導的作用。早該開一個英語教學的電視臺,每天堅持看三個小時,兩年就可以搞定英語。
我們學英語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是為了各種考試,還有就是作為學習其它知識的工具。
去國外學一年英語,可以過關。模擬這個條件,一天八個小時,要365*8個小時,如果用磁帶的話,要2920盤。我認為這將近3000個小時的訓練,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但國內現在顯然還沒有這么多教學磁帶。
我計算單詞復習的時間是這樣的,如果讀的很熟,每分鐘可以讀30個單詞,一盤磁帶60分鐘可以錄下1800個單詞,每天跟著磁帶讀30分鐘,也就是可讀900單詞,兩星期14天可以把12600單詞讀一遍。要想真正把英語學到過關的水平(也就是能看懂英文電視、報紙),只有像外國人一樣,把英語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缺乏這樣的環境,所以在不需要考試的時候,就讓英語處于休眠狀態,畢竟除了英語之外,還有許多東西要學。我把二百個單詞分成一組,每組十天,每天三次,每次背半個小時。背的辦法是:用單放機放磁帶,聽一個單詞,按下停止鍵,讀著單詞想詞意,想不出來再看解釋。開始幾天,由于大量單詞不熟,所以速度很慢,無法在半個小時內把所有單詞背一遍。時間快到半小時時,我不再按停止鍵,而是跟著磁帶把剩下的單詞讀完。經過幾天,認識的單詞會慢慢增加,可以在半小時內把所有單詞背一遍。最后幾天,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背一輪,用剩下的時間,再背一遍,背不完的部分,還是讀。
我現在認為用讀的方法代替上述背的方法可能更好,但是因為沒有實驗過,所以實際的效果我并不清楚。
******************************************
* 背單詞的方法:總體把握,局部加深。 *
******************************************
即使是自己的母語,如果多年不用,也會遺忘,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不要為忘了幾遍課文難過,不停向前學新的課文,學的時間足夠多時,自然會覆蓋原來所學的東西。我覺得學英語沒有什么東西須要背的很熟。比如,英語學到過關的時候,很多單詞的中文意思都記不熟了,單詞融入到句子中去了,脫離了句子的單詞又何必過分關心意思。
我高中的時候,父母說我只背單詞是不能學好英語的。當時我說他們大學學了幾年英語,現在沒記下幾個單詞,我不能重蹈覆轍。現在想來,要學好英語,真的是沒有那么簡單。如果我處在他們那個時代,還不一定有他們學的好。
學英語一定要努力,方法只是教會你如何走路,不能代替你走路。
自己要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我就是太按照卡式英語的方法,才走了許多彎路。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讀者帶來一點啟發。
最近我又認真思考了一下學英語的事情,我前兩個星期剛寫完這部分內容,是寫給網站的,現在也把它附在下面。
附:
中國要趕上世界先進科技水平,必須先了解國外的先進水平,但大多數的大學生根本無法達到看懂英語的水平,即使通過四級、六級,又有幾個人能看懂英語電視、報紙,更不要說英語的專業書。我們學習英語難道就是為了應對考試?國內的許多教科書落后,國外的教材又看不懂,難道這樣的環境能夠教出合格的學生?各種各樣的英語考試輔導班,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教會學生英語,他們拿了學生的錢,難道不會汗顏?
這樣能夠學習先進知識,這樣能夠充分發展自身,這樣能夠報效祖國?想來讓人感到郁悶!
關于創建英語教育衛星電視臺的提議
中國人從中學到大學要學八年的英語,卻仍然不能看懂英文的電視、書刊,什么原因?缺乏環境!難道非要去國外才能流利的使用英語?非也,只要有一個真正適應中國人學英語的電視臺,完全可以近似的模擬英語環境。
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學習英語的過程。學完初級,中級,高級課程后,就需要接觸大量的英語資料來鞏固所學的內容,通過大量的聽、看來最終達到隨機的看電視或書刊沒有困難,這時的英語才能真正作為學習其它知識的工具。國內現在的有聲英語月刊只有兩盤磁帶,每月兩個小時的內容怎么能和在國外學習一天最少有三四個小時在聽英語相比。
英語電視能夠提供圖像、聲音,可以再現真實的場景,和到國外學英語很相似,但它們之間也有區別。到國外學英語,你聽不懂的地方別人會重復,甚至還會為你解釋個別單詞的意思。但電視不會為某個觀眾放慢播放的速度,所以做為彌補,應當寫出英文字幕,當人們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可以查字典。但很可惜目前國內能夠收到的英語電視比如cctv-9,now,pearl等都是只講英文,屏幕上沒有英文字幕。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一個播英語,寫英文字幕的電視。
發達國家為什么沒有這樣的語言教育臺,因為外國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比如一個美國人學習漢語,在本國學了一兩年后,可以直接來中國繼續學習,但我們中國大部人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加拿大、新西南等國家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不消失,辦有少數語種的電視臺,而且確實取得了效果,可見電視在語言學習上是很重要的。
通信衛星一個頻道的年租金不會超過500萬美元,新聞內容用cctv的英語新聞,這樣就不會涉及政治問題,電視劇,電影等其它節目用國外八十年代的節目,這樣版費就不會很多(雖然并不是最新的節目,但電視在內容上并沒有太大的進步,只是表現手法提高了,作為一個供人學習英語的電視,應該足夠了。《新概念英語》的內容還是60年代的。)。因為不需要制作節目,只需要把英文內容寫出來,所以電視臺的運作費用并不需要很多。如果有一百萬用戶,每戶每月收費10元,一年的收入就會上億,此外還有廣告收入。實際上中國要學習英語的用戶遠遠超過一百萬,中學、大學的學生就有幾百萬,此外還有各種英語考試的應試者。
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網上可以提前一天把第二天電視內容的文字材料登出來供觀眾預習。還可以搞網上直播,鑒于現在網速的原因,可以用每幾秒鐘截一幅圖的辦法,只要保證聲音的質量,環境大概知道就可以了,為了能夠看清文字,可以在旁邊另開窗口,讓文字流動播放。
現在辦一個英語教育電視臺各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了,先辦的電視臺應該更好賺錢,因為先入為主。中國的英語教學是個很大的市場,看看新東方學校的發財史就應該很清楚了。
不能創辦這樣的電視,可以用替代方案:和cctv-9或其它的英語電視臺合作,在網上把第二天電視內容的英文字幕登出來供觀眾付費下載,F在的英語電視都是只播英語,但是不寫英文字幕。而國內看英語電視的觀眾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這樣聽不懂的單詞就沒有辦法查,不利于英語學習,提前登出來就可以供觀眾預習。辦這樣的網站并不需要花很多錢,只需另外雇傭能聽懂英語電視,會寫英語的人,還有付電視臺的版費就可以了(能夠提高電視的收視率,費用應該不會很多)。
我讀中學的時候,希望能有快速查單詞的工具,后來真的有了電子字典。學卡式英語的時候,希望能有專門念單詞的磁帶,大學時買的單詞書果然有這樣的配套磁帶。臺灣早已有了這樣的電視臺,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真正適合中國人學習英語的電視臺。
上面的內容是我原來為班上同學寫的,現在我又開始學英語了,因為3000個小時的訓練量已經可以滿足了,這次我準備用兩年的時間,把英語的常規水平維持在TOEFL之上,GRE之下。也就是看電視,報紙沒什么問題。最近又思考了一下英語學習的事,不過是不同時候寫的,顯的很混亂,而且有些方面重復:
各種背單詞的書上,總喜歡講用字根記單詞的好處,其實對照一下漢語,有誰會在看、聽的時候還在想這個字的部首是什么(這是許建林同學的想法)。別人講話,你還在想里面單詞的字根,這怎么能跟上別人的速度。字根對單詞的理解確實有好處,但是不要依賴這種方法。
自己原來對看英文原版的專業書認識過低,其實英文的專業書并不難看懂,里面除了專業術語外,其它用語都是很常用的。真正難看的是哲學、文學之類的社科圖書(《新概念英語》第四冊應該屬于此類),里面有大量的書面修飾語,它們使文章生動,同時也增加了文章難度。
國家為什么要在幾乎所有的考試中都考英語,因為英語對其它知識的學習確實很重要,而且隨著電腦的普及,英文的作用更加明顯了,F在,即使學古文、考古,用電腦都可以提高效率。用電腦的人肯定不會說學英文沒用吧。
英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一旦不學,肯定要忘。真正的解決辦法(也應該是我們學英語的真正目的)是把英語作為獲取新知識、新能力的工具,看英語電視、報紙、專業書。當然,平時一定要抽出時間看我們民族的偉大作品,現在真是感到對中華博大的文化所知甚少。我們的中學如果不搞應試教育,應該可以多看看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過那個時候讀我們民族的名篇,體會不深,畢竟閱歷太少,思想還比較幼稚,現在看體會深多了。
就像我們研究其它事物時,喜歡先考慮理想狀況一樣,我們研究英語學習的時候,也是把它從生活中抽出來考慮的,但它和生活,人生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從人生的總體考慮,有時是要犧牲英語學習的。如果天天看英語,英語肯定會維持在一個水平,但從人生整體的效率考慮,這段學英語的時間如果干其它事,可能會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我過四級的時候是78.5分,之后我報了六級,考前我覺得準備挺充分的,考試時候,詞匯題只有兩道題沒有把握,估計也應該有70多分,但只考了56.5。根據我當時的所知(那時的認識偏低,對已經有能力看專業英文原版書也認識不足),3000個小時的英語資料連一半也達不到,要達到我要求的英語水平沒有可能,再學下去只不過是應付考試罷了,與其在英語上低效,不如在其它方面高效,人生要學的可不止是英語。于是讓英語休眠,只每兩個星期把單詞滾動讀一遍。之后兩次的六級考試我都沒有報名,把精力放在專業方面的學習上。人生肯定要把英語學好,又何必急于一時,條件不成熟時候,可以等。不過我父母可就沒有這么想了,常會開導我要去六級考試,有時爭論起來,搞得大家很不高興。這次是報了六級的,反正要學英語,順帶考考,不過我可不會浪費時間去專門應付考試,考不過再報就是了。此外,英語和其它學科也是緊密聯結的,不僅僅是鞏固、工具之類。考GRE和TOEFL去國外讀書的人,人家為什么要你,它本國許多人聽說讀寫都比你強,那是因為你有專門的知識,能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去了國外,對你英語的學習又是有極大幫助的。
任何學了的東西,只要不用,總是會忘,但不能因為會忘就不學,要用的時候能夠快速恢復,這就是學和沒學的區別。
有了上面兩個認識,下面講一下說和寫的問題,我們為什么沒有忘記說中文和寫中文,那是因為我們平時必須用它來表達我們的思想。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要維持自己英語說和寫的水平,也必須把它們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用他們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現實是,大部分中國人和外國人接觸的機會不多,你平時可能天天對著中國人說著外國話嗎?就算你天天說,又有誰幫去糾正錯誤呢?也許,你可以把口語和寫作練的很厲害,但正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一樣,你要去維持這種水平,就必須每天不斷花時間,從人生的總體來看,這也許又是低效的了。聽說讀寫是密不可分的,英語學好應該在這四個方面都有相當的能力。但是考慮到現在的實情,國家還不富強,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國外學英語,就應該有所側重,實際用的多的聽、看重點加強,說、寫則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當然不能想像“What’s your name”,“How do you do”這樣話都不會說的人英語其它能力會好。對于我來說,如果不是出國或是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的話,我是不會專門去看什么口語訓練書的。如果你要訓練口語,也挺好,即使將來忘了,恢復起來也很快,總比我這種需要進行系統口語訓練的人快許多。
寫了這么多,針對的是我們這樣的普通學習者,如果是英語老師或專業的翻譯,那要求可要嚴格的多了,即使完全學過關的條件不成熟,也要去學。因為說十句對七句總比說十句對五句好,聽懂80%總比聽懂60%強。不過我理想中的情況是這樣的,平時大家的聽看說寫都沒有什么問題,這時候需要的是真正的英語通,不僅語言上很精通,而且熟知歷史、人物、地理、風俗。如果中文一般的外國人和你交談,你突然說了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國人恐怕是不知道你在說什么的,因此,以后中國真正需要的是精通外國文化的翻譯。
暑假同學買了一個三星康寶,才知道原來DVD都是有多種字幕的,那時認識到3000多小時的材料肯定有了,各種各樣的教材加上各種有文本材料可以達到1000多個小時,原來有的和未來10年的DVD加起來應該有1000部了,反正學英語是一生的事,10年也算短了。我們現在其實也還是不斷地在學漢語,看書時不認識的字,去查字典不就是在學漢語嘛。
我大概是寒假的時候認識到看電視可以模仿英語學習環境,可是查了許多電視臺,都達不到要求,后來我看了一部影碟《鬼入侵》,里面既有英文字幕,又有中文字幕,里面的英文字幕很奇怪,連象聲詞也寫出來,我于是認識到這是為了方便聾人看。于是上網查為聾人辦的電視臺,可是查不到,現在想來,聾人看一般有字幕的電視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專門辦一個電視臺。由于比較重視字幕,我觀察了一下我們中國的電視節目,雖然不是每時每刻都有字幕,但是許多連續劇和采訪節目都有字幕,我想國外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在國外的人,如果把電視節目錄下來,然后傳到中國來,這樣應該很好。中國每年有這么多出國留學的人,希望有人能夠幫幫忙。其實我希望將來能為每種語言收集10000個小時有字幕的視頻材料,這樣中國人學習各種外語將不再困難,當然什么時候中國人不需要這些材料時更另人高興,因為中國人已經足夠富裕,可以直接去外國學習了。
外國人在本國的環境中都要學10多年語言,像GRE之類的考試,里面出現的詞匯,其實是外國人在學習各種知識時慢慢積累起來的,國外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課,絕對出現了許多GRE的詞匯,像中國一樣,國外也有中學的教學輔助軟件(大家去AMAZOM查一下就曉得了),這些軟件中,有些是有語音的,這對學英語的我們來說,將是很好的材料,可惜無法購買。
在英語學習上,復習和學新東西有時也具有和背單詞像類似的矛盾。復習有利于鞏固,但復習的太多,又妨礙新知識,所以我才會今天跟磁帶讀了二遍的東西第二天再讀二遍,之后就不復習了,我覺得這樣是最好的平衡。不過我現在再學英語,是準備把原來學的內容復習的,因為這樣可以使我快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有時候會聽聽新東方的詞匯串講,我真不明白,為什么不用全英文講解呢,達到TOEFL或GRE的水平,還不能用英文聽課嗎,還有其它課程的錄音也是一大堆漢語(怎么還不如一些中學上課時用英文講授),反正聽起來感到不爽。
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其實我覺得,只要你認真去學,學個十年必然會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盡管這可能要經歷相當多的挫折,走相當多的彎路。
下面講講我對智力,天才的想法,這本來不屬于英語的范圍。任何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有了學好的可能性,而能不能把可能變成現實,則在于努力。所以我并不想過度強調后天努力,沒有智力,連可能性都沒有。高中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學習并不是最努力,但卻學得好,那是因為他們智力高,只要花上一定的時間,就能學好。但我看過太多像仲永一樣不學,在大學退步的人,我們的學校搞應試教育,嚴重扭曲了學習的目的,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天生我材必有用,智力是天生的,努力是后天的,既然智力無法改變,那么后天就應該多多努力。
天才雖然智力高,但智力高的人如果不生活在社會中,連話都不會說,更不要說成才了。想想我們學的教材,許多都是很多科學家幾百年共同努力總結出來的,這些科學家中,很多人都是天才。一個人,即使和牛頓的智力一樣,他能夠在不學習的情況下把這么多天才幾百年總結出來的東西推導出來嗎。即使有這么一位超超超極天才,能夠花幾十年的時間推導出來,但我們大學幾年可比他學的多多了。比如普通物理,只用了一年,就對過于幾百年的東西有了個大概的了解。當然這個例子不實際,因為真正的天才要推導東西時,必然會努力學習。但這足以說明為什么我們高度強調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