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復習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理學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數學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二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復習題,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

北京時間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大規模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圖是日本某地地震前后的圖像對比。據圖回答1~3題。

1.此圖像的獲取主要依靠了()

A.遙感技術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人工現場拍攝

2.據圖可以直觀看出()

A.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總數

B.海嘯襲擊的范圍

C.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量

D.地震的震級

3.要想快速準確統計災情,為抗震救災提供決策依據可依靠()

A.遙感技術與全球定位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

C.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

D.安排大量工作人員現場調查

【解析】 第1題,獲取圖像信息主要依靠遙感技術或現場拍攝,圖示范圍較大,不應是現場人工拍攝所得。第2題,人員傷亡總數、經濟損失總量及震級依靠圖像不能直觀看出,但前后圖像對比可看出海嘯襲擊的范圍。第3題,遙感技術可快速獲取災情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可幫助處理所獲災情信息,兩者結合可快速準確統計災情,為救災工作提供依據。

【答案】 1.A 2.B 3.C

小明一家計劃到某大型風景區旅游,為方便選擇旅游地點,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將區內觀光資源分層顯示,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4~6題。

4.小明發現湖泊、森林區和住宿區等一系列圖片都是監測的結果,獲取上述圖片最便捷的技術是()

A.野外測量 B.掃描旅游地圖

C.遙感技術 D.全球定位系統

5.森林區內的住宿區是()

A.①B.②

C.③D.④

6.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風景游覽區,小明的父親在駕車行駛過程中,應充分運用()

A.旅游交通圖 B.地理信息系統

C.遙感技術 D.全球定位系統

【解析】 第4題,因為該風景區是大型風景游覽區,所以只有運用遙感技術,才能監測較大范圍的區域,迅速獲取信息和實施動態監測。第5題,將森林區和住宿區的圖片相疊加,找出森林區和住宿區重疊的部分,即為答案(如下圖所示)。

第6題,車載全球定位系統,能實時提供導航信息,及時查看車輛的運行軌跡、速度、行進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彎路。

【答案】 4.C 5.B 6.D

北京市的交通管理已廣泛的應用了現代化信息技術,下圖為北京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對某次交通事故受傷人員救護示意圖。據圖完成7~8題。

7.急救指揮中心接到一個急救電話,需要通過120急救指揮中心在最短的時間內指揮救護車到達事故地點,指揮中心要確定哪一輛救護車離事故地點最近,所利用的技術是()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

8.救護車司機要想隨時確定自己所處的地理坐標,需要擁有()

A.計算機技術 B.GPS信號接收機

C.地理信息系統 D.遙感

【解析】 第7題,指揮中心要先通過GPS確定出事地點和各救護車的位置,再通過GIS綜合分析確定最近的救護車輛。第8題,通過GPS可以準確定位,客戶終端或用戶要擁有GPS信號接收機才能隨時確定自己所處的地理坐標。

【答案】 7.C 8.B

網格模式是地理空間數據的儲存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圖示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圖層的網格圖,每格約100 km2。讀圖,完成9~11題。

9.EV區域最可能是()

A.丘陵 B.耕地

C.海域 D.沙漠

10.該城規劃修建大型山水生態公園,最適宜的區域是()

A.BⅠ B.CⅡ

C.DⅣ D.EⅢ

11.可以分析處理該空間數據變化的是()

A.全球定位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

C.遙感 D.測量系統

【解析】 第9題,把以上三個圖示進行疊加,可以發現EV區域離城區較遠,位于河流的下游,此地為我國東南沿海,河流在此消失說明河流入海。第10題,該城規劃修建大型山水生態公園,應選擇在離城區較近,地形平坦,有水源的地方。第11題,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分析處理地理事物的空間變化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

【答案】 9.C 10.B 11.B

12.數字地球的應用領域包括()

①可持續發展 ②政府決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學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數字地球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服務對象覆蓋整個社會層面。

【答案】 D

二、綜合題

13.李甲同學在判讀某地區衛星影像后,用透明紙蒙在上面準確地繪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莊、河流的位置和范圍(如下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原衛星影像圖上李甲同學區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譯標志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直接解譯標志B處為道路還是河流?

(2)在原衛星影像圖上村莊為不規則的點狀或星狀,那么城市為________狀,道路、河流為__________狀。

(3)A處為一道路,C處為一河流,在原衛星影像圖上間接解譯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月和8月的衛星影像圖上D處的色調是否一致?原因是什么?

【解析】 在衛星影像圖上,直接解譯標志有色調、形狀、大小等。道路、河流、城市色調不同,形狀也不一樣。道路寬度不變,比較平直;河流彎曲而且寬度有變化。間接解譯標志指能夠間接表現目標物信息的各種特征,題中A處和C處是線狀,但A與城市相連,C直接與一河流相連,故推斷A處為一道路,C處為一河流。影像解譯標志因地、因時、因波段不同而異。

【答案】 (1)色調 道路寬度往往不發生變化,河流從上游到下游逐漸變寬 道路比較順直,河流彎曲 河流

(2)面 線

(3)A與城市相連,C直接與河流干流相連

(4)不一致 D處為一河流,季節不同、水深不同、河流含沙量不同,色調就不同

14.11月3日,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天津出發奔赴南極,此次科考將在南極冰蓋之巔安裝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并執行一系列的南極生態環境研究等科考任務。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此次安裝南極巡天望遠鏡的場址選擇,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考隊員監測南極冰川和海岸線變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數字南極的構建是我國南極科考的重要任務。關于數字南極的利用,敘述錯誤的是()

A.方便查閱南極地區的三維地圖及地圖信息

B.可以對附近地區冰川、海岸線的變化進行觀察分析

C.為防止極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術

D.對地物相關信息的分析采用數字化處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在對南極地區進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應用外,還有哪些用途?試舉兩例。

【解析】 第(1)題,選址過程要通過GIS進行空間分析,位置的確定要應用GPS,監測環境的變化需要RS。第(2)題,數字南極不能提供治理極冰融化的技術,但能為極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數據。第(3)題,可從GPS和RS以及GIS等技術的應用方面,結合南極科考現狀進行分析。

【答案】 (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測量觀測點的海拔高度,確定科考隊員的位置;利用RS探測資源狀況;利用GIS繪制資源分布圖。(舉任意兩例即可)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復習題,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01022.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