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西省上饒市2019屆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上饒市2019-2018學年度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測試高二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
1.可存在于人體內環境中,但不能由人體細胞產生的物質是
A. IAA B. 乳酸 C. 水 D. 尿素
2.下圖是人體組織局部切片示意圖,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體,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②的內環境是血液和組織液
B. ③和④在成分上最為相似
C. ①滲透壓下降可導致③增多
D. ⑤是細胞代謝活動的主要場所
3.建設綠色“一路一帶”,沙漠防治的先鋒樹種是沙柳,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對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葉片。下列與之相關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A. 上述過程去除了植物的頂端優勢,而頂端優勢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B. 因為葉片無法合成生長素,故而可對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葉片
C.沙柳的正常生長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調節的結果,同時還受基因組控制和環境影響
D. 掐尖留芽可使側芽合成的生長素運輸到根尖、促進根生長,從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4.荷蘭植物學家溫特做了以下實驗,把切下來燕麥尖端放在瓊脂塊兒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切成小塊。再將處理過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麥胚芽鞘一側,結果胚芽鞘會朝對側彎曲生長。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胚芽鞘則既不生長也不彎曲。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該實驗可以證明瓊脂塊中不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
B. 該實驗可以證明引起幼苗彎曲生長的是某種化學物質
C. 該實驗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現象和頂端優勢現象的原理
D. 該實驗可以證明某種化學物質分布不均導致彎曲生長
5.下列有關實驗的研究過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確的是
A. 采用模型建構法有助于認識人體內血糖平衡調節機制
B. “探究生物體維持pH相對穩定”的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都作為對照組
C.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預實驗中,需要設置生理鹽水作對照實驗
D. 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與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研究方法都是設法把DNA和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6.下列有關植物體內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其合成的前體物質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這是其生理作用兩重性的表現
C. 光照能影響胚芽鞘尖端生長素的分布,但不能影響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二者通過協同作用共同調節植物的生長
7.下圖中a、b、c三個神經元構成了1、2兩個突觸,甲、乙、丙3條曲線為不同刺激引起神經元c上的電位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表明刺激a時興奮以電信號形式迅速傳導給c
B. 乙表明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C. 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時,a神經元的電位變化
D. 丙表明b神經元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
8.下圖是處于興奮狀態的神經纖維興奮傳導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B. 未興奮部位電位呈“外正內負”是因為此時膜對Na+的通透性大
C. 神經纖維興奮后,膜外局部電流方向是從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
D. 興奮部位形成“內正外負”電位狀態,是因為該部位Na+內流形成的
9.艾滋。ˋ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類傳染病,人體感染HIV后體內HIV濃度和T細胞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曲線AB段,HIV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內環境中大量增殖的結果
B. 曲線BC段,HIV濃度下降主要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結果
C. 曲線CD段,人體的細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體液免疫基本不受影響
D. 曲線EF段,T細胞濃度上升是因為骨?中造血干細胞快速分裂的結果
10.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寒冷環境中,細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度加快
B. 劇烈運動時,皮膚血管舒張,汗液分泌增加,利于機體散熱
C. 劇烈運動后,血液中HCO3-的含量較運動前有所增加
D. 緊張焦慮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
11.下圖是關于植物激素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動物生命活動有多種調節方式,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只有激素調節
B.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C. 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使水稻患惡苗病,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D. 動物激素由專門的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合成,植物體內沒有專門分泌激素的腺體
12:下列可以引起神經元靜息電位絕對值降低的是那一項
A:增加細胞外K+ 濃度 B:增加細胞內K+ 濃度
C:增加細胞外Na+ 濃度 D: 降低細胞外Na+ 濃度
13.研究人員對某草原上嚙齒動物多樣性進行了連續8年的定點監測研究,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2002—2009年嚙齒動物群落中各物種的捕獲量比例(%)
鼠種樣地均值
禁牧區輪牧區過牧區
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
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
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
阿拉善黃鼠4.754.599.106.15
黑線倉鼠5.151.071.382.53
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
長爪沙鼠0.051.003.341.46
短耳倉鼠0.000.430.200.21

(禁牧區:禁牧8年以上。輪牧區:草地采取圍欄輪牧。過牧區:常年不斷過度放牧)
A. 自然和人類干擾活動是影響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因素
B. 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草原上嚙齒動物的種群數量
C. 放牧強度對草原上嚙齒動物的優勢種沒有影響
D. 食物缺乏條件下,短耳倉鼠最有可能從該草原消失
14.下列有關種群、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魚類養殖業在捕撈后種群數量接近K/2時有利于魚類資源的持續利用
B. 標志重捕法調查野兔種群密度時,標記兔被捕食會使估算值偏高
C. 玉米田里的玉米植株呈現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D. 某群落演替到相對穩定后,構成群落的物種組成還會發生變化
15.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如果時間允許,棄耕的農田總能形成樹林
B. 群落演替過程中,最先出現的動物是植食性動物
C. 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D. 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是因為草本植物低等、壽命短
16.某種生活在我國北方的蚜蟲通過吸食落葉喬木幼嫩枝葉的汁水來生活,如圖為不同月份溫度對蚜蟲種群數量的影響。食蚜蠅和瓢蟲以蚜蟲為食,螞蟻從蚜蟲處獲得蜜露,并趕走食蚜蠅和瓢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中數學模型的數據來自樣方法
B. 6月之前蚜蟲種群的生活環境阻力很小
C. 蚜蟲種群數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敵增多
D. 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4種種間關系
17.如圖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在一段時間內相對數量變化的趨勢,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甲代表狼,乙代表兔子
B.狼的K值接近B點對應的數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點對應的數值
D.第2年,狼的數量因為缺乏食物而下降
18.1936年,人們將環頸雉引入美國的一個島嶼,其后五年期間環頸雉種群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在這五年期間,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屬于增長型
B. 在這五年期間,環頸雉適應當地環境且缺乏天敵,種群的λ值均大于1
C. 自引入到該島嶼開始,環頸雉種群內部就出現了競爭現象
D. 引入環頸雉可使該島嶼的生物多樣性增加,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9.下圖是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AB段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 AB段伴隨含碳有機物被大量分解,NH4+等無機鹽離子逐漸增加
C. BC段細菌減少的原因是溶解氧減少
D. BC段有機物分解形成無機物有利于藻類大量繁殖
20.下圖為技術人員針對某養豬場設計的廢水處理流程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輸入此氧化塘的總能量為氧化塘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B. 厭氧池中只能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C. 氧化塘中的風車草、圓田螺、細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D. 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原因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
21.圖甲是草原生態系統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a、b、c表示流入各營養級生物的能量,d、e、f分別表示各營養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圖乙是在調?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甲中若草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5×106kJ,那么鷹所獲得的能量為5c/a×106kJ
B. 圖乙中第9年調?鼠的年齡組成,最可能表現為衰退型
C. 由圖乙分析,第8年鼠的種群密度最低
D. 第16—20年鼠的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
2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也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
B.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體現了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湖泊中的群落區別于森林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
D.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23.使君子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夏秋兩季的傍晚開花,初開時為白色.次日清晨變成粉色,傍晚變成紅色,三天后變成紫紅色。研究發現,夜晚到使君子花采蜜的是飛蛾,而清晨和傍晚到使君子花采蜜的分別是蜜蜂和蝴蝶。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使君子花的顏色與液泡中的色素有關
B. 花色作為物理信息調節了種間關系
C. 使君子花色不同體現了基因多樣性
D. 花色的變化減弱了三種傳粉者之間的競爭
24.關于人口過度增長對全球環境影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造成資源消耗加快 B. 導致環境容納量增大
C. 造成生態系統穩定性下降 D. 導致環境污染加劇
25.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在肯尼亞的奧佩杰塔自然保護區被安樂死。作為地球上第三大陸生動物、食物鏈的頂級營養級,北部白犀牛曾經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部、中部地區。由于傳統醫學和手工藝品對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徹底獵捕,到了1984年,野外僅剩15只幸存。蘇丹的離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兩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關于北部白犀牛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北部白犀牛瀕臨滅絕是由于其不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B. 北部白犀牛的滅絕將導致食物鏈中斷,能量流動受阻
C. 北部白犀牛現存數量過少,不能體現生物多樣性
D. 可嘗試利用克隆技術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26.(10分)將PVY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導人馬鈴薯,并使之表達即可獲得抗PVY病毒馬鈴薯.圖示是獲得抗病毒馬鈴薯的部分操作,可以從質粒A中獲取;質粒B是選用的運載體,另已知部分限制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BamHIHindⅢBglIISmaI
G↓GATCC
A↓ACCTT
A↓GATCT
CCC↓GGG

請結合圖象,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含有的質粒A保存在某細菌群體中,各個細菌含有相關不同的基因,這樣的細菌群體稱為 .
(2)關于步驟(2)中Klenow酶的猜測,合理的是 .
A.催化合成的片段起引物作用 B.可以將DNA片段的粘性末端變成平末端
C.能催化DNA鏈的合成 D.與DNA連接酶的功能相同
(3)步驟④中應該使用的限制酶是 .
(4)利用農桿菌轉化法進行轉化,首先需要將質粒C導人 中,進而轉化馬鈴薯,然后通過 技術獲得抗PVY病毒馬鈴薯苗,最后進行相關的鑒定.
27(10分)如圖是生物技術制備抗體的兩個途徑的模式簡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②需要進行篩選,其目的是_____。
(2)結構甲的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_____以及標記基因等,其中標記基因的作用是_____。
(3)大腸桿菌作為基因工程中受體細胞的優點主要有_____。將結構甲導入大腸桿菌時,需用_____處理大腸桿菌使之成為感受態細胞。
28.(10分)如圖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良草莓品系的過程.請回答下列有關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問題。

(1)圖中涉及的現代生物科學技術主要是_____(答出兩點)等.
⑵在進Ⅰ過程之前,必須先利用_____酶去除細胞壁,獲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質體.
(3)研究人員根據已知的胰島素基因序列,可以采用_____方法獲得胰島素基因.過程Ⅱ中常借助_____的運輸將胰島素基因導入綠色草莓細胞中.檢測胰島素某因是否在綠色草莓細胞中翻譯成胰島素時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9: (10分)人體能夠通過調節維持自身的穩態,圖 1 為某種哺乳動物部分代謝調節圖,據圖回答:

(1)動物劇烈運動時, 圖 1 中調節②處的激素會顯著升高, 該激素促進的生理過程
有 (多選)。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2)動物飽餐以后, 血液中的血糖和兩種激素濃度的變化如圖 2, 圖中曲線 a、 b、 c分別表示 。
A. 胰高血糖素、 胰島素、 血糖 B. 胰島素、 血糖、 胰高血糖素
C. 血糖、 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 血糖、 胰島素
(3)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機理, 研究者用圖 1 中的神經組織浸潤河豚毒素中, 每隔 5 分鐘分別刺激神經元 A, 并測量神經元 A 與神經元 B 的動作電位,結果如圖3。
請回答相關問題:

(3)在圖 1 中①處的信號轉換為 。
②已知河豚毒素對于突觸后膜識別信息分子無影響,試分析神經元 B 動作電位的改變幅度更大的原因可能是 ,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對神經興奮的傳遞起 作用。


30(10分)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問題。
(1)酵母菌是探究種群數量變化的理想材料,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對酵母菌計數,具體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圖表示某種野兔遷入適宜環境后隨時間出生率與死亡率的變化情況,圖中___________曲線代表的是該種群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若在其增長速率最快時,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兔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50只并全部標記后釋放回環境中,第二次捕獲10只帶有標記,30只無標記,則該島野兔種群的K值約為_______只,若在第二次捕獲過程中,發現島上有脫落的標記(某些帶標記的野兔被鼬捕食,標記不影響兔被捕食)。據推算,實際的環境容納量值___________(偏高、偏低、不變)。
(3)群落中___________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豐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若調?統計發現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最初一年內,種群數量每月增加m%,根據種群增長模型為Nt=N0·λt(其中,Nt代表t月后田鼠的數量,t表示月數,λ表示增長倍數,起始數量為N0),第11個月的種群數量為____________。
(4)下圖1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Ⅰ、Ⅱ、Ⅲ代表三個營養級,能量單位為J/cm2·a),圖2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模式圖。

圖1中用于Ⅱ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圖2中C、B分別代表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答案
1—5:ACACC 6—10:DDDBC 11—15:AACCB
16—20:CCDCD 21—25:CDCBD
26(10分)(1)基因文庫(或部分基因文庫) (2)BC (3)BglⅡ、SmaⅠ
(4)農桿菌 植物組織培養
27(10分)答案
(1)篩選出能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2)啟動子、終止子 為了鑒別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
(3)繁殖快、為單細胞、遺傳物質相對較少等 鈣離子
28(10分)答案
⑴基因工程技術、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答出兩點即可)
(2)纖維素酶和果膠
(3)化學合成 (基因表達)載體 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29(10分,每空2分)
(1) AC (2)C (3) 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神經遞質數量減少(由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減少) 抑制
30:答案
【答案】 (1).抽樣檢測 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
(2).Ⅱ 400 偏低
(3).N0(1+m%)10 物種組成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44J/cm2·a 分解者,生產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48360.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