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八中2013-2014年上學期高二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考生注意:本卷共兩道大題,分值100分,時量90分鐘,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卷上)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區域是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圍和界線,有的界線明確,有的具有一定的過渡性或模糊性,如圖所示。據此完成。圖示區域的客觀性主要表現在( )A.地理差異是劃分的基礎,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B.區域是人們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C.人們劃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區域是發展變化的與圖示區域A的邊界類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區、谡挝幕瘏^、蹮崃繋А、芨蓾駞^⑤三江平原、奚綎|省和青島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3.東北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在 ( )A.遼河下游地區 B.松花江上游地區C.鴨綠江下游地區 D.圖們江下游地區以下地理因素中,是I區降水豐富的原因有 )①夏季季風冬季季風距海較近地勢迎風緯度較低梅雨霏霏汛期較短A. B.C. D.5.圖為“1990-2020年我國就業結構變化趨勢圖”。讀圖回答題。 關于1990-2020年我國三大產業就業結構變化及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990年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超過70% B.1990-2000年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增加最多 C.2020年第一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 D.社會對勞動力的數量需求將減少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動反映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變化,下圖表示我國1978~2005年能源生產總量、能源消費總量與GDP重心變化軌跡。讀圖,回答小題:6.能源生產總量、能源消費總量與GDP重心變化軌跡分別對應圖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7.當前能縮小能源生產重心與能源消費重心東西間距的是( )A.西電東送 B.西氣東輸C.陜西煤炭資源開發 D.東海油氣資源開發下表反映了50年來科爾沁沙地重心移動的情況。據此回答小題。年份1949195519601970東經121.97121.93121.94121.88北緯43.5743.5143.5443.59年份1978198519901995東經121.86121.75121.80121.71北緯43.6343.8043.6843.848.從整體上看,科爾沁沙地重心的移動方向是( 。〢.向西北方向移動B.向東北方向移動C.向東南方向移動D.向西南方向移動9.導致科爾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現連片發展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A.農牧交錯帶過度墾殖B.過度樵采破壞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區嚴重超載放牧導致草場退化D.水資源利用不當,浪費嚴重圖1和圖2表示黑龍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與黑龍江的交匯處)沼澤、耕地及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回答小題:10.關于圖1與圖2關系的正確敘述是( )A.1954~1976年,耕地面積與農業人口增長速度最快B.1954~2000年,沼澤面積與農業人口數量的變化呈負相關C.1976~1986年,耕地面積與非農業人口的增長速度一致D.1986~2000年,沼澤面積與總人口數量的變化呈正相關11.與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是( )A.勞動力短缺 B.低溫冷害更嚴重C.人均耕地面積減少 D.洪澇災害更頻繁匹茲堡在17世紀后期只是一個皮毛貿易站,1758年被英國殖民者奪取,兩個多世紀以來,主要職能幾經改易,人地關系也由簡單變得復雜。讀圖回答題。12.20世紀50年代后,“鋼都”匹茲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 )A.資源枯竭 B.勞動力素質低 C.企業老化,技術落后 D.環境污染嚴重13.匹茲堡再生階段向“知識城”轉化,對我國面臨類似困境的工業城市的啟示是( )①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②將無增長潛力的企業搬向郊區③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資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黃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質狀況分布圖,判斷題。14.有關①、②兩河段水質狀況及成因分析正確的是( )A.①河段水質較好,因為該河段流域內工業布局較少B.①河段水質較差,主要由于該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蓋差,水土流失嚴重C.②河段水質較好,因為該河段支流多,河流凈化能力強D.②河段水質較差,因為該河段工業污染大15.從③河段到②河段,黃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顯加大 B.地勢逐漸降低 C.含沙量顯著增大 D.結冰期逐漸變短16.最適宜對乙地主要環境問題進行直接監測的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數字地球 C.遙感技術 D.全球定位技術地理學中常用方格網法來研究各種問題。圖是“蘇北某鄉鎮土地利用變化示意圖”,該圖將該區域劃分為25個方格,每個方格中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變化,其中數字“1”、“2”、“3”、“4”分別表示湖泊、居民點用地、耕地、經營用地(如農家樂等)。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7.圖示區域土地利用的變化,對該區域環境的影響可能有( )A.降水量增多 B.氣溫年較差變小 C.PM2.5下降 D.湖泊水質變差18.下列措施中,促進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是( )①.保護濕地,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②.全面恢復原有湖泊,發展淡水養殖業③.以“農家樂”為平臺,適度發展旅游業 ④.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帶動經濟發展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吹沙填!笔侵赣蒙炒鼘⒁欢娣e的海域圈起來,再用壓力泵及管線將圈外的海底泥沙和海水一起“吹”進圈內,海水流出圈外,泥沙沉積在圈內,淤積成陸。渤海灣西北岸的曹妃甸港及工業區吹沙造陸面積達310km2,平均填海深度4.6米。回答下列題。19.渤海灣西北岸“吹沙填!痹礻懙膬瀯輻l件是( )A.冬春季節風力大 B.淺海灘涂面積廣 C.沿岸河沙豐富 D.圍堤總長短20.根據上述GIS流程圖,利用此GIS系統能得到渤海灣西北岸填海造陸進程的是( )①海岸線長度 ②填海區植被類型③填海區土地利用類型 ④填海造陸區面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左)及其對應的該區域“地理事物分布圖”(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繪制右圖主要使用RS技術 B、水田距離聚落近,旱地遠離聚落C、圖示河流大致自由西北向東南流 D、旱地主要分布于海拔200-250米的丘陵地區22.該區域主干道路線規劃設計最合理的是( )2012年12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了 《中原經濟區規劃》。規劃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軸兩帶”放射狀、網絡化發展格局,其中,四軸是 沿隴海發展軸、沿京廣發展軸、沿濟(南)鄭(州)渝 (重慶)發展軸、沿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據此回答下面各題。23.下列關于中原經濟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中原經濟區農業發展的三大障礙是旱澇、鹽堿、臺風B.“ 一核”是指鄭州及其周圍相鄰市區為主 體的核心區域C.四個發展軸經過的自然帶均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D.兩帶分別是沿長江和黃河沿岸經濟發展地帶24.為了抓住機遇,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原經濟區今后的發展方向,正確的是( )A全力發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該地區建成世界級的城市群B.利用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化學工業及海產品加工業C.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吸引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D.充分利用區域煤、鐵、石油資源,大力發展煤炭、鋼鐵及石化工業讀圖,完成下列各題。25. 游客出發前觀察圖甲,判斷圖示地區的河流流向特點是( )A.多數從西流向東 B.從四周流向中部 C.多數從南流向北 D.從中部流向四周26.游客從M走到N,其所經地區地勢起伏與圖乙所示剖面線對應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7.為了更詳細地反映臺北市的地形概況,若將圖幅面積擴大為原來的4倍,原圖比例尺為1:5000 00,則新繪制的地圖比例尺為( ) A.1:2000000 B.1:1000000 C.1:250000 D.1:125000圖為某日某時刻30°N緯線圈和72.5°E經線的晝夜分布狀況,據圖中信息回答16-17題。28.此時北京時間是( )?A.當日15:10 B.當日3:10 C.次日15:10 D.次日3:1029.P地位于T地的( )A. 東北方向 B. 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圖為我國某山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30.AA′兩點間建有一座橋梁,此橋梁的橋面與其正下方谷地底部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150米 B.240米 C.360米 D.420米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計40分)31.讀世界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圖 ,三角形代表山峰;卮鹣铝袉栴}。(分)(1)C與圖中較遠處山峰的直線距離約為千米。從A到B的地勢變化是 。(4分)(2)當太陽直射緯度最大程度遠離C地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 。(分)(3)A位于B的方向,A處的比例尺比B處的比例尺。 (填大或小)(4分)(4)若該圖中有晨昏線,且晨昏線與AB線平行,此時D的地方時為17:08。 則此時今天與昨 的范圍。(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分)材料2:下圖為近年來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圖。(1)我國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分)。A.人口眾多 B.山地多,平地少C.退耕還林工作顯著 D.農村建房亂占耕地(2)我國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在減少,其直接原因是( ) (分)。過度抽取地下水 草場普遍超載 人口的不斷膨脹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流水侵蝕和風沙危害的加劇A. B.C.D.(3)生態退耕導致耕地減少,但從長遠意義來看,生態退耕有利于改善環境的質量。簡要分析生態退耕。(分)。(l)大體上以湖南省衡陽市八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1127.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