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文科)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出卷:鄭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右圖,回答1~..........~..B.........①東北水稻的生長期長 ②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病蟲害少③東北地區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對少 ④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高A. B. C. D.右圖為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題。.圖中甲、乙、丙、丁四區域A.是按照綜合指標劃分的 B.邊界有實有虛 C.屬不同層次的區域D.相互間的區域特征差異較大.實時獲取丙區域植被生長狀況的信息,所應用的現代技術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統B.遙感技術C.全球定位系統技術D.數字地球中國海軍兩艘驅逐艦和一艘大型補給艦組成的艦隊,于2008年12月26日從三亞出發前往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實施護航,執行維護國際海運安全的任務。2009年1月6日開始第一次護航,到2月6日為止,已護航15批次,共對33艘船舶實施了護航。下圖為中國軍艦赴索馬里海域護航路線圖,完成~題。8.當護航艦接到遠處貨輪求救信號時,應 A.迅速通過RS對貨輪準確定位 B.通過雷達了解海盜船的數量和裝備 C.利用GIS分析貨輪所在海域的天氣 D.利用GPS獲得貨輪的三維坐標和速度.中國軍艦若要去解救一艘被海盜追蹤的船只,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RS B. GIS C.GPS D.SOS GIS中,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卮稹}。.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A.為商業網點選址B.分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C.計算城市水域面積 D.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對1985年與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C.了解城市地域結構變化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13.讀我國西北部內陸兩地景觀示意圖回答116題15.甲地以井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區B.由于干旱地區地下水含鹽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風力侵蝕形成風蝕洼地D.水井周圍地區農牧業活動較頻繁而導致地表植被破壞16.在乙地區,可能反映該地區綠洲萎縮的現象有A.沙塵暴頻度減少 B.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緊實度下降C.土壤鹽堿度升高 D.生物生產能力提高.P地與Q地相比,P地 A.年大風日數 B.年降水量.年降雪日數少 D.沙塵暴日數多.在鐵路沿線設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態功能是截留水分 改變氣候類型 削弱風力 改變植被類型A. B. C. D.21.東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異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A.東北部降水少,洋流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C.東北部降水多,信風和地形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22.該島嶼最適合發展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A.熱帶種植園農業B.混合農業C.商品谷物農業D.大牧場放牧業下圖為某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的等溫面(理想模式),回答23-25題。23.甲、乙、丙、丁四處,氣溫由高到低的正確排序為: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甲、丙、乙、丁24.若甲、乙同在陸地,且位于同一經線上,則甲地:A.位于乙地北側B.位于乙地南側C.緯度高于乙地D.緯度低于乙地25.甲、乙位于同一緯線上,且一處位于海洋,另一處位于陸地,則甲地: A.位于海洋B.位于陸地C.氣壓高于乙地D.氣壓低于乙地下圖為沿某島嶼20°緯線地形剖面及兩地氣候統計圖,據圖完成7-8題。該島甲、乙兩地都是:A.1月降水量最大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C.7月氣溫最低D.8~12月氣溫逐月遞減27.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為:A.地處背風地帶 B.海拔較高C.受沿岸寒流影響D.距海較遠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29—31題。28.圖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現在 A.冬季 B.秋季C.春季 D.夏季29.現階段,圖中綠洲退化現象嚴重。對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測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長迅速 B.氣候變暖,蒸發量增大 C.水源污染嚴重且難治理 D.為爭取區域內糧食自給,發展糧食生產30.與華北平原相比,圖中綠洲發展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A.太陽輻射強 B.熱量充足 C.水資源豐富 D.土壤肥沃31.圖中a、b、c、d四個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鎮的是 A.a B.b C.c D.d讀下圖,完成32~34題。32.制約圖示區域城鎮分布及城鎮人口規模的主導因素是 ()A.交通線分布及線路等級B.地表形態及土地面積C.熱量條件及農作物產量D.水資源分布及數量33.圖示區域內,與古代相比,當代()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鎮向河流上游遷移C.交通線離山地更遠 D.山地森林覆蓋率更低34.圖示區域城鎮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A.森林破壞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下圖是植被、風速與輸沙率的關系圖。讀圖,回答35~36題。35.圖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條件下,輸沙率與風速呈負相關B.同一風速條件下,輸沙率與植被呈負相關C.在植被覆蓋度為10~20%時,風速對輸沙率的影響較小D.輸沙率與植被、風速的關系不明顯36. 由圖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資源B.保護和恢復天然植被、植樹種草C.設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綜合治理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人們把森林稱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完成37—39題 37、我國“三北”防護林的作用主要是:A、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B、美化環境、調節氣候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D、提供木材、供應林產38、交通道路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有:①放氧除塵、吸毒殺菌 ②降噪隔音、減輕污染 ③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④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⑤劃分車道,隔離交通 ⑥提神醒腦、減少事故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39、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的作用是: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環境、調節氣候C、過濾空氣、降低噪聲 D、提供動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40、森林破壞引發的生態環境效應有:①全球氣候失調 ②生態環境惡化 ③臭氧破壞加重 ④自然災害頻發 ⑤地震、火山加劇 ⑥生物多樣性銳減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二、綜合題4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⑴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圖示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其成因是 。⑵圖中所示地區土地的主要利用類型是 。草原產草量空間變化特點是 其原因是 。⑶該地區植被的變化,體現了陸地自然帶分布的 __________ 規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B處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___________ ,合理開發利用B處土地資源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讀我國北方某地區1965年和1975年的統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年項 目19651975A森林覆蓋率(%)203B耕地面積(公頃)2400042000C年降水量(mm)450380D氣溫年較差(℃)2330E當年旱澇災害次數12F河流含沙量(%)212G當年糧食畝產量(千克)250125H當年糧食總產量(億千克)10.875 (1)由A、B兩個欄目可以看出,1965—1975年間,該地區耕地面積的增加,是靠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生產方式獲得的。(2)由C、D、E、F、G、H等欄目可以看出,由于森林資源遭到破壞,導致該地區__________惡化,__________加劇,最終使糧食產量逐年下降。(3)今后,該地區應進一步保護好現有森林,__________,加速植樹造林,才能不斷改善生態環境。43.讀我國甲、乙兩個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在甲圖中用實線按走向畫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并標注名稱。(3分)(2)甲為我國 地區,該地區主要地形是 ;乙為我國 地區。(3分)(3)從土地利用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完成下表。(6分)地區土壤類型耕地類型人均耕地水平(與全國平均比較)甲乙(4)甲地區降水和年平均氣溫怎樣變化?時間變化: (1分) 空間變化: (1分) 44.讀“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綠洲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從總趨勢看,該地區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判斷根據為__________________。 。2)該地區河流主要補給水源為__________________。(3)為什么該地區河流多流程短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C17A18C19D20B21C22A23C24D25D26C27A28 29 30 31 32D33B34B35B36B 37C38A39A40A!第12頁 共12頁學優高考網!!130°E圖例井沙地草地甲井沙地草地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07403.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