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張利茹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5分,共50分)1.一個DNA分子經過轉錄可以形成( )A.一個一種mRNA分子B.一個多種mRNA分子C.多個一種mRNA分子D.多個多種mRNA分子.人體內的核酸類型包括DNA、mRNA、tRNA、rRNA四種,其中屬于DNA功能的是( )①攜帶遺傳信息、跀y帶遺傳密碼、勰苻D錄為mRNA、苣苓M入核糖體 ⑤能運載氨基酸、弈芸刂频鞍踪|的合成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④⑤下圖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幾個基因的示意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R中的全部脫氧核苷酸序列均能編碼蛋白質B.R、S、N、O中被轉錄的脫氧核苷酸鏈一般不同C.每個基因(如R片段)是由成千上萬個脫氧核糖核酸組成的D.每個基因中有一個堿基對被替換,都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甲生物含兩種核酸且堿基組成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含一種核酸且堿基組成為:嘌呤占34%,嘧啶占66%,則以下分別表示甲、乙生物正確的是 ( )A.藍藻、變形蟲B.T2噬菌體、豌豆C.硝化細菌、綿羊D.肺炎雙球菌、煙草花葉病毒.下列關于基因、性狀以及二者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碼子,末端有終止密碼子B.基因能夠通過復制實現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之間的傳遞C.性狀受基因的控制,基因發生突變,該基因控制的性狀也必定改變D.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直接控制性狀,是基因控制性狀的途徑之一.在一個DNA分子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數目的54%,其中一條鏈中鳥嘌呤與胸腺嘧啶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的22%和28%,則由該鏈轉錄的信使RNA中鳥嘌呤與胞嘧啶分別占堿基總數的( )A.24%,22%B.22%,28%C.26%,24%D.23%,27%.引起生物可遺傳的變異的原因有三種,即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以下幾種生物性狀的產生,屬于同一種變異類型的是( )①果蠅的白眼、谕愣沟狞S色皺粒、綠色圓!、郯吮扼w小黑麥的出現 ④人類的色盲、萦衩椎母咔o皺形葉 ⑥人類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基因突變發生在( )A.DNA→RNA的過程中B.DNA→DNA的過程中C.RNA→蛋白質的過程中D.RNA→氨基酸的過程中.如圖為馬的生活史,有關此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有絲分裂發生在a、d ②基因重組發生在c、刍蛲蛔兛砂l生在a、b、d、躣過程有基因的復制、轉錄和翻譯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圖為兩條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的配對行為,則表明該細胞( )A.發生了基因突變B.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C.不發生基因重組D.發生堿基互補配對.右圖中曲線a表示使用誘變劑前青霉菌菌株數和青霉素產量之間的關系,曲線b、c、d表示使用誘變劑后菌株數和產量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青霉菌在誘變劑作用下發生的變異可能還有基因重組B.誘變劑決定了青霉菌的變異方向,加快了變異頻率C.由a變為b、c、d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D.b代表的類型是最符合人們生產要求的變異類型.下列幾種育種方法中,可以產生與親代不同基因型品種的育種方式有( )①雜交育種、趩伪扼w育種 ③多倍體育種、苋斯ふT變育種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④.生產上培育無子番茄、青霉素高產菌株、雜交培育矮稈抗銹病小麥、抗蟲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 )①生長素促進果實發育 ②染色體變異、刍蛑亟M ④基因突變、莼蚬こ藺.①②③④B.①④③③C.①④②⑤D.①②④⑤.質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運載體,下列有關質粒的說法正確的是( )A.質粒不僅存在于細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B.細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質粒上C.質粒為小型環狀DNA分子,存在于核(區)外的細胞質基質中D.質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下列關于染色體和質粒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細胞中,質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細胞中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體和質粒均可以作為運載體C.染色體和質粒與生物的遺傳有關D.染色體和質粒的化學本質相同.經檢測某生物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其性狀并沒有發生變化,其原因是( )A.遺傳信息沒有改變B.遺傳基因沒有改變C.遺傳密碼沒有改變D.合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沒有改變.要使目的基因與對應的運載體重組,所需的兩種酶是( )①限制酶 ②DNA連接酶、劢庑浮、苓原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在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是一種重要的工具酶,這種酶( )A.是一種RNA分子B.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C.能識別基因中多種堿基序列D.本身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某科技活動小組將二倍體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圖所示的程序進行實驗。請根據圖中所示實驗,分析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在花粉形成過程中發生了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B.花粉通過組織培養形成的植株A為單倍體,其特點之一是具有不育性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細胞分裂時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D.在花粉形成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改良缺乏某種抗病性的水稻品種,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誘變育種B.單倍體育種C.基因工程育種D.雜交育種.科學家根據分裂間期細胞的代謝情況。將它分為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和DNA合成后期(G2)。()有實驗表明,在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G1和G2期的細胞質中mRNA含量較高,可以推測,此時功能活躍的非膜性細胞器是______________;而分裂期細胞質中mRNA明顯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中測定mRNA含量變化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遺傳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長翅果蠅幼蟲正常培養的溫度為25℃,將其幼蟲放在35℃~37℃的溫度下培養,則得到殘翅果蠅。①溫度主要通過影響__________________來影響生物體內某些生化反應。②正常溫度下,這些殘翅果蠅的后代仍然是長翅果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③據此可以看出,生物體的性狀與基因、環境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下列與育種有關的問題:在水稻中,有芒(A)對無芒(a)為顯性,抗病(B)對不抗病(b)為顯性。有兩種不同的純種水稻,一個品種無芒、不抗病,另一個品種有芒、抗病。這兩對性狀獨立遺傳。下圖是培育無芒抗病類型的育種方法。A.無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F2穩定遺傳無芒、抗病的類型B.無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配子幼苗穩定遺傳無芒、抗病的類型(1) A、B的育種方法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原理_______________。(2)f、g過程分別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德爾遺傳規律發生的細胞學基礎所闡述的過程是上圖中的_______過程。(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類型占無芒抗病類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方法B培育成的無芒抗病類型占全部幼苗的比例是__________,方法A、B相比,B的突出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刹捎胈_____________的方法,鑒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3.(13分)人們試圖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種生物生產甲種生物的一種蛋白質,請根據下面的示意圖回答問題:(1)①操作過程需加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還必須加入________________。(2)質粒是常用的運載體,它存在于許多細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最常用的質粒是________的質粒,它常含有______基因,這種基因有助于對受體細胞是否導入了目的基因進行檢測。②過程首先要用________酶切斷質粒DNA,再用________酶將目的基因與質粒DNA連接重組在一起。(3)在②操作過程中,若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為,則其運載體(質粒)與之相對應的黏性末端是________________。(4)經過③過程導入受體細胞的質粒是否能夠自主復制?________。(5)④是目的基因的表達過程,此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核糖體 此時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中,不能解旋、轉錄(2)同位素標記法(3)①酶的活性②環境僅影響了酶的活性,遺傳物質沒有改變③生物體的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1)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染色體變異(2)花藥離體培養 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減數分裂(或e) (3) 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4)病原體感染.(1)脫氧核苷酸 逆轉錄酶(2)大腸桿菌 抗性 限制 DNA連接(3)(4)能 (5)轉錄和翻譯高二第二次月考理綜生物試卷(A卷)河南省洛陽一高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試卷 生物(A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7654.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