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恩玲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理)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恩玲中學—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試卷(理科)一、選擇題 單選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關于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區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間的地區,有明顯的界限 B區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脈和河流為界 C區域可以有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 D區域是人為劃分的,因而區域與區域之間差異不大 2造成今天長江中下游地區“糧倉”地位下降的相關原因是 :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對較少的人均耕地 ②農村也以發展工業為主 ③稠密的水網導致較為破碎的耕地 ④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不利于機械化生產,糧食商品率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全球定位系統使用的實際意義是 A使人們在野外不易迷失方向 B使指南針精確度增加 C只需一顆衛星便能覆蓋全球 D對靜止的物體進行定位 4地理信息系統工作的簡要程序是 A信息源—數據處理—數據庫—空間分析--表達 B信息源—空間分析--數據處理—數據庫—表達 C信息源—空間分析—數據庫--數據處理—表達 D信息源—數據庫—數據處理—空間分析—表達 5年降水量200mm線是 A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B半干旱和干旱地區分界線 C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分界線 D濕潤和干旱地區分界線 6熱帶雨林地區生物循環十分旺盛,養分主要儲存在 A土壤中 B植物體內 C地表徑流中 D枯枝落葉中 7在草原區,利用現代技術掘井擴大水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態保護 B水井周圍的草地,獲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長勢最茂盛 C機井數量不斷增多,經濟效益也就不斷增長 D牲畜增長愈快,水井無限制增加,草地最終將毀滅 8下列屬于適宜推廣的優良固沙植物是 A松樹和水杉 B樟樹和楊樹 C梭梭林和沙拐棗 D蘆葦和樺樹 9熱帶雨林是個巨大的“儲水庫”,是指 ①雨林地區大氣中的水汽50%來自海洋 ②雨林地區大氣中的水汽50%來自雨林本身 ③雨林地區所涵養的水量約占地表淡水總量的23% ④雨林地區所涵養的水量高達34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國家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為那里 A經過多年開發已無荒可墾 B那里氣候長冬夏短,生長期短,不利作物生長 C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 D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不宜開發 11就氣候類型而言,田納西河流域屬于 A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12下列土壤中,哪種是經人類長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A紅壤 B棕壤 C水稻土 D灰化土 13關于自然條件對荒漠化的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多雨年份會加快土地荒漠化的進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風沙活動 C大風天數多且集中為風沙活動提供了條件 D氣候因素對荒漠化的發展起決定因素 14下列不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區的是 A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 B中美洲加勒比海 C非洲剛果河流域 D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15我國西雙版納地區的人工多層經濟林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什么因素? A降水 B地形 C熱量 D光照 16日本的森林資源極其豐富,但日本每年卻要大量進口木材,特別是一次性筷子幾乎全靠進口。日本大量進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為 A日本的木材質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產量是勞動密集型工業,日本不會生產 C為了大力保護本國的森林資源 D國內的木材不能滿足本國需求 17你認為一次性筷子使用過后最好的處理方式是 A焚燒 B衛生填埋 C作為造紙原料 D出口 以下材料是20世紀下半葉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回答18-19題。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8上述數據顯示我國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斷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國氣候有變干的趨勢 B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地區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19為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措施是 A開采地下水來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發展畜牧業 C采取適當辦法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以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 D禁止干旱地區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20以下不屬于長江三角洲農業生產特點的是 A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B河湖面積廣,水產業發達 C經濟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 21下列能源屬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 B風能 C生物能 D天然氣 22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 A重化工基地 B綜合性工業基地 C商品棉基地 D熱帶作物基地 23田納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長期高強度種植棉花 B大面積高強度種植小麥 C氣候變得干旱 D大量放牧牲畜 24田納西河兩岸能夠形成一條“工業走廊”,主要得益于 A豐富的礦產資源 B旅游業的帶動作用 C便利的航運條件 D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 25田納西河的梯級開發對航運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水壩的修建隔斷了河流,不利于通航 B水壩的修建使河流水位保持平穩,有利于通航 C梯級開發使田納西河可通過航運到達美國本土所有的州 D梯級開發使通航里程增加,但使通航船只噸位下降 26古絲綢之路南道及連接的古城,幾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 A氣候的異常變化 B綠洲因水資源枯竭而后退 C戰爭頻繁發生 D地形的隆起 27有關西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蒙古賀蘭山以東草質較好 B內蒙古草原載畜量由東向西逐漸增加 C水分條件由西向東逐漸變干 D內蒙古東部土地生產力較高,可以大面積開墾 28松嫩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其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嶇 C熱量不足 D土壤貧瘠 29下列有關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氣 B我國能源消費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占絕對優勢 D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比重高于水電的比 30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與治理 B梯級開發 C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 D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 二、綜合題(共50分) 31綜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30分) 材料一 我國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較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方位觀強。北方墻體嚴實厚重,坡度較小房檐窄房尾進深和高度小。南方民居 方位觀正南正北方位觀弱,墻體輕薄坡度較大房檐逐漸加寬房尾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北方建筑成本(同等面積) 比南方高 ,房屋間距北方大,南方較小 材料二 中華美食源遠流長,有眾多的菜系和各式風味,北方菜以鮮咸入味,南方則以甜香著稱。山西人愛喝醋,四川、貴州、湖南的人則以“不怕辣”聞名。 ⑴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國南方與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樓上的不同特點反映了我國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北方氣候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觀強,墻體嚴實厚重。房頂坡度____________逐漸________,則反映了我國降水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點。(10分) ⑵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國川、貴、湘地區,地形__________,氣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數喜食辣味以驅濕氣。(4分) ⑶聯系生活再舉出幾例地理環境對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影響,并闡述這些習慣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16分) 3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0分) 1933年,美國針對早期開發所帶來的問題,開始對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和治理,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主要負責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和管理。 簡述田納西河發電的有利條件。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共60分) 1.C 2. C 3. A 4. A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 11.A 12. C 13. C 14. B 15. D 16. C 17. C 18. D 19 C 20. D 21.D 22 B 23.A 24. D 25. B 26. B 27. A 28. C 29. C 30. B 二、綜合題(共40分) 31. (1)地理環境,寒冷干燥,由南向北,減少,由東向西遞減 (10分) (2)崎嶇,濕熱(4分) (3)此題靈活性強,閱卷教師酌情給分(16分)32.①多山,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②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豐富,水量大 (10分) 5第 5 頁 共 5 頁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恩玲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66056.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