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記憶方法論壇 > 記憶術資源 > 《記憶能力培養》

《記憶能力培養》

2010/2/20 05:34 作者:xiangchubb 本文已影響:7426人 
關于記憶的概念,特別是自科學心理學創立以來指導該領域研究工作的上述兩組行為的概念,須加以確定。鑒于記憶概念人知的論基礎及其在人類
知識加工中的地位,對記憶過程的不同解釋導致了不同的記憶概念。

1.新聯想主義——它來源于盎格魯—撒克遜的經驗主義(休謨,貝克萊,斯圖亞特?密爾,斯賓塞,等等),歷史上與法國的感覺主義(孔狄亞克)有關聯。受巴甫洛夫著作影響的美國行為主義學派發展了新聯想主義。新聯想主義的解釋前提是鄰近律,鄰近律是指時間和空間上接近的事件可以被主體聯系起來,并且隨著鄰近性的不斷重復出現(重復律 )和聯系的結果不斷地能滿足人的需要(桑代克的效果律,或赫爾的強化律),聯系的可能性也愈益增加。

所謂的事件就是環境刺激,以及環境刺激所引起的反應,因此,行為可看作是依賴于刺激的反應。從本質上說,知識的加工取決于環境的影響。所以,記憶是刺激和反應、反應本身之間的聯想關系的結果。新聯想主義學派內的主流傾向(Melton,1963)假設,“儲存”在記憶中的聯想是永久的,只有在例外的情況下(比如,神經系統的損傷),聯想才可能消失。于是,回憶是已被記憶材料的再現,被記憶材料是刺激的某種“復制品”;遺忘是抑制過程的產物。

新聯想主義對記憶的研究產生了無可置疑的影響。但它把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聯系在一起卻顯得有些勉強。目前,這種傾向所鼓勵的詞語記憶研究,在新的理論氛圍下蓬勃展開,著重于研究兩種心理活動:分類和語義方面的組織活動和表象活動。這一新潮流就是美國認知心理學。

2.格式塔理論(Gestalttheorie)——格式塔理論由德國的韋特海默(Wertheimer,1912),苛勒(Kohler,1929)和考夫卡(Koffka,1935)創立。聯想主義認為,一切心理過程只是各種聯想的總和,聯想之間可能發生的交互作用的結果。與此相反,格式塔心理學家假設,心理過程是一下子
生成的“完形”,即有組織的空間或時間的整體性結構,整體結構中的性質不能歸結為組成該結構的元素特性的總和!巴晷巍备拍钭钤鐏碓从诎愘M爾斯(Ehrenfels,1809)論述音樂旋律知覺的著作,后被韋特海默引至一切自然現象:物理、生物和心理現象也是具有功能同型的“完形”,因為它們都受到均衡律(同型論原則)的支配,這些規律可看作是獨立于經驗的不變量。

格式塔理論的均衡律被借用到物理學,特別是馬克斯韋爾的電磁場模型。通過與電磁場模型的類比得出,一切格式塔都是一種力的系統,其中的內部動力結構依賴于力與力之間存在的關系。這些關系意味著或多或少的穩態平衡。某一已知結構的內在力分布的平衡性越好,該結構的穩定性就越高;但如果在該結構之中產生了由應力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會發生一種動力過程,通過對力的重新分布,自發地降低應力,重新建立更好的穩態平衡。

“好的圖形”原則,是韋特海默在知覺領域中證明的特殊經驗法則的推廣,它可以預測霜變化的方向:不管圖形的性質如何,一切圖形都朝著盡可能發展的方向,即最簡單、最有規則、最對稱的圖形演化。所謂結構最好的圖形,是從原來結構特點所給予的限制性條件來看的。

在這一理論框架中,學習被看作是立即或連續重建知覺材料的產物,最后形成一個記憶痕跡系統。記憶痕跡系統的性質類似于刺激被知覺時的性質。雖然記憶依賴于知覺,但只是部分地依賴,如同知覺不是刺激的復制品,記憶也不是知覺的移印。痕跡系統自成體系,通過內在力的作用,遠離經驗局限性,自發地改變內部結構,成為神經生理上的格式塔(痕跡的自主變化假設);回憶則緊密地與痕跡系統相聯系,從回憶可推斷出痕跡系統的狀態和演化,因為回憶的性質在任何時候都與痕跡系統的性質同型。

格式塔心理學不容置疑的功績是強調一切心理現象的結構性。格式塔心理學的解釋所激發的對記憶的討論和研究,導致了對記憶問題徹底的觀念更新。但要實現這種更新還必須超格式塔心理學,觀念的更新是格式塔心理學對記憶進程所作的推測和研究者證明的新事實之間較量的結果。

3.皮埃爾?雅內(Pierre。剩幔睿澹簦┑恼擖c——和格式塔心理學一樣,新聯想主義也傾向于縮小主體在記憶加工和一般認知加工過程中的作用。這是因為新聯想主義根據經驗主義傳統,認為一切經驗在本質上都從屬于環境的變化;而格式塔心理學則求助于獨立于經驗、支配心理過程的均衡律。

與此相反,皮埃爾?雅內的論點重新引入了作為個體的主體,主體不僅僅是被動反應者,而且本質上是主動作用者。在《記憶進程和時間概念》(1928)中,雅內認為,基本的記憶活動首先是以記憶的社會功能為特征的“復述行為”,因為記憶活動是在引起交往動機的事件或事物不在眼前的情況下,與他人的信息交流。但是,復述行為決不是單純的再現。記憶活動隨環境發生變化。復述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是可變的,有時增加一些細節,有時變得簡潔和概括。最完善的敘述是新穎的創造性建構,需要最高級心理功能的參與:智力的演繹運算、合理地組織記憶中的事件和表達事件的話語、運用作為社會產物的語言。建構復述的前提條件是主體將事件“現代化”,記憶活動的內容與其說依賴于痕跡系統所保存的過去經歷,還不如說取決于當前的活動。

記憶問題的范圍特別受到這位著名心理學家的關注。他非常注重記憶與其他心理功能的關系。盡管記憶活動越復雜,重建的量就越大,但再現的事實是無可置疑的(最好不去重建一個電話號碼或我們等待的人的姓名),在我們看來,一切重建意味著存在某種保持,盡管可能是零碎的保持。

由此可見,每一種關于記憶的主要概念強調的方面是其他記憶概念所低估的,如果不是說忽視的話,關于記憶的這些主要概念指導著本世紀的記憶研究。如果有一種理論能夠切實地將記憶放到人類的所有活動之中,那么唯有這種理論可以整合記憶概念的各個方面。這方面的重大進展是由皮亞杰和英海爾德的研究實現的。

下載地址:記憶能力培養.pdf

txt版論壇下載:(需要回復)
(此部分內容回復后才能看到,請 進入論壇 瀏覽)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9213.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