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聯合競賽生物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聯合競賽生物試題及答案

114531352593653

一.選擇題:(本題共36小題,每題1.5分,54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關于變異和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工誘變是創造動植物新品種和微生物新類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提高突變率,加速育種工作的進程。
B.選擇育種是一種古老的育種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進展緩慢,可選擇的范圍有限。
C.對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向外排放轉基因細菌等必須嚴加管制。
D.將兩匹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種馬交配,所生小馬一定能繼承“雙親”的特征,不僅跑得快,而且耐力持久。
2.關于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發生在生物體內的基因突變,都屬于可遺傳變異。
B.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
C.物種大都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生殖隔離。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
B.生物受環境影響而產生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
C.在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變化。
D.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種群之間的隔離。
4.雜交育種是植物育種的常規方法,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能從子四代中選出能穩定遺傳的新品種。
B.從子三代中選出能穩定遺傳的新品種,因為子三代才出現純合體。
C.既可以從子二代中選出能穩定遺傳的新品種,也可以從子三代中選出能穩定遺傳的新品種D.雜交育種都需要經過雜交過程,但是不需要經過自交過程
5.下列有關生物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雜交的方法進行育種,自交后代有可能篩選出符合人類需要的優良品種
B.用輻射的方法進行誘變育種,誘變后的植株一定比誘變前的植株具備更多的優良性狀
C.用基因型為DdTt的植株進行單倍體育種,所有的品種自交后代約有1/4為純合子
D.用基因型為DdTt的植株進行多倍體育種,所育的品種和原品種雜交一定能產生可育的后代
6.如圖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為AaBb)產生的花粉進行單倍體育種的示意圖,據圖判斷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②通常使用的試劑是秋水仙素,作用時期為有絲分裂前期
B.通過過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為aaBB的可能性為1/4
C.過程①利用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D.與雜交育種相比,該育種方法的優點是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7.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個品種。玫瑰沒有生成藍色翠花素所需的“黃酮類化合物3,5—氫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藍玫瑰被認為是不可能成功培育的。但日本科研人員將藍三葉草中的藍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藍玫瑰,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為藍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藍色翠花素分布于藍色玫瑰花瓣細胞的液泡和葉綠體中
B.培育藍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連接酶
C.藍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細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藍色翠雀花束
D.藍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著人類創造了一個新的物種
8.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說明物種在不斷進化
B.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
C.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的數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
9.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與生物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C.異地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環節
D.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10.下列品種的培育與育種原理相符的是
A.無籽西瓜的培育—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B.高產青霉菌株的培育—基因重組
C.用花粉(Ab)培養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處理獲得純種植株(AAbb)--基因突變
D.培育能產生人胰島素的大腸桿菌—染色體結構變異
11.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引起了太空誘變育種的熱潮。太空育種一般要經過“誘變--自交—雜交”才能獲得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純合品種經誘變,后代可能會發生性狀分離
B.自交的目的是獲得單株具有優良性狀的植株
C.雜交的目的是獲得具有多種優良性狀的品種
D.太空育種獲得的植物也存在與轉基因植物一樣的安全性問題
1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DNA重組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連接酶和運載體
B.質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運載體
C.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目的基因是指重組DNA
13.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限制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B.細菌體內的環狀DNA均可作運載體
C.DNA連接酶可用于目的基因和運載體的連接
D.重組DNA分子一旦進入受體細胞,基因工程則完成.
14.上海醫學院遺傳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頭攜帶人白蛋白基因的轉基因牛,他們還研究出一種可大大提高基因表達水平的新方法,使轉基因動物乳汁中的藥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標志著我國轉基因研究向產業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以下與此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所謂提高基因表達水平,是指設法使牛的乳腺細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B.可將白蛋白基因導入牛的卵細胞中,通過組織培養形成轉基因牛
C.人們只在轉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獲取人白蛋白,是因為只在轉基因牛的乳腺細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
D.運用基因工程技術讓牛合成人白蛋白,該技術將導致定向變異
15.一個隨機交配的足夠大的種群中,某一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表現型的頻率是0.36,則
A.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頻率是0.32
B.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大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
C.若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D.若該種群中A基因頻率變為0.4,則A所控制性狀的個體在種群中占到40%
1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既是機體的防御系統,也是維持穩態的調節系統
B.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可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C.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狀態
D.體液是指細胞外液
17.下列各項中,可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實例的是
A.牛奶進入小腸
B.卵細胞進入輸卵管
C.胰島素被注射到皮下組織
D.葡萄糖進入血液中的紅細胞
18.人體中下列過程不是發生在內環境中的是
A.酸性或堿性物質與緩沖液反應
B.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
C.淀粉先水解成麥芽糖,進一步水解為葡萄糖
D.胰高血糖素素和肝細胞受體結合
19.下列物質中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A.乙酰膽堿 B.蔗糖 C.血紅蛋白 D.呼吸酶
20.在有關神經調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狗聽到鈴聲后分泌唾液這一反射活動中,唾液腺和支配它的神經末梢一起構成效應器
B.興奮傳導時,往往是從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傳給下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或細胞體
C.在人體反射活動過程中,神經元膜內電荷移動方向與膜外電荷移動方向相反
D.一個反射弧至少有兩個神經元參與
21.神經元能夠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遞興奮,下列有關興奮傳遞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靜息狀態下,神經纖維的膜內外電位差是零
B.神經遞質經主動運輸穿過突觸前膜傳遞興奮
C.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都需要消耗能量
D.神經遞質只能作用于后一個神經元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22.如圖是測量神經纖維膜電位情況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圖甲中指針偏轉說明膜內外電位不同,該電位是靜息電位
B.圖甲中的膜內外電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圖乙中刺激神經纖維會引起指針兩次方向相同的偏轉
D.圖乙中產生的興奮會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向兩側傳導

23.如圖所示為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圖中 表示從樹突到胞體到軸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經中樞。當手被尖銳的物體刺痛時,先縮手后產生痛覺。對此生理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E為感受器,A為效應器,痛覺在圖中的甲方框處形成
B.縮手反射為非條件反射
C.圖中共有4個突觸,當手被尖銳的物體刺痛發生縮手反射時,反射弧為A→B→C→D→E
D.腦溢血病人不能完成自主縮手反射活動說明乙對甲具有調控作用
24.下列關于突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神經元的樹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觸小體
B.突觸小體可以與其他神經元的胞體或樹突等通過一定方式形成突觸
C.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突觸的亞顯微結構
D.前一個神經元的突觸前膜和后一個神經元的突觸后膜共同構成突觸
25.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一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AB+BC=CD,乙是突觸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刺激C處,A、D點可同時檢測到膜電位變化
B.刺激D處,肌肉和F內的線粒體活動均明顯增強
C.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動性
D.興奮從E到F,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26.下列關于人和高等動物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激素的本質是蛋白質
B.激素的合成場所是高爾基體
C.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C、H、O
D.激素是由外分泌腺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質
27.下列關于動物激素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處于饑餓狀態時腎上腺素分泌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進食后血液內胰島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減少
C.切除垂體后,動物血液中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減少
D.甲狀腺激素可通過“飼喂法”進行補充
28.下列關于人體血糖平衡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血糖平衡的調節只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B.糖尿病是由于經常攝入過量的糖所引起的
C.細胞內葡萄糖的氧化利用發生障礙,可導致血糖持續升高
D.胰島A細胞和B細胞分泌的激素相互協同,調節血糖的平衡
29.用一定量的甲狀腺激素連續喂養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小白鼠表現為
A.耗氧量增加,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
C.耗氧量減少,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 D.耗氧量減少,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
30.殺蟲劑、塑料增塑劑、除草劑、洗滌劑等,在動物體內富集會引起神經系統失調、內分泌紊亂等癥狀,故被稱為“環境激素”。下列有關環境激素的作用機理的推測不正確的是
A.環境激素可能抑制體內激素或神經遞質的產生或水解
B.環境激素可能會破壞神經細胞[]
C.環境激素可能促進激素或神經遞質的產生或水解
D.環境激素的結構一定與某些激素或神經遞質一致
31.右圖是是母雞繁殖活動的生理調節過程示意圖(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應激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反映了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
B.激素c的作用能促進母雞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卵子的形成
C.研究激素a的功能可以用飼喂法
D.激素b一經丙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
32.切除某動物的垂體后,血液中
A.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B.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
C.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含量均不變
D.生長激素分泌增加,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33. 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A.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C.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境共同進化
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離
34.如圖是人體局部內環境示意圖。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某人長期攝入蛋白質過少,會引起C液增加
B.2結構的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只有淋巴
C.A液成分與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質較多
D.A液中的O2濃度比C液中高
35.下列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組織水腫的是
①毛細血管壁破損 ②長期蛋白質營養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過敏原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腎炎導致血漿蛋白丟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6. 激素作為一種化學信使,能把某種調節的信息由內分泌細胞攜帶至靶細胞。右圖表示影響血糖調節的因素及激素發揮作用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影響胰島A細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島A細胞”是神經調節,其中②結構位于大腦皮層
C.靶細胞的受體是糖蛋白
D.靶細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

二、非選擇題(共46分)
37.(16分)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遺傳性狀是育種工作者不斷努力的目標。下圖表示水稻育種的一些途徑。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以矮稈易感稻瘟。╠drr)和高稈抗稻瘟病(DDRR)水稻為親本進行雜交,得F1。F1自交產生F2,F2中不能穩定遺傳的占 ,選F2中的矮稈抗病的水稻植株進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是 。
(2)若要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上述新品種水稻,可選圖中 (填數字)途徑所用的方法。其中⑺途徑的常用方法是 。
(3)科學工作者欲培育能產生人體蛋白的水稻新品種,應該選擇圖中 (填數字)表示的途徑最為合理可行,該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的過程:提取目的基因、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該育種方式所遵循的原理為 。
(4)圖中 (填數字)所表示的育種途徑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38.(8分) 1萬年前,科羅拉多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在已經發生明顯的分化。研究人員指出,經過長期演化可能形成兩個物種,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可知,a、c分別表示_______ 、________ ,b的實質變化是________ 。
(2)①~⑥的存在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
39. (14分)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并進行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在神經系統正;顒又衅鹬种匾恼{節控制作用,根據對下一級神經元活動的影響,可以把突觸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下面圖1和圖2分別表示這兩種突觸作用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遞質合成后首先貯存在 內,以防止被細胞內其他酶系所破壞。當興奮抵達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釋放,并與位于突觸 (前/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在圖1中,當某種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Na+大量內流,使突觸后膜的電位逆轉成 ,從而產生興奮,而在圖2中,當另一種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使Cl-內流,由于抑制了突觸后神經
元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所以無法產生興奮。
(2)氨基丁酸(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發現癲癇病人體內GABA的含量不正常,若將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抑制劑作為藥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癲癇病人異常興奮的形成,從而緩解病情。試分析其原因:

(3)不同麻醉劑的作用機理不同: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神經遞質作用時類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劑屬于受體阻斷劑(阻礙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的結合),那么,遞質擬似劑類的麻醉劑主要作用于 (興奮性突觸/抑制性突觸)。
(4)一個神經元可受許多不同種類和不同性質神經元的影響,并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決定是興奮還是抑制。帕金森綜合征的其中一個病因就是相關神經遞質釋放異常,見圖。

請提出抗帕金森綜合征藥物的作用機理(至少寫出兩點)
。

40. (8分)狗吃肉后大量分泌胃液,但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給狗飼喂橄欖油50 mL,1.5h后飼喂肉150g,狗胃液分泌抑制達2小時;將狗支配胃的神經切除,重復上述實驗,結果相同。據此有人作出假設:脂肪可以刺激小腸前段遠離胃側黏膜產生一種物質經血液循環到達胃黏膜細胞抑制胃液分泌。為驗證這一假設,請填寫以下空格,完成實驗設計:
①將甲狗的小腸前段結扎為A、B兩段,并在B段注入橄欖油50 mL,A段不處理。
②90分鐘后,將 分別與稀鹽酸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③將乙狗 切除,并飼喂肉150g。
④將 注射入乙狗的靜脈或皮下。
⑤預期實驗結果: 。
⑥上述假設得到驗證。

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高二省五校聯合競賽生物試卷參考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333354.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兗州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解析版】浙江省溫州市溫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
福建省廈門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湖北省華師一附中2018屆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浙江省紹興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Word版含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