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為第1頁至第7頁,共60題,第Ⅱ卷為第8頁至第9頁,共4大題。請將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題紙相應位置,考試結束后將答題紙上交。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1分,共60題)1.在棉花栽培過程中要摘去頂芽,使側芽的生長素含量( )A.增加,抑制側芽的生長 B.增加,促進側芽的生長 C.減少,抑制側芽的生長 D.減少,促進側芽的生長2.植物莖向光生長的主要原理是?A.單側光使莖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較多,促進了該側細胞的分裂,使其生長快?B.單側光使莖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較少,促進了該側細胞的分裂,使其生長快?C.單側光使莖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較多,促進了該側細胞的伸長,使其生長快?D.單側光使莖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較少,促進了該側細胞的伸長,使其生長快可以證明生長素低濃度促進生長,而高濃度抑制生長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 B.頂端優勢C.生長素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 D.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A.黃瓜結果后,噴灑一定量的脫落酸可防止果實的脫落B.細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細胞轉變成與母本相同的基因型C.用一定濃度赤霉素溶液處理黃麻、蘆葦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乙烯廣泛存在于植物多種組織,主要促進果實的發育6.下列各項中,與植物激素無關的是( )A.B.C.D.7.關于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 B.各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C.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D.乙烯能促進果實的發育8.人工方法獲得無籽番茄的措施是A.在傳粉后的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B.開花后,在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C.開花后去掉雄蕊,在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A.激素 B.氨基酸 C.葡萄糖 D.血紅蛋白10.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B.C.D. 11.紅細胞和肝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分別是( )A.組織液、血漿 B.血漿、淋巴 C.血漿、組織液 D.血液、組織液12.下圖為人體部分內環境模式圖,其中1是毛細血管壁,2是紅細胞。與該圖有關的正確敘述是A.3和5中都含有較多的蛋白質B.2處的O2到達4內參與生理活動需要經過4層生物膜C.3和5可以相互轉變D.直接調節3中血糖平衡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體內細胞外液構成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在環境中可發生的化反應有A.載體蛋白和激素的合成B.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與NaHCO3反應生成乳酸鈉CO2和水14.下列關于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內環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 B.內環境中多余的H+主要從肺排出C.K+在消化道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入內環境 D.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部分15.分析圖肝細胞與甲、乙、丙三種細胞外液的物質交換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如果甲中蛋白質含量偏低,將會出現組織水腫 B.乙中的葡萄糖通過甲進入肝細胞徹底氧化分解需穿過層磷脂雙分子層C.甲、乙、丙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調節 D.乳酸與乙中的NaHCO3反應,使乙pH穩定在7.35~7.45A.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相對穩定的 B.內環境穩態是由體內各種調節機制所維持的C.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 D.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17.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現持續高熱,在一晝夜中持續維持在39.5°C,則該病人在一晝夜中產熱總量與散熱總量之間的關系是A.基本相等 B.產熱量大于散熱量C.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D.不確定A.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和正常的心律 B.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正常的心律C.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正常的血壓 D.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和正常的血壓19.當人吃了過咸的食物時,機體對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過程有如下幾步,正確的是( )①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 ②腎小管重吸收作用增強 ③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尿的排出減少 A.B.C.D.A.體溫升高、耗氧量減少 B.體溫下降、耗氧量增加C.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體溫下降21.下圖表示反射弧和神經纖維局部放大的示意圖,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甲圖中,①所示的結構屬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若乙圖表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的瞬間,膜內外電荷的分布情況,則a、c為興奮部位C.在興奮部位和相鄰的未興奮部位之間,因存在電位差而發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D.甲圖的⑥結構中,信號的轉換模式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22.下列屬于人在寒冷環境中的身體變化是①皮膚血管收縮 ②增加皮膚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幾乎不分泌 ⑤代謝活動增強A.①④⑤ B.①②⑤C.④⑤D.②③A.B. C. D.24.人的學習和記憶是腦的高級功能之一,下列有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A.B.C.D.S區和H區參與25.神經沖動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傳遞時,以下生理活動不會發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轉化 B.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號分子與突觸前膜上受體的識別和結合26.關于神經興奮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刺激神經纖維中部,產生的興奮沿神經纖維向兩側傳導B.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由興奮部位至未興奮部位C.神經纖維的興奮以局部電流的方式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D.在神經纖維膜外,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的方向相反27.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結構是( )A.垂體 B.甲狀腺 C.性腺 D.下丘腦28.張華的母親在醫院檢查出有糖尿病,目前治療糖尿病常用的激素是( )A.腎上腺素 B.性激素 C.生長激素D.胰島素29.在人體的水鹽代謝平衡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A.皮膚 B.腎 C.肺 D.大腸30.在制備蛇毒抗毒素血清時,需將滅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參與這一免疫反應的細胞有( )A.吞噬細胞、效應B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B.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C.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B細胞D.吞噬細胞、記憶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31.當細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體后,主要是體液免疫發揮作用,其“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的免疫過程分別是( )A.B細胞→效應B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消滅外毒素B.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特異性抗體與外毒素結合C.記憶細胞→B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消滅外毒素D.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特異抗體與外毒素結合32.下列關于神經傳導和相關結構與功能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神經元之間傳遞興奮時,突觸小體能夠實現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轉變B.突觸傳遞可能是上一個神經元對下一個神經元的抑制作用C.感受器是指感覺神經元的末梢,效應器是指運動神經元的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覺33.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效應B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源相同,且都具有識別抗原的作用B.吞噬細胞吞噬外來細菌必須有抗體參與C.免疫系統具有防衛、監控、清除的功能 D.吞噬細胞屬于淋巴細胞34.阻斷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后,受影響最小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甲狀腺激素 C.胰島素 D.性激素35.如圖是人體某項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調節方式的特點是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B.如果分泌細胞是垂體細胞,則靶細胞是腎小管、集合管細胞C.如果分泌物是胰島素,則靶細胞可以為肝細胞D.如果靶細胞為性腺細胞,則分泌細胞可以為垂體細胞36.神經沖動在細胞間的傳遞途徑是( )①突觸小體 ②遞質 ③突觸間隙 ④突觸后膜 ⑤軸突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37.小明因故沒吃早飯就上學,到第四節課時仍然精神飽滿地認真聽講和學習,這時他體內血糖調節的過程不正確的是( )A.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 B.腎上腺素促進肝糖原分解C.胰高血糖素促進肌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 D.胰高血糖素促進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38.肉毒桿菌毒素是從肉毒桿菌中提取的一種細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膽堿釋放,從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醫療中通過注射適量的肉毒桿菌以達到除皺效果。肉毒桿菌毒素除皺的機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體合成乙酰膽堿B.抑制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阻遏與受體結合的乙酰膽堿被清除D.與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特異性結合,阻止肌肉收縮A.通過體液運輸到靶細胞 B.發揮完調節作用后會被滅活C.具有微量高效的特點 D.均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40.某物質可抑制神經纖維上Na+通道蛋白,這種物質中毒后可引起( )A.突觸后神經元持續興奮 B.神經興奮無法傳導,肌肉癱瘓C.突觸后神經元膜外電位由正變負 D.肌肉持續痙攣41.發生花粉過敏反應時A.過敏原首次侵入人體與吸附在某些血管壁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B.某些血管壁細胞釋放組織胺,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C.過敏原與某些血管壁細胞表面的抗原決定簇特異性結合D.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使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并出現組織水腫42.下列屬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線的是胃液對病菌的殺滅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 吞噬細胞的內吞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7481.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