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思維導圖論壇 > 思維導圖 > 系統科學、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

系統科學、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

2007/3/20 04:00 作者:jiyifa逍遙 本文已影響:3979人 
研究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自然會提出科學技術體系的結構問題 [1] 。在自然科學、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三大部門之外,現在似乎應該考慮三個新的、正在形成的大部門: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 [2] 。關于這三個部門,我在以前的幾篇文章 [2,3,4] 中曾講了一些初步看法,也得到了同專們對這些看法的意見。這些意見促使我進一步考慮這三大部門科學的發展和結構問題,在這里我將談談一些想法,請大家討論,批評指正。



  先說系統科學這個大部門。

  以前我看到大力發展一類新的工程技術——系統工程的必要性,因而提議進一步發展和深入研究這類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目前系統工程,除了與各門系統工程專業有關的專門學問,如工程系統工程的應用力學、機械設計、電力工程等之外,各專業系統工程的共同理論基礎是運籌學;而今后進一步發展也要用到與運籌學相關的控制論。但是運籌學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是緊靠工程技術實踐的一般理論,屬于我們稱為技術科學的那類科學,技術科學是趨勢為工程技術服務的;也可以說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首先達到的臺階是技術科學?刂普撨@一門 20世紀前半葉從自動控制技術成長起來的新科學也是技術科學。但在技術科學這個臺階之上,應該還有一個臺階,即基礎科學。在自然科學這個大部門中,例如物理學是基礎科學,化學是基礎科學,系統工程這類工程技術邁到運籌學以及控制論這一級臺階不會就停止不動,上面還有它們的基礎科學。但什么是它們的基礎科學呢?這是從觀代科學技術體系這一觀點或科學學 [1] 的觀點不能不提出的課題。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建立系統科學的結構體系 [3] 。

  關于系統科學的基礎科學這一問題,我以前沒有答案,而只是模糊地提問道 [3] :運籌學的進一步精煉會不會出一門理論事理學?控制論(包括工程控制論、生物控制論、經濟控制論和社會控制論)的進一步精煉會不會出一門理論控制論?這種提法,只引起我們思索,而沒有指明途徑,不解決問題。

  要有進展,我們必須從系統工程的范圍中走出來,在更大的視野中去考察。

  我們看到生物學界的發展,正如羅申( R.Rosen)在不久前的一篇論文中 [5] 所講的, 18世紀以來的近代科學發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還原論和經驗論的方法,或形而上學的方法,這在當時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是對古人的反擊和革命;古代人們直觀地以有機物或神靈主宰一切。然而,羅中似乎忘記了從神靈到拉普拉斯的機械論之間也曾有過古代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近代科學方法是從古代唯物主義發展而來的。羅中指出,近代科學的這種只重分析與實驗的方法,在生物學的研究中把生物解剖得越來越綱,近四五十年更是攻打到了分子的層次。我們可以說把生命現象分解為分子與分子的相互作用,現在已取得了偉大的、驚人的成就,建立了分子生物學這門有非常充實內容的科學。但在這一發展面前,也有許多生物學家感到失望,我們知道得越細、越多,反而失去全貌,感到對生命的理解仍然很渺茫好象知道得越少了。 50年前馮·貝塔朗費比較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他開始所謂理論生物學( Theorethche Biologiep1932)的研究,要從生物的整體,把生物整體及其環境作為一個大系統來研究。馮·貝塔朗費還由此創立了他稱為一般系統論( generalsy3tem theory)的科學 [6] 。還把它應用到廣泛問題的研究,例如研究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以及社會現象等。

  一般系統論這一學科來源于生物學研究,是一個重要發展。王興成同志在介紹它時[7]把其基本原則歸納為一是整體性原則二是相互聯系的原則,三是有序性原則,四是動態原則。既然一般系統論是研究系統,一、二兩條基本原則是容易理解的。三、四兩條基本原則有些新鮮:它們來源于觀察生物和生命現象。生物有一個有條不索的構造,而且能有目的地生長和演化,這看來是生命所特有的。生物一死,構造立即開始破壞,生長和演化也立即停止,轉入分解。所以一般系統論的核心是這后兩條基本原則。馮·貝塔朗費等人,首先認識到這個生命所特有的現象與物理學中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的不同:熱力學第二定律說一個封閉系統(同周圍環境沒有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有限大的系統)的嫡只能增加,看來越變越無序,而不是走向有序。抓住這一點,一般系統論強調系統的開放性,‘即系統要同周圍環境有能量和物質的交換。

  一般系統論的一個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現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統的結構穩定性聯系起來:有序,因為只有這樣才使系統結構穩定;有目的,因為系統要走向最穩定的系統結構。這個概念當然與現代科學中的控制論有關。

  但是,由于生物和生命現象的高度復雜性,理論生物學家搞一般系統論遇到的困難很大。幾十年來,一股系統論基本上處于概念的闡發,理論的具體和定量結果還很少。當然,他們抱的希望還是很高的,羅申 [6] 就說:“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生物學可認為是一部告訴人們如何有效地解決復雜問題的百科全書,以及解決這些問題中要避免的事項。生物學給我們提供了如何在大而成員各有不同的集體中進行合作而不是競爭的實例,從而證陰這種集體合作是可能的、存在的!(當然他在這里把合作和競爭割裂了,在生物界里,合作與競爭也是辯證地統一的。)

  復雜系統中的結構穩定性代表著有序性,但這穩定性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首先給出這方面線索的是普里戈金( 1. Prigogine和由他率領的所謂比利時布魯塞爾學派。他們在幾十年的工作中,首先從平衡態熱力學出發,研究了稍為偏離平衡態的熱力學,從而得到處理一般不均勻物質中各種傳遞過程的理論。其中利用了昂薩格( Onsargr)關于傳遞系數的對易定理,這就是由這個學派創立的非平衡態熱力學。普里戈金由此再向遠離平衡態的方向推進。他發現只要化學反應的速度不是大到使分子運動的速度分布比超麥克斯韋平衡態分布有過分的畸變,那么線性傳遞關系,也就是輸運流強與物態的空間梯度成線性關系,仍然是正確的,盡管現在傳遞系數必須作為局部物態的函數。這就使得他們的非平衡態熱力學,可以推廣到遠離平衡態的情況。他們由此發現了遠離平衡態的穩定結構,也就是所謂“耗散結構”( dissipative strtlcttire) Cn,并認為耗散結構就是一般系統論中要找的具有有序注的系統穩定結構。他們的系統合乎理論生物學的規定: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系統必須是開放的。系統本身盡管在產生嫡,但系統又同時向環境輸出嫡,輸出大于生產,系統保留的嫡在減少,所以定向有序。布魯塞爾學派的這些成就把理論生物學推進了一大步,使一般系統論的有序結構穩定性有了嚴密的理論根據。系統自己走向有序結構就可稱為系統自組織,這個理論也可稱為系統的自組織理論。

                              二

  但是只從熱力學考慮問題,只從宏觀研究問題,雖然可信,總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不透徹。我們要深入到微觀,從系統的每一個細微環節來考察全系統的運動。在這方面,從比較簡單的系統做起的控制論,近年來有一個新發展,即巨系統理論。巨系統理論著重分析系統的層次結構;一級管一級,同級結構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這誠然是個微觀理論,但直接把巨系統理論用于生物,從細胞作為基層單元開始;或用于社會經濟,從每個企業、每個生產隊作為基層單元開始:那就要把億萬個細胞,千百萬個企業、生產隊,一齊進入計算分析,畢竟太繁瑣,無法取癢具體結果,所以直接從微觀來考察系統又不實際,不現實。這一進退兩難的處境,正如當年人們認識到氣體由相互作用的億億萬萬個分子組成,一對分子的相互作用的規律是清楚的,就是分子太多,作為這億億萬萬分子整體的系統一氣體的性質,卻無法取得具體結果。我們需要一個微觀過度到宏觀的理論。實現這一過渡的奧秘在于:我們其實并不需要知道每一個分子的運動才能知道作為整體的氣體的性質,宏觀知識不要求知道那么多細節。這一認識使19世紀后半葉的物理學家發展了一門新學科一 統計力學,不求知道每個分子的運動,但求得到整體分子的平均行為。統計力學使得熱力學這一宏觀規律的學問能通過分子的微觀運動來解釋,微觀到宏觀的道路打通了。這是近代物理學的一項輝煌成就。它繪我們一個啟示:在研究復雜的巨系統中,我們也要與用統計方法,才能透徹地看到局部到整體的過渡,才能避開不必要的細節,把握注主要的現象。啥肯(I:ermana Har1:en) [9] 就是用這樣的觀點柬研究系統行為的。他的工作是從60年代研究激光發射機理開始的。由于當時現代科學校術的多方面成果已經擺在他面前,他吸收了概率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有關部分,并且從'些平衡態,細超導現象和鐵磁現象的理論發現,有序結構的出觀并不是非遠離平衡不可。超導體和銑磁體的結構是一種有序結構,就連液體和固體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序的,而它們都可以在熱力學平衡下,從無序的狀態產生。哈肯還發現激光發射這種遠離平衡態的系統與上述平衡態的系統,在形成系統的有序結構的機理方面是相似的,都是本系統固有的性質。這就是說關鍵不在于熱力學平衡還是熱力學不平衡,也不在于離平衡有多遠,而在于下面的情況:系統的詳細運動或微觀描述可以用一大組聯立一階時間導數的常微分方程來表達,有多少個描述系統狀態的變數,方程組的方程就有多少。對復雜的系統來說,描述系統的蠻數在某瞬闊可以成千上萬,上億萬,但不管多少,用一個座標標出一個系統變換的值,那系統的瞬間狀態總可以用這樣一個許許多多互相垂直的座標軸所形成的多維空間中的一個點來表達?/

  哈肯的貢獻在于具體地解釋上述相空間的“目的點”或“目的環”是怎么出現的。他的理論闡明,所謂目的,就是在繪定購環境中,系統只有在目的點戎目的環上才是穩定的,離開了就不穩定,系統自己要拖到點或環上才能罷休。這也就是系統的自組織。研究社空問系統購穩定性,哈肯得力于托姆( R. Tllom)的突變論。所以哈肯是綜合了現代理論科學的許多成就才創立了他的系統理論的,他稱他和他一起工作者的理論為“協合學”(n或“協同學”( syncrgetks),并把它應用到物理現象、化學和生物化學現象以及生物現象,甚至用到社會現象。

  從上節和本節的闡述,可以看到系統理論的研究是多么廣闊的一條戰線。一方面是各種系統工程的實踐帶來了運籌學以及控制論,特別是巨系統理論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理論生物學的研究帶出了一般系統論,同時推動了非平衡態熱力學的研究,產生了開放系統遠離熱力學平衡的耗散結構概念,作為有序性、自組織的理論。近年來,哈肯綜合了現代科學的多方面成就,建立了比較深刻的系統理論,打破了熱力學封閉或開放的隔閡,甩開了經典熱力學概念的牽制。當然,布魯塞爾學派、哈肯學派以及一般系統論都還在進一步發,而且我們也遠不能把有關系統理論的研究都歸納為這幾方面,還有我沒有講到的研究工作。把所有這些成果同運籌學、控制論結合起來,建立一門系統的基礎理論科學一 “系統學”,看來是不會太遠了,而系統科學這一科學技術部門的體系可以建立起來了。這比我以前講的具體得多,畢竟有了一個系統學的形象輪廓了,這是擴大視野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預期系統學的結果也將幫助理論生物學和其他科學理論的發展。本文后面將會提到。

  系統學的建立也將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深化和發展的素材。普里戈金的開放系統強調了世界的一個局部可以走向有序的結論是很有啟發性的,它使我們從經典熱力學的窒息氣氛中解放出來,再也不必去召喚麥克斯韋的幽靈來減小菜處的嫡了 〔10) 。

  當然,由此而深化和發展了的哲學又反過來指導科學技術的研究,而且將不只是對系統學本身,也對整個系統科學有意義,并且對其他科學、其他技術也都有深刻的意義。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到系統學的橋梁,可以稱為“系統觀”或“系統論”,它將成為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
  
   現在我來講本文的第二個題目,思維科學以前 [2] 我沒有明確思維科學的研究范圍。為了與本文的再下一個題目人體科學劃清研究領域,我想思維科學似乎應該是專門研窮人的有意識的思維,即入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維。下意識不包括在思維科學的研究范圍,而歸人人體科學的研究范圍,是心理學的事。當然這個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非意識的或現在還不能控制的大腦活動,將來也有可能終于為人所認識,變成可以控制的了,那就會歸入思維科學的范圍。
  
   我以前也說過,在思維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橋梁是認識論。我現在仍然認為可以這樣講。當然思維科學的發展會大大豐富認識論的內容,從而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發展的材料。明確了思維科學和哲學的關系,也就可以幫助解決近來在討論辯證邏輯中的分歧 [11] 顯然,唯物辯證法屬于哲學,而辯證邏輯屬于思維科學。

  現在讓我們考慮,有意識的思維到底有幾大類?一般好象認為思維有兩大類 [12] ,一類叫邏輯思維,戎抽象思維,一類叫形象思維。直到現在我們僅對邏輯思維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從而總結出了它的規律一 邏輯學;而形象思維則研究得很不夠,還沒有成為一門科學。這是不是由于人們總想形象思維跟文學藝術的創造有密切關系,因而也就以為是文藝領域的事,無關科學了呢?如果是這樣,那也是個誤解,因為文藝創作活動也是人的一項社會實踐,實踐才造成文學家、藝術家在創作中進行形象思維的能力,如果形象思維真的沒規律,可以亂來,那也就不會有文學家、藝術家了;而且形象思維不但文藝工作者使用,其他人包括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也經常使用。所以一定有規律,一定可以建立一門形象思維的科學,叫“形象思維學”。


  但我認為,就是現在也不能以為思維就只有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這兩類,還有一類可稱為靈感,也就是人在科學或文藝創作中的高潮,突然出觀的、瞬息即逝的短暫思維過程。它不是邏輯思維,也不是形象思,這后兩種思維持續時閻都很長,以至人說廢寢忘食,而靈感卻為時極短,幾秒鐘,一秒鐘而已。那靈感是不是可控的呢T一點是肯定的,人不求靈感,靈感也不會柬,得靈感的人總是要經過一長段其他兩種思維的苦苦思索來作其準備的。所以靈感還是人自己可以控制的大腦活動,是一種思維。有沒有規律?剛生下來的娃娃不會有靈感, 所以靈感是人社會實踐的結果,不是神授。既是社會實踐的結果就是經驗的總結,應該有規律。總而言之,靈感是又一種人可以控制的大腦活動,又一種思維,也是有規律的。我們也要研究它,要創立一門“靈感學”。將來我們還會發現其他類型的思維。

  邏輯學、形象思維學、靈感學都是屬于思維科學這一科學技術大部門中的基礎科學,至于諸如語言學、文字學、密碼學、人工智能、計算機軟件技術、圖象識別技術等等,似乎都可以當作思維科學體系中的應用技術,屬工程技術類。至于什么是思維科學中介乎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之間的技術科學,現在更看不清楚。

  我們也甚至可以考慮把美學歸入思維科學的體系?傊季S科學的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與發展,現在還說不清;只不過正象本文開頭時講過的,思維科學和數學科學是兩大不同的科學技術部門,有各自的體系。

  邏輯學、形象思維學和靈感學作為基礎科學,作為“恩維學”,也只有邏輯學部分比較成熟,其他兩部分還有待于創中;但一旦有了這些學問,對科學技術的進展,影響將是巨大的。我們這樣說,因為有邏輯學這個例子:邏輯學是觀代電子數值計算機的理論基礎,電子計算機的巨大成就,先是數值計算,現已發展到數學公式的推演,并進而實現定理的計算機證明,其作用已涉及到生產、科研、管理、行政等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電子計算機可以稱得起是一項技術革命,與18世紀的蒸汽機、 19世紀的電力和現代的核能并列。而這一發展得力于邏輯學的應用,出了軟件技術這一門在電子計算機技術中非常重要的學問,沒有芭就形不成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此相比,形象思維就未創立,我們還不清楚形象思維的規律:就是圖形的識別也還是個大問題,不知道人腦是怎么識別圖形的!所以也就不知道怎樣造一臺識圖機器,或怎樣叫計算機去識圖,F在有人在試作,但機器識圖的結果令人很不滿意,機器笨極了,而且不可靠。例如觀在郵局用來讀信封郵政編碼的機器據說也只有大約60%的成功率,其余根當大的一部分機器讀不出,還得剔出來請人來認。所謂“一家方更萬家難”的一家方便也是有限的。這比超機器數值計算,每秒運算幾十萬次、幾百萬次、幾千萬次、幾億次,真可謂天壤之別原因在哪里?在于我們掌握了邏輯學,但沒有掌握形象恩繼學那我們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維學,會不會用它來掀起又一項新的技術革命呢?這是頗為值得玩味的一個設想。

  那未,如果我們掌握了靈感學呢?那人的創造能力將普遍地及大地提高,豈不人人都成了“天才”,這是更發人深思的了。

  認識到深入研究思維學和發展思維科學的重大和深遠意義,我們要問:到底如何去研究思維學這門這么重要的科學呢?一條途徑是比較古者的,可以稱為心理學的方法:人自己內省,即自己考察自己的思維過程,即以入用自己作試驗。老方法也有新內容,我們可以引用一些較新的科學,如認識科學和科學方法論 [3] 的成果;而且現在試驗技術也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用各種精密的科學測量儀器了,例如腦電圖技術有發展,測到的電位信號可以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濾去噪聲,取得各種純信號。有一種叫做‘事件電位”( event—2.elated potential, ERP)f標志不同大腦思維活動單元,試驗中還可以使用各種對大腦部位產生特定作用的藥物,來改變其活動作用,然后觀察對思維的效果。這條途徑也可稱為宏觀的研究方法。

  又一條途徑是微觀的方法。人腦是由許許多多神經細胞所組成。細胞種類也很多,有人估計有5000萬種;細胞總數約1000億,或10 11 個(以前估計有10 10 個)。每個綱腦又伸出許許多多支叉,有一個主校,叫軸突,還有不少分校,叫樹突。軸突和樹突都同相鄰細胞或神經細胞形成一對一對的接觸,叫突觸;一個突觸就好比一個開關,開關作用是通過特定的有機化學分子來實現的。大腦一共有多少對開關呢?一共有10 15 個(以前估計為10 14 個),所以人的大腦好比一臺有10 15 個開關的電子計算機1這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還不知大多少倍。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區別:電子計算機,至少是目前的電子計算機,內部結構是固定的,不變,作成了就那樣了;但人腦,從小孩到成年、到老,一輩子在人的實踐中改造、完善,人的智力可以不斷提高?/

  以上都只是現代腦神經解剖學告訴我們的人腦的概貌。不只是上述概貌,腦神經解副學和腦神經生理學還告訴我們人腦的大致構造,特別是神經細胞軸突和樹突的具體動作,動作的細節也一天天搞得越來越清楚了。這是近十年來的巨大成就 [19] 我們說的研究思維學的微觀方法,就是人腦這種微觀結構和一個個單元的動作性能同人的思維聯系起來,看到人腦有l0 15 單元,或說人腦是由10 15 單元組成的超級巨系統。研究思維的微觀方法行得通嗎?如果不是有本文前幾節講述的系統學研究作準備,我想對這個問題是難以答復的。有了這個準備,我們總可以說:盡管人腦是極為復雜而龐大的系統,系統學的進一步發展終會佼微觀研究思維學的方法取得成功,完成從微觀到宏觀的過渡。在研究中我們也可以借助于電子計算機模擬的人工智能工作 [3] 從而我們終將不但知道我們自己思維的“當然”,而且知道其“所以然”。

                             四

  現在再談本文的第三個題目,人體科學 [4] 。

  首先我說說人體科學的研究范圍。它是研究人體的功能,如何保護人體的功能,并進一步發展人體潛在的功能,發揮人的潛力 〔3] 有意識的大腦活動,即思維雖然是人體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已歸人思維科學的研究范圍,就不包含在人體科學的研究范圍內了。

  再就是名詞問題。以前我曾用過 [2] “生理科學”這個詞,這不確切,太狹窄了,F在有的同志用“人體生命科學”這個詞, 加入了“生命”兩字,我感到這有限制一下的意思?紤]到人體科學是一個科學技術大部門,一個體系,包括如同系統科學和思維科學那樣從基礎科學到技術科學、到應用工程技術三大類,特別是到應用技術,會包括非生命的內容,限制了反而不妥,還是不 加“生命”為好,也省兩個宇,名詞短些。

  說短,也有另一個名詞:“入學”。這個詞有兩種不同的涵義。高林同志 [14] 的入學是要全面地、綜合地研究人,其研究范圍遠遠超出人體科學。“入學”的另一種解釋是說,由于當前我國社會中出現的不良風氣,有那么一門拉關系、走后門阿談奉承、溜須報馬的“學問”。這都和這里談的人體科學不同。

  現在來談談人體科學的體系。從應用技術、工程技術說超,可以先講體育技術,這也包括武術、雜技,以及中國戲劇中的武打功、身段功。這方面的活動自然是在現代社會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有國際影響。我在這兒提出,是說要把體育技術作為一門科學技術來看待,要能講出道理,不是只靠巧勁兒或擠體力。有時運動器械威道具也很重要,例如撐桿跳高,桿的重量、彈性非常重要,竹汗不如玻璃鋼桿,玻璃綱的又不如碳纖維的。這都是學問。

  人一機工程是又一門非常重要的應用人體科學技術。這是專門研究人和機器的配合,考慮到人的功能能力,如何設計機器,求得人在使用機職時,整個人和機器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在生產過程中,人一機工程搞好了,生產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在武器設計中,人一機工程搞好了,戰斗力可以大大加強。在特殊環境中,如載人航天飛行器里,人處于失重狀態,而再人大氣層返回地面時,又要經受超重加速度等等,如何培訓航天員和設計飛行器的各種工作系統,自然是個嚴重的問題,這也是人一機工程。對有些自動化系統,人們發觀,如能讓人對系統作適時、適當的干預。比全不要人參加要好。這也就是讓人發揮綜合形勢、權衡多方面利弊、作出判斷的長處,也讓機器發揮大功率、高速度、精確運動的長處。就在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中,也會有人干預計算而縮短計算過程的情況。人一機工程是人體科學和機械科學、電子科學的結合,是今天發展很快的一門技術。

  從人體科學的角度來看,大家熟知的醫療學科可以認為是這 ---科學體系中的應用技術。這包括各臨床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皮膚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口腔醫學,以及內分泌學、腫瘤學、圍產期醫學、老年病學、傳染病學、骨科學等等。此外作為人體科學體系中的應用技術還有各種預防醫學學科,如職業病學、少年兒童衛生學、營養衛生學、勞動衛生學等。在應用技術方面,還有非常重要而決不容忽視的氣功療法。

  在人體科學的體系中,為上述應用技術提供直接理論依據的是技術科學性的學問。例如聯系體育技術的是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心理學。前者運用力學原理研究身體各類動作的合理性;后者研究運動員的心理在體育運動中的狀態和作用。聯系各種人一機工程的有工效學,也稱人體工程學( ersollomics) [11] 。至于聯系醫療衛生的技術科學性學問,那就是病理學、藥理學、毒理學、兔疫學、寄生曳學等,而這又要引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等自然科學的成果?/

  作為這一大類應用技術和技術科學的人體科學的基礎科學呢?那是闡明人體構造的解剖學、人體功能的生理學,以及組級學、胚胎學,還有遺傳學,再就是研究入腦非意識活動的心理學。當然,人體的功能也受人腦有意識活動的影響,所以前節中講的思維科學也是人體科學的基礎科學。這就是說,現代科學技術幾個大部門之間有交叉,其實,以上講的人體科學這一大部門中的應用技術和技術科學也綜合了其他部門的學科知識。

  從以上敘述我們看到,人體科學的各學科都是已建立了的,有的還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這里我提出人體科學體系的概念,只是把它們按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技術,組織排列起來,讓它們在新體系中就位而已。但是,是否僅僅如此呢7既然建立了人體科學這一科學技術大部門,那按我們以前提出的現代科學技術結構體系,就必然要問:仲么是這個部門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什么是其過渡的橋梁?我們這里討論的是一大科學技術部門與哲學的聯系,不是一門科學、一門技術單獨地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例如醫學與哲學的關系[16]這符合哲學高度概括的本質,因此就比較容易從廣闊的視野考察問題,面取得結呆。當然,這個通到哲學的橋梁還有待于我們去構筑。

                             五

  其實我們組織超人體科學體系的目的是為了迎接這一部門已經開始的發展和即將來臨的更大進展,要承認它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應有的重要性。

  是什么重大發展7我們可以先從國外情況講起。正如我在本文第一節講的,現代生物學中,有不少人看到百年來近代科學的還原論和經驗論研究方法的缺點,只注意“樹木”,不注意“森林”因而對“森林”總不能全面認識I所以理論生物學家提出要研究生物的整體。而且,生理學和醫學的研究也不斷發現人體的新現象,迫使我們改變過去對人體組織的概念。例如:以前我們以為人體的各個器官是分層次組織的,中央發號施令的是大腦,然后是各生理系統,每一系統有它自己的功能傳遞億合物,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在“基層”工作的化學物質有親皮質素、血管緊縮素激膽囊索八肽、胃泌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B—肥胖素、催產索、澈乳素、血管加壓素等等,我們從它們的名稱就知道它們本來是被認為在人體內臟各系統工作的,但現在發現以上說的這些化合物,還有其他同類化臺物,一共二十多種,竟然出現于人的大腦 [17] ,可以說在基層工作的跑到中央領導機關來了'這不是打亂我們那種層次分明的人體組織了。它說明人體的整體功能比我們以前設想的要靈活得多,一定還有許多奧秘未被我們識破。

  我國腦神經學專家張香桐教授研究了針刺鎮痛的機理。針對在某一穴位,能不能產生某局部的鎮痛效果?從經典生理學的觀點,人體器官各司其職,針刺能鎮痛是中能接受的。我國至今還有生理學家不柜債針刺能鎮。但張香桐教授發現:針刺能激發人的下丘腦分泌內啡膚,內啡肽作用于神經,起到局部鎮痛作用。針劑鎮痛作用不是直接的,是通過大腦的。這又繪我們啟示,人體的整體功能是跨越組織部門的。

  這些現代科學成果促使我們去考慮祖國傳統醫學、中醫理論的正確性。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中醫理論的臟腑論極經絡學說,印醫理論的六淫、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現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隨整體現。應演說,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中醫理診的缺點是它和現代科學技術接不上鉤,語言、概念是兩套。所以中醫自有中醫的一套,西醫自有西醫的一套,只能獨自發展,各搞各的。目前說中、西醫結合實際是在臨床治病,請中醫治,也請西醫治,備發揮其所長,雙管齊下,加快病人的康復過程。這種中西醫結合也是一條醫療事業的途徑,也要提倡。我國目前的現優是三條途徑,西醫一條,中醫一條,中西醫結合也是一條。

  中醫真用不上現代科學技術的語言和概念嗎? 1973年戈德伯格( Goldberg)和1977年鄺安望教授作了回答:他們先后用科學實驗分析證明;中醫所謂陰虛、陽虛的癥狀至少有部分與血液中的環腺蒼酸( eAMP)和環烏普酸( cGMF)含量有直接聯系。這不就把中醫的語言翻譯成現代科學的語言了嗎?而且因虛、 陽虛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而分析血液的環腺甘酸和環鳥甘酸是可以精確地定量的。這是古老的中醫現代化這些都證明中醫是可以現代化的。中醫發展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 [18] 。

  與中醫密切相關的是祖國傳統醫療衛生的又一珍寶一氣功。在前節我們已經說到它了,氣功對保護人民健康和治療疾病有公認的效果。但氣功本身又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正如呂炳奎同志所指出的 [l9] 的,氣功與中醫理論相通,練氣功的人對氣血、經終、臟腑等中醫學說通過運氣練功的實踐,得到感受而容易理解,因此氣功又是研究中醫理論的鑰匙?/


  但氣功的科學意義還有另外的方面:練氣功功夫深的人,高級氣功師,還具有透視人體,透視地下構筑,“發氣”攝敵,十步之外摔倒人等功能。這就把氣功同現在人們注意的人體特異功能聯系起來。高級氣功師的特異功能是后天練出來的,而十歲左右少年的特異功能是經過誘發的先天秉賦5高級氣功師的特異功能更強,效果更驚人,雖然兩者可能都反映這是人類某種潛在的固有功能的顯現。研究少年兒童的特異功能是件重要的工作,近來已取得進展 [20] 這是可喜的。但我們應該以更大的努力結合高級氣功師的實踐去研究氣功,建立“氣功科學技術”這門學問,F在國外已經對此重視,而且開展了工作 [21] 我們應該有緊迫感,不要失去時間,但這是要投入一定力量的耍把各方面構科學技術人員組織起來,并要有一定的條件。目前這方面的工作還得不到國家的支持,還是業余式的,因而也往往限于儀器設備等條件而不夠嚴謹,達不到開發新科學領域所要求的清晰、確鑿程度。王恤林同志 (23) 為了在這種條件中取得無可置疑的科學結果,競在自己身上開刀,剖腹測量膽汁流量與練功的關系,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以上所講的情況也引起我們去思考:為什么在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實踐中的氣功、中醫,特異功能,卻斷斷續續,得而復失,道路那樣曲折?是什么緣故?是人們的偏見嗎?是的,偏見令我們失去真理,我們要警惕啊!

  由此我也想:我們還有什么在歷史上已經發現了的東西,后來又扔了呢?陳濤秋同志在給我的信中認為,人是可以在千里之外感受親密知己的思想的,并認為歷史上有許多記載作證,我想這種現象當然可以用現代科學儀器作測驗,但除此之外,似乎也可以作一番歷史文獻的調查研究。歷史文獻是人類過去社會實踐的記錄,也可當作是實驗室的筆記。我國地震工作者,就曾從史書、縣志、雜記等歷史書籍中獲取非常寶貴的地震數據。竺可幀教授也曾從史書和古籍中查到關于古代氣候的材料,總結出古代歷年我國氣溫升降的曲線。那么,我們現在可不可以把古籍中關于氣功、中醫理論、特異功能、人與人的遙遠感受,以及其他事例,經過鑒別,去粗取精,夫偽存真,整理出來,作為一門古代實驗的學問?可叫它“古實驗學”。這不是會對我們研究人體功能很有用嗎?

  講了以上的話,對人體科學會要大發展這一論點,我看是比較清楚的了。看,人還有多么大的潛力阿!我們將使上一節所陳述的現有人體科學徹底改觀I在這一大發展、大創造中,一定要把人本身作為一個系統,把人和環境作為一個系統,所以系統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也一定會促進人體科學的研究。

  在結束本文前,我們不禁要對現代科學技術進展的速度感到驚奇。從引證的文獻來看,正是由于國內外廣大科技人員的協同勞動,我們才有可能在這里一下子提出三個嶄新的科學技術大部門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從基礎科學到技術科學、到應用技術。而它們在 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還沒有占重要位置,八個當時認為是影響全局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領域、重大新興技術領域和帶頭學科,是農業科學技術、能源科學技術、材料科學技術、電子計算機科學技術、激光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高能物理和遺傳工程,而本文講的新學科僅出現干單項研究中。這三個新的科學技術部門都有強大的生命力:推動系統科學研究的是現代化組織和管理的需要,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而推動人體科學研究的是開發人的潛力的需要。兩年的變化是鼓舞人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的前途無量!讓我們在結束時再次引郭沫著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中用過的自居易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83.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