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高二地理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同步測試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

多倫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南部,地處陰山山脈北坡,內蒙古高原南緣。年降水量316.7mm,年蒸發量為1748mm。讀多倫縣牲畜頭數年變化圖,回答1~2題。
\
多倫縣牲畜頭數年變化
1.從干濕地區劃分看,多倫縣應屬于(  )
A.干旱區          B.半干旱區
C.半濕潤區 D.濕潤區
2.牲畜頭數的變化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
A.荒漠化 B.鹽堿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氣候變暖
答案:1.B 2.A
解析:
第1題,根據多倫縣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判斷出多倫縣屬于半干旱區。選B。
第2題,牲畜頭數的不斷增長意味著過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選A。
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荒漠化狀況圖。讀圖回答3~4題。
\
3.圖示區域荒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過度放牧、诃h境污染加劇、鄣靥幬鞅眱汝,降水稀少 ④過度農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對圖中荒漠化擴展及治理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華北大部分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
B.荒漠化正向東、向北推進
C.土地荒漠化的擴展與冬季風有關
D.在綠洲內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
答案:3.C 4.D
解析:
第3題圖中荒漠化推進的方向是由西北向東南,因此與冬季西北風有關。封沙育草是針 對綠洲邊緣地帶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選C。
第4題內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放牧,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交界處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農墾,選D。
下圖為移動沙丘剖面圖。讀圖回答5~6題。
5.下圖所示符合移動沙丘剖面圖的是(圖中箭頭表示風向) (  )
\
6.移動沙丘可侵害農田村莊,因此防護林應建在(  )
①陡坡一側、诰徠乱粋取、塾L坡一側、鼙筹L坡一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5.C 6. D解析
第5題,沙丘分為流動沙丘和靜止沙丘,其共同點是沙丘迎風坡較緩,背風坡較陡,根據風向可排除B、D兩項,由于流動沙丘不斷向前移動,使得沙質堆積層理應與風向(迎風坡)相垂直。選C。
第6題,在沙丘的背風坡(陡坡一側)風力、風速較小,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較好,植樹 種草容易成活,因此防護林應建在背風坡(陡坡一側)。選D。
7.農牧界線向北推移,加劇該地區荒漠化的原因是(  )
①該地區氣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潛在威脅 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減少
③農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壞植被而又缺少防護林
A.①②
學科網(www.zxxk.cn)--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D
解析
第7題,我國北方農牧過渡帶正位于半干旱、半濕潤地區的過渡帶,
學科網(www.zxxk.cn)--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天然降水不足并且變率大,為荒漠化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在規模墾殖又缺少防護林的條件下,沙質土壤極易遭受風蝕形成流沙地。選D。

讀1937~1980年內蒙古商都縣土地耕墾、人口、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展變化圖,回答8~9題。
\
8.對該縣1937~1980年土地耕墾、人口、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展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人口總數約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積減小了
C.荒漠化面積擴大了約3倍
D.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了約兩倍
9.該縣荒漠化面積擴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數量的變化 B.耕地面積的變化
C.放牧強度的變化 D.氣候的變化
答案 8.B 9.A
解析:
第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37年到1980年,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來的兩倍多;而同期人口

口密度由約20人/平方千米上升到約 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總數增加了約4倍;故該縣的人均耕地面積減小了。選B。
第9題,該地的人口大量增加,為了增產糧食以滿足生活需求,大量的土地被開墾為耕地,而當地的自然條件不適合過多發展耕作業,隨著開墾面積的擴大,荒漠化的面積也隨之擴大。故該縣荒漠化面積擴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數量的變化。選A。
我國荒漠化面積達267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28%,涉及18個省、區、市,有4億人口常年受風沙危害。2018年2月6日下午甘肅遭遇沙塵暴襲擊,經濟損失慘重。據此完成10~11題。
10.關于土地荒漠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中國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尤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類活動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過度墾殖,土地荒漠化更為嚴重
D.西北地區風蝕強烈,風沙災害比較普遍
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勢較高,降水稀少 B.過度樵采、放牧和農墾
C.環境污染加劇 D.農業集約化經營
答案:10.D 11.B
解析:
第10題,中國荒漠化最嚴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區,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風力侵蝕作用強烈,風沙災害較多;中國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相對于西北、黃土高原等地區要優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類活動引起的慢;三江平原過度墾殖主要導致濕地和沼澤的減少,并不會產生嚴重的荒漠化。選D。
第11題,對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是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選B。
讀下圖,回答12~14題。
\
12.樓蘭古城在兩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綠色王國之路上的重鎮。樓蘭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絲綢之路,戰爭頻繁
B.位于大陸內部,降水稀少
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
D.風力大,風力侵蝕作用強13.由古到今,該地區綠洲的空間演變趨勢是(  )
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
B.由山區向平原集中
C.范圍不斷擴大
D.日益向沙漠邊緣退縮
1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國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積植樹造林
B.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
C.擴大綠洲農業的種植面積
D.退耕還林
答案:12.C 13.D 14.B
解析:
第12題,樓蘭古城由于灌溉用水增加,導致樓蘭古城水源短缺,造成沙漠侵吞,將樓蘭古城淹沒。選C。
第13題,由古到今綠洲由河流下游向河流上游、由平原向山區遷移。日益向沙漠邊緣退縮,范圍不斷縮小。選D。
第14題,在荒漠化防治中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可以防止荒漠化擴大。選B。
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15~16題。
15.“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 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
16.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 B.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 D.徹底退耕還林
答案:15.C 16.B
解析:
第15題,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屬我國丘陵山區,“紅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結果,其自然原因從外力作用看應是流水侵蝕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主要是濫伐森林所致。選C。
第16題,低山丘陵地區既要保持水土又要發展經濟,需要結合當地多山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相結合。選B。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濕地是中國首批7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國”、“候鳥天堂”、“中國第二長城”之美名。近年來,由于湖區不合理開發,令鄱陽湖濕地面臨生態失衡的嚴重危機。讀下表,完成17~18題。
某區域2000~2004年濕地的轉化  單位:hm2
   轉化來源

濕地類型  
旱田
城鎮用地
工礦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 027
0
17627
水庫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 05

3
0
0
注:表中數據正值表示正向轉化──濕地面積增加,負值表示逆向轉化──濕地面積減少。
17.各類濕地面積變化幅度由小到大順序為(  )
A.水庫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庫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庫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庫坑塘 海涂 水田
18.與2000年相比,2004年該區域(  )
A.物種多樣性有所減少 B.水鳥棲息地減少
C.生態環境有所改善 D.濕地面積減少
答案 17.B 18.C
解析
第17題,各類濕地面積變化幅度可以通過表中數據計算得出,然后根據增減的絕對值進行排序。選B。
第18題通過上題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該區域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增多,水鳥的棲息地增加,生態環境有所改善。選C。
讀我國局部地區土地類型示意圖,完成19~20題。
\
19.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分別是(  )
A.森林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壞
C.水土流失、森林破壞、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壞、水土流失
20.乙地區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A.開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C.保護草場,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時撫育
答案:19.A 20.C
解析:
第19題,從圖中可知甲地位于大興安嶺地區,乙地位于內蒙古高原,丙地位于黃土高原,故三地的主要生態問題依次是森林破壞、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選A。
第20題,乙地可采取保護草場、合理放牧等措施,維持乙地的可持續發展。選C。
二、綜合題

1.讀我國某地區分布圖(甲)及相關材料,回答問題。
\
材料一 據報道,該地區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紅柿的季節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每年對季節工的需求在50萬人左右。季節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萬到20萬前往該地區打短工,其次是重慶和四川民工。
材料二 “坎兒井”即井穴,是當地人民吸收內地“井渠法”創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表灌溉使用?矁壕韶Q井、暗渠、明渠三個部分組成。據調查,如今該地區不少坎兒井因多年無水而廢棄,“生命之泉”坎兒井正面臨著全面干涸的絕境。
\
(1)說明圖甲所示地區綠洲、城市與交通線分布之間的關系。
(2)簡述該地區大規模種植棉花和西紅柿,且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
(3)簡要分析造成材料一中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
(4)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不少坎兒井干涸廢棄的原因。
答案
(1)綠洲分布在山麓地帶的河流沿岸,城市與交通線多沿綠洲分布(延伸),冰川積雪融水和河流可為綠洲地區提供水源。
(2)日照強,晝夜溫差大。
(3)河南、重慶和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勞動力多;新疆人少地多,棉花、西紅柿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
(4)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綠洲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
(1)要抓住水源這一關鍵,逐層剖析,按照邏輯關系表述新疆地區綠洲、城市與交通線分布之間的關系。
(2)從人地關系的對比角度分析材料中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是坎兒井干涸廢棄的主要原因。
2.讀影響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的因素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
(1)圖中顯示的導致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的因素中,影響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國西北地區荒漠面積廣大,試從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綠洲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為原因。
(3)針對我國草原地區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的現象,我們應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日漸擴大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
(1)過度放牧 工礦交通建設
(2)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干旱,日照強,溫差大,風力強;高山環繞盆地,以風沙地貌為主,沙漠、戈壁廣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內流河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過度樵采和水資源利用不當。
(3)退耕還草;確定合理載畜量;劃區輪牧;建設人工草場等。
解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我國荒漠化影響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別是過度放牧和工礦交通建設。
(2)我國西北的各個自然要素都具有干旱的特征。綠洲地區出現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為原因是過度樵采和水資源利用不當。
(3)可采

取退耕還草、規定合理載畜量、建人工草場等措施防止荒漠化擴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96153.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