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僅是企業、組織機構,更是個人獲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讀者遍及工商業、政府部門、軍隊、學校以及家庭等各個領域。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種改變甚至幫助實現一個國家的強大。
內容簡介 本書在每一章最后增加了一個“付諸行動”版塊,精選柯維培訓課程中的實踐訓練習題,以幫助讀者加深對“七個習慣”的理解和掌握,使“七個習慣”成為屬于每個人自己的行動指南,價值堪比18000元的柯維現場培訓課。
目錄
新版前言 變化的世界 不為的原則
如何善用本書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付諸行動
第二章 七個習慣——概論
付諸行動
第二部分 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第三章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付諸行動
第四章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付諸行動
第五章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付諸行動
第三部分 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2008版圖書信息
作 者: (美)史蒂芬·柯維 著,王亦兵 等譯
史蒂芬·柯維 作者
出 版 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6-1
字 數: 220000
頁 數: 286
開 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500649038
定價:¥29.00
內容簡介
“一本能改變你命運的奇書!”(湯姆·彼得斯語)企業領導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員工都成為高效能人士,企業才會真正成為高效能企業。[sup][1][/sup]
這也同樣適用于個人生活領域。
最新版本維持“七個習慣”主題框架不變,每一個章節增加了更豐富的內容含量,匯集了柯維博士10多年來對世界變化的新思考,與舊版簡潔的翻譯風格相比,新版事例和分析語言更詳盡、更直接、更透徹、更流暢。
圖書目錄
新版前言 變化的世界 不為的原則
如何善用本書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 七個習慣——概論
第二部分 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第三章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第四章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第五章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第三部分 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第六章 人際關系的本質
第七章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第八章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第九章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第十一章 再次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附錄
一 你是哪種類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觀
二 第四代時間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三 答讀者問
圖書序言
在正式討論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我想建議讀者先建立兩個新觀念,這將使你閱讀本書的收益大為增加。
首先,我建議各位不要對本書等閑視之,大略讀過便柬之高閣。當然,你不妨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以了解全書梗概。不過我希望在你改進自我的成長過程中,本書能時時與你為伴。本書在編排方式上分成幾個循序漸進的章節,便于讀者隨時參閱并付諸行動。即使你已對書中的原則觀念得心應手,還是可以不時翻閱,或許會有更多的體會與收獲。
其次,我建議你改以老師的角色來閱讀,除了吸收還要能復述。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
我相信心態不同,閱讀的成效就會兩樣。比方你知道將要在48小時內,向別人講解本書提到的產出/產能平衡原則(P/PC balance principle),你的閱讀成效定會有所不同,F在你就可以假定今天或明天,要趁記憶猶新之際,把本章最后一節的主旨告訴家人、朋友或同事。然后試著比較一下,感覺有何差別。
我保證,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增強記憶、加深體會、擴大視野,而且會有更強烈的動機去運用本書所講述的原則。同時,開誠布公地與人分享讀書心得,可以改變形象,贏得友誼,甚至為你帶來一群實踐七個習慣的同伴。
你將收獲什么
我要借用美國作家佛格森(Marilyn Ferguson)的一段話:
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倘若你已決定打開“改變之門”,接納本書所闡揚的觀念,那么我保證,你會得到以下的收獲。首先你的成長過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你將會認同,僅產出/產能平衡這一項原則,如果得到充分應用,就會使大多數個人和企業發生變化。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獨特的才干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并且內心平和。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旁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與別人是否發現海南無關。
你還會意外地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你時,反而會去關心別人對他們自身、他們所處環境以及與你關系的看法。你不再讓別人影響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為你發現有一些恒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為支柱。
至于追求公眾成功的三個習慣,能夠幫助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系。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為鞏固。
習慣七可加強前面六個習慣,時時為你充電,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的互賴。
不論你的現況如何,都請相信你與你的習慣是兩碼事,你有能力改變不良舊習,代之以意味著高效、幸福和互信的人際關系的新習慣。
我真心地希望你能打開自己的“改變之門”,在學習這些習慣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對自己要有耐心,因為自我成長是神圣的,同時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規模的投資。雖然這需要長時間下功夫,但是必定會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誠如美國開國初期政治思想家佩因(Thomas Paine)所說:
得之太易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上蒼深知如何為其產品訂定合宜價格。
社會影響
全球金牌暢銷書,美國成年人最具影響力的書!美國政府機關公務員裝備書!美國公司員工裝備書!美國軍隊官兵裝備書!
自從1996年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引進摩托羅以來,數千名員工參加過該培訓,從而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對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和成功起了重要作用,F在該課程依然是摩托羅拉領導力發展項目的常設課程。
——摩托羅拉亞太區人才管理及摩托羅拉大學總監 劉輝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不僅使我獲益良多、更是我帶領著公司所有員工由內而外地傳承和發揚公司文化的法寶。如何在公司提倡的“心到”“智到”“人到”“力到”四個方面做得更好,我想在七個習慣中都能找到答案。
——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大中國區總裁 麥子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非常精彩和實用。我相信史蒂芬·柯維倡導的原則,不僅對我,而且對我們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有非常深刻的觸動、大家的思想境界更高了,并將以主動積極的心態去思考和感悟,這種思考和感悟將持續改變我們,并且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實踐。
——大唐電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周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門課程在我們的管理人員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新的挑戰中,每個人都需要秉持原則,由內而外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人而使組織發揮最大的效能。
——中國建設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 馮麗英
如果你是一個胸懷遠大的人,就一定要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學軍博士
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首席執行雜志》“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類書籍”在全球70個國家以32種語言暢銷發行出版20年,穩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中國各大書店、當當網、卓越網最暢銷書籍排行榜,長銷不衰。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博士他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5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經濟學人》雜志推舉其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他是國際上倍受推崇的領導藝術領域的權威、家庭問題專家、企業組織顧問和暢銷書作家,一直致力于“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藝術和領導藝術的教學工作,幫助人們建設家庭與企業組織。
他是全球最大的、為組織和個人提供培訓和管理咨詢的世界頂級公司——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章節摘錄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戴維·斯塔·喬丹(David starr JOrdan)
美國生物學家及教育家
你離卓越的人生有多遠?你有以下困惑和苦惱嗎?
◆我的事業十分成功,但卻犧牲了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但與妻兒形同陌路,甚至無法肯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了解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我很忙,確實很忙,但有時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價值。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能對世界有所貢獻。
◆我上過無數關于有效管理的課程,我對員工的期望很高,也想盡辦法善待他們,但就是感覺不到他們的忠心。我想如果我有一天生病在家,他們一定會無所事事,閑聊度日。為什么我無法把他們訓練得獨立而負責呢?為什么我總是找不到這樣的員工呢?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總是感到時間不夠用,覺得壓力沉重,終日忙忙碌碌,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參加過時間管理研討班,也嘗試過各種安排進度計劃的工具。雖然也有點幫助,但我仍然覺得無法像我希望的那樣,過上快樂、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看到別人有所成就,或獲得某種認可,表面上我會擠出微笑,熱切地表示祝賀,可是,內心卻難受得不得了。為什么我會有這種感覺?
◆我個性很強。比乎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結果。多數情況下,我甚至可以設法影響他人通過我想要的決議。我仔細考慮了每種情況,并且堅信我的建議通常都是對大家最好的。但是我仍感到不安,我很想知道,他人對我的為人和建議到底是何態度。
◆我的婚姻已變得平淡無趣。我們并沒有惡言相向,更沒有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愛的感覺。我們請教過婚姻顧問,也試過許多辦法,但看來就是無法重新燃起往日的愛情之火。
◆我那十來歲的兒子不聽話,還打架。不管我怎么努力,他就是不聽我的話,我該怎么辦呢?
◆我想教育孩子懂得工作的價值。但每次要他們做點什么,都要時時刻刻在旁監督,還得忍受他們不時地抱怨,結果還不如自己動手來得簡單。為什么孩子們就不能不要我提醒,快快樂樂地料理自己的事呢?
◆我又開始節食了——今年的第五次。我知道自己體重超標,也確實想有所改變。我閱讀所有最新的資料,確定目標,并采取積極的態度激勵自己,但我就是做不到,幾周后就潰敗了?磥砦揖褪菬o法信守諾言。
這些都是我在任職咨詢顧問和大學教師期間遇到的一些普遍而又深層次的問題,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
幾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為類似的問題大傷腦筋。我們的一個兒子學習成績很差,甚至看不懂試卷上的問題。他與同學交往時也很不成熟,經常弄得周圍的人很尷尬。他又瘦又小,動作也不協調。打棒球時,他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揮動了球棒,招來他人的嘲笑。
我和桑德拉覺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們嘗試用積極的態度來激發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辦得到!我們知道你行!手握高一點,看著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揮棒!敝灰杂羞M步,我們就大夸一番以增強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繼續!
盡管如此,還是引來了嘲笑,我們對此大加斥責:“別笑,他還在學習呢!倍@時我們的兒子卻總是哭著說:“我永遠也學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歡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勞無功,那時我們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來這一切反而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開始我們總能對他加以肯定、鼓勵和幫助,可是一再失敗后,還是放棄了,只能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
后來,在講授有關溝通與認知的課程中,我對思維定式的形成,思維定式如何影響觀點,觀點又如何左右行為等問題深感興趣,并進一步研究了預期理論(EXpectancy Theory)、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和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dion Effect)。從中我意識到,每個人的思維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僅僅研究世界是不夠的,還要研究我們看世界時所戴的“透鏡”,因為這透鏡(即思維定式)往往左右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我跟桑德拉談到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們的困境,終于認識到我們對兒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們承認,內心深處的確覺得兒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論我們多么注意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為表面的言行終究掩飾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護!
此時我們才開始覺悟: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品德與個人魅力孰重當時我正潛心研究自1776年以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我閱讀或瀏覽過的論著不下數百,論題遍及自我完善、大眾心理學以及自我幫助等等。對于愛好自由民主的美國人民所公認的贏得成功的種種關鍵因素,已算得上了如指掌。
從這200年來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個令人詫異的趨勢。前150年的論著強調“品德(Character Ethic)”為成功之本——如誠信、謙虛、忠誠、節欲、勇氣、公正、耐心、勤勉、樸素和一些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自傳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努力進行品德修養。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不久,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改變了。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Personality Ethic)”,即認為成功與否更多取決于性格、社會形象、行為態度、人際關系以及長袖善舞的圓熟技巧。這種思潮朝兩大方向發展:一是著重人際關系與公關技巧;二是鼓吹積極進取的心態。由此衍生的行為和習慣,有些的確是金科玉律,例如“態度決定成敗”、“微笑比皺眉更能贏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但另一些卻顯然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騙性的。例如運用技巧贏得好感,假裝對他人感興趣以套取情報,或虛張聲勢,甚至以威脅手段達到目的。
因此,近50年來討論成功術的著作都很膚淺,談的都是如何樹立社會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徑。但這種用“阿斯匹林”和“創可貼”來治療心靈痛苦的方法,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而不治本。有時似乎取得了暫時的效果,但是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解決,不時又會重新浮現。
正如一個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并不因為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為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眾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后,我自己最大的收獲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 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并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愿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應該怎么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下就七個習慣具體談一談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 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愿景的原則. 主動積極是書中提及的第一條習慣,作者認為:客觀條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并且可以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積極回應;人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機會,做一個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選擇的自由",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社會的個體擁有選擇的自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潛規則是不能妨礙他人選擇的自由.接著,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承擔責任.當外界出現刺激時,積極主動的人必須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然后給出個人特色的回應.這種自由被視為"人類最終的自由",即在任何環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及回應方式.這給廣大沒有做出選擇的人提供了一線光明和希望.
我們經常說:"我不小心忘記了……, "我遲到,因為……","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于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范圍和影響范圍, 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擁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
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干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么 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 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里,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之后,創造出一個文化.
實際中的創造是由心智來創造的,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么 書中提到了創造的順序:第一步是規劃預期的結果,二是實現預期的結果;區別只在于一個是規劃,另一個是實現,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書我也明白了,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 不是因為機遇,也不是因為能力,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那又怎么能得到呢 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說,活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是很悲慘的,這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時候,問問自己要過嗎 有多么強烈的想要
目標都可以設定,會寫字的人都會,但〖以終為始〗說的是"以結果為目標",因為目標有可能得不到,但結果是一個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結果如何,用此來刺激自己,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這才是好習慣,高效能習慣.
在以往的工作習慣上,我做事總是要問自己目標明確否 但也僅局限在做單件事情上,缺乏系統的目標,對事情過程控制不好,經常有頭沒尾;〖以終為始〗講了一個"個人宣言",我認為很好,我太缺乏與自己溝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只是就事論事,很多事情都偏離了目標,而我們還在拼命的去常識,這很是低效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要事〗是我們前一階段討論很久的一個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說了,我認為〖要事〗是目標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則為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應該被稱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難以把時間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為〖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時間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為始〗的延續.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自己掌握住重點并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雙贏思維〗我認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學說,既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數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后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己,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七個習慣中最難作到的,也直接影響著"統合終效".
在〖雙贏思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維上都提到了人際關系,我也這樣認為,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么要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都好,就必須有兩好的人際關系,而書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點也說了"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實現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雙贏還要需要勇氣和體諒,所以要學會雙贏的思維.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于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于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 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才會有合作產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習慣的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擾和博采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統合綜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為了同一個目標研討的過程,我們目前有兩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獨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說:大家很難達成共識,商討出大家都認可的一太方案.
統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習慣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對于〖不斷更新〗這項,我認為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總結,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總結的層面,這是不夠的,應該全面審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素養就在提高整體,提高前面提到的六個習慣,這一切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此書的內涵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教師.
[emule]ed2k://|file|%E9%AB%98%E6%95%88%E8%83%BD%E4%BA%BA%E5%A3%AB%E7%9A%84%E4%B8%83%E4%B8%AA%E4%B9%A0%E6%83%AF.rar|509922|e3eff22dc66d498576645d25f582f05f|h=bt3n5akxesabnxaahbxv5lmznvxylkl4|/[/emule]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